怜农并与天对话吴仕钊

怜农并与天对话

(解读自己作品四)

——由赵本山模仿瞎子看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

襄阳·吴仕钊

.3.7.

新楚风第期

赵本山的演艺是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不知列位看客可否同意不才的看法?

最近,在重读诗经的时候,再次为这部最早的诗歌总集而震撼,更为其真实反映生活的艺术而震撼。一般说,中国诗歌是从《诗经》肇始的,用艺术反映生活也是从《诗经》开端的。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集子,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没有内容,称为笙诗,共六篇(南陔、白华、华黍、由康、崇伍、由仪),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折射的是生活的真实到艺术的真实。一些生活的场景,生活中的常见何以成为艺术?诗经的作者们用赋、比和兴的写作手法表现了生活的真实,从而也表现出艺术的真实。

说这一段话,与赵本山有什么关系?对赵本山,人们的褒贬都有。今天,我们从贬中看褒,人们往往批评赵本山总拿残疾人开涮,觉得这有点不道德。不才恰恰从中看到了他的本真。人们说他模仿瞎子很像,这是他从生活的真实来的。一个资料介绍,赵本山老家邻居有一个瞎子,他从小就观察模仿过瞎子,并从中悟出了生活细节的重要,正是生活的细节成就了赵本山艺术的细节,也印证了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

瞎子的生活最注重细节。何以这样讲呢?盲人摸象的故事也是从贬中看褒的。因为盲人是用手触摸事物,用心感知世界的。不才老家邻居也有一个瞎子,小时候,老家在一个不太宽,也不太深的旧街老巷,这个单元里住着四五户人家。这个巷子不是对称的,只有坐北向南的一面,我家在东头邻着街,往西第四家就是瞎子住的房子,再往西第五家是一个豆腐坊。豆腐坊西边,便是我家猪圈和厕所。上厕所,或到豆腐坊接豆腐杂水,必经瞎子家。因此,少不了与这位盲人的干系,经常听他讲故事说笑话。这个盲人姓乔,名学初。他是半路上瞎了眼睛,听说他年轻时,是个帅小伙。至于他何时瞎的眼睛,不才没有考证过,但他的生活中的细节确实亲眼得见过的。别看他眼睛看不见,心里明亮的很,他爱干净,家里收拾得干干净净,利利索索。他住一间房子,房间靠北墙最里边是一张床,床头有个木箱子,放的衣服都叠得整整齐齐。进门的右边是灶台,旁边有个水缸,水缸上面有一个盖子,做饭时兼做锅盖。乔瞎子自己做饭,而且做得一手好饭菜。无数次地观察过他淘米做饭,摘菜、洗菜、炒菜的过程,那个细节的精准那才叫到位!烧火缭灶,烧开水,洗碗、洗衣服,样样都自己干。动作中表现的不仅仅是细致和有分寸,精准到位,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严谨和执着。就拿他炒菜来说,火候把得好,油盐把得好。油瓶和盐罐就放在灶台上,很少碰倒或打碎,用后复位,井井有条。我们设想,假如他没有注意这些细节,不是用手去仔细丈量和反复实践过,不是用心去感悟和记着这些细节,瞎子的生活能这样有条不紊吗?

由此,想到赵本山,想到他模仿瞎子的动作,想到他的演艺,还真是从生活中来,生活的真实成就了他艺术的真实。由此想到写作,道理亦然。

不才平时的写作,大多与生活息息相关。早间到市场买菜,或偶尔在屋顶棚内听雨,遇事写事,有感就发。如下数篇与秋水有关的拙作便是——

一、今秋悯农

(.9.15.)

题记:上午,从菜市买菜归来,在楼顶摘菜后小歇。偶一鸟飞落,鸣啾几声,停了一会复又鸣啾。余之耳边传来“如果没有天上的雨水呀,海棠花儿不会自己开”的音乐声。联想到在菜市与菜农的对话,有感而赋——

秋风摇曳鸟鸣啾,

楼顶听歌吾心纠。

几天落雨三两点,

土地无墒播种愁。

早间菜市问菜农,

感同身受微言吐。

靠天吃饭人无奈,

菜价涨落是气候。

自注:不才虽然知道写作中可以使用赋、比、兴的手法,但在实际中,往往不成自觉。上述这首《今秋悯农》的写作,是由早间到市场买菜引起的思考,但开始写,则是自鸟儿的叫鸣起兴的。联想到去岁的秋涝种不上小麦,便生起悯农之心。

二、又逢降雨

(.9.16.晨)

昨夜喜雨听窗响,

今晨簿雾锁樊襄。

企盼透墒备秋播,

来春麦壮夏金黄。

菜农试锄地皮湿,

还望天公把水降。

确保菜籽入土后,

扎根一尺有保障。

上仓有情再施甘,

农人欢欣居民唱。

城乡一体水润泽,

共享福祉心舒畅。

自注:思绪是连续的。日有所思,也有所梦。白天还想着几滴雨不解决问题,夜间,天公作美,喜降甘露。早间到菜市问菜农:昨夜的雨下得任何?菜农说:还不足一锄墒。于是,有企盼天多下些雨的愿望,这是城乡的福!

三、晚饭前后

(.9.20.晚)

下午六时,我从前进路乘公汽回家,在襄阳公园站下车,公园门口遇到一个菜农,看到青油油的上海青,刚被菜农打成一小把一小把的,我购回一把。傍晚,秋雨沥沥,我在楼顶棚里摘菜,一棵一棵摘去根部,放入清水盆中,淘洗干净,准备晚餐食用。生活就这样,平淡而富有诗意,因为下午在一个文学群里看到文学人们的叨语,聊天间夹杂着浓浓的爱意,温暖着朋友的芳香,弥漫着诗情画意。听说,明天下午在襄州区文化馆,那里有诗和激情的相聚。我多想添一束诗花,为即将到来的中秋佳节和他们节前的诗会,闪烁其词。但我又因俗务缠身,只有,遥致祝福!

简单就过晚餐,像平常一样走上楼顶。此时,从我所在的襄城公园附近的市政府生活区楼顶眺望樊城,各色各样的灯光和流线型色彩,栉比的高楼,横跨汉水的虹桥,波光粼粼的江面,交汇成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卷。秋雨时而沥沥,时断时续的。前几天还担心雨水不足,土地墒情不足影响秋播。这两天,老天爷似乎知道我的忧虑,间或下点小雨,间或来点中雨,就是不透彻。我愿天公痛快些,老老实实地下一场透墒雨,然后放晴。这样,农人就可以安心于农业生产,安排秋天农作物的种植。感恩天公,体谅吾等心境。

些小吾等市民,纵有悯农之心,又何足感动天公?农友们,好自为之!

自注:这段小文,把情景与所思联系起来,还是出不了那“悯农”的方寸。生活的真实要用朴素的文字表达出来,尽量艺术化一点。

四、农谚知天时

(.9.24.)

中秋云遮月,

今冬多寒霜。

古谚有启示,

吾辈常用上。

天时与地理,

古训可模仿。

退休学贤者,

诗文系农桑。

自注:这五言两章,借天象和农谚表达心情。生活启发思维,屁股决定脑袋,退休后干不了什么,生活在继续,写作也应该继续。

五、我给天公捎口信

(.9.25.下午,公交车上感赋)

去岁秋雨多且淫,

稻田半茬水中浸。

无法翻耕误麦种,

农人眼睁少收成。

今年夏秋雨量少,

初秋滳雨乏墒情。

余曾诗盼下足墒,

助力农村备秋耕。

中秋前后几场雨,

水雨适度可以晴。

捎此短信告天公,

企望风调雨又顺!

自注:几天的思绪和观察,便用一颗朴素的心表达出来:雨下足了,该告诉天公。觉得事不宜迟,在公交车上也没有放过这一闪念。可见,生活的真实与艺术的真实,是用灵感联系起来的。

六、感恩天公放晴

(.9.27.)

吾等些小一草民,

感恩天公始放晴。

稻田试犂拟翻土,

细作晒地享秋耕。

前天捎信可收到,

田园企望天眼睁。

日岀畦欢菜下种,

悯农再把风调顺,

自注:自然规律,其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不才的心愿又恰与自然接拍。下过几天的雨后,天公果然放晴了。连续的思路,感恩的心态,便写了上述文字。

七、寒露祁雨

(.10.9.凌晨)

昨日午后未时,些许雨滴从天落下,我在楼顶感觉到寒露节气的到来。看看眼前的菜畦,想想田野的庄户,一种祁求上苍降雨的心境油然而生。

今秋以来,不才曾多次用文字表达了对秋水的思考。寒露不曾下雨,田园又有干旱之虞,祁雨的心情越发浓郁了起来。昨晚见天上飘落几滴雨水,甚喜,但未成愿景,夜里醒来不能入睡,便想用《寒露祁雨》的文字安慰自己,也送达好友,让大家的愿景成真!”

自注:自九月中旬到十月上旬,对秋水的思考和感悟,也像这秋天的天气,晴晴雨雨,起起伏伏。心随景转,景应心意,些许文字,谨作生活的记录。

八、秋末物语

(年10月27日)

秋葵站着最后一班岗,带着霜降时节的彷徨,挥手向紫菜说:我们清明时开始生命周期,经过夏季的喧闹,现在该交班了。这个时候到春节前后,由你们粉墨登场。

站在一边的丝瓜还有恋秋的浓装,黄色的花蕊摇曳不停,墨绿色叶子虽然让鸟儿雕啄岀斑状花纹,仍然表现岀经过盛夏的坚强。

萝卜和白菜这一茬的接续,演义出秋冬新款的绿色时尚。蒜苗的阿娜是从七月半开始的,时序让她们表现得非常出色。

文末小注:秋葵,又名羊角菜。我在楼顶连续三年种了秋葵,它最后的坚守状如站最后一班岗。目前的样子,虽然退去了时装,自下而上,叶子一片片落下,主杆仍亭亭玉立,尖头和枝丫开出类似雪莲一样的花朵,盛开谢后露出羊角一样的青果。青果长到一定程度摘下炒鸡蛋或廋肉吃,也有整个清蒸后吃的,极富营养。写这篇小文,旨在表达,生活的节奏应和着时令的节奏,才不失生活的真实。

作者简介

吴仕钊(常兴):湖北省文联委员,襄阳市文联原书记,副主席,研究员、作家、文化社会学者。

作者简介

吴仕钊:湖北省文联委员,襄阳市文联原书记,副主席,研究员、作家、文化社会学者。

编辑:符佩

审核:葛歌

配图源自网络

●浅谈写作/宦吉光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乔琴

●父子两代人的驻队/吴仕钊

●《月亮》/夏至华

●儿时的青山绿水已成回忆/王文炳

●小小说《酷儿》/吕刚锋

●黄堡主买粮记/吴辉明

●那条,无限延伸的铁轨/殷梅

●黄先陶诗歌三首

●尧子书院《秀才拜年》/廖英忠

●《教之惑》/阮班奎

●《余秀华》/刘鸣

●一个熟悉“久老爷”的







































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医院电话
北京哪里看白癜风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zl/33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