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最近在抽空学习重疾理赔的基础知识,结合自己查询的资料,整理了一些学习笔记。
PS:虽然现在的重疾险产品已经执行新规,但是考虑到大部分朋友都投保了旧版定义的重疾险产品,所以此笔记内容提及的重疾定义仍是旧版规定。
严重克隆病
一、重疾险里的条款内容:克隆病是一种慢性肉芽肿性肠炎,具有特征性的克隆病病理组织学变化。
诊断必须由病理检查结果证实。被保险人所患的克隆病必须已经造成瘘管形成并伴有肠梗阻或肠穿孔。
二、疾病定义:克隆病现在称为克罗恩病,克罗恩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生,但多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
本病和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两者统称为炎症性肠病。
本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肠梗阻,伴有发热、营养障碍等肠外表现。
病程多迁延,反复发作,不易根治。
本病又称局限性肠炎、局限性回肠炎、节段性肠炎和肉芽肿性肠炎。
目前尚无根治的一般方法,许多病人出现并发症时,需进行手术治疗。
本病的复发率与病变范围、病症侵袭的强弱、病程的延长、年龄的增长等因素有关。
三、诊断检查:1、血液检查
2、粪便检查
3、肠吸收功能试验
4、结肠镜检查
5、钡剂灌肠检查
6、X线小肠造影
7、CT检查
四、可能拒赔的情况:未达到赔付要求。
五、病因:本病病因不明,可能与感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有一定关系。
病理变化分为急性炎症期、溃疡形成期、狭窄期和瘘管形成期(穿孔期)。
急性期以肠壁水肿、炎变为主;慢性期肠壁增厚、僵硬,受累肠管外形呈管状,其上端肠管扩张。
黏膜面典型病变有:
1、溃疡
早期浅小溃疡,后成纵行或横行的溃疡,深入肠壁的纵行溃疡即形成较为典型的裂沟,沿肠系膜侧分布,肠壁可有脓肿。
2、卵石状结节
由于黏膜下层水肿和细胞浸润形成的小岛突起,加上溃疡愈合后纤维化和瘢痕的收缩,使黏膜表面似卵石状。
3、肉芽肿
无干酪样变,有别于结核病。
4、瘘管和脓肿
肠壁的裂沟实质上是贯穿性溃疡,使肠管与肠管、肠管与脏器或组织(如膀胱、阴道、肠系膜或腹膜后组织等)之间发生粘连和脓肿,并形成内瘘管。
如病变穿透肠壁,经腹壁或肛门周围组织而通向体外,即形成外瘘管。
六、临床表现: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腹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可伴有发热、贫血、营养障碍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肝脏等肠外损害。
本病可反复发作,迁延不愈。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痛
位于右下腹或脐周,呈痉挛性疼痛,间歇性发作,伴肠鸣,餐后加重,便后缓解。如果腹痛持续,压痛明显,提示炎症波及腹膜或腹腔内,形成脓肿。全腹剧痛和腹肌紧张可能是病变肠段急性穿孔所致。
2)腹泻
由病变肠段炎症渗出、蠕动增加及继发性吸收不良引起。开始为间歇发作,后期为持续性糊状便,无脓血或黏液。病变涉及结肠下段或直肠者,可有黏液血便及里急后重感。
3)腹部包块
以右下腹与脐周为多见,是由肠粘连、肠壁与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内瘘或局部脓肿形成所致。
4)瘘管形成
是克罗恩病临床特征之一。由透壁性炎性病变穿透肠壁全层至肠外组织或器官,形成瘘管。
内瘘可通向其他肠段、肠系膜、膀胱、输尿管、阴道腹膜后等处。
外瘘则通向腹壁或肛周皮肤。
5)肛门直肠周围病变
少数病人有肛门、直肠周围瘘管、脓肿形成,肛裂等病变。
2、全身表现
1)发热
发热系由于肠道炎症活动或继发感染引起,常为间歇性低热或中等度发热,少数呈弛张热,可伴毒血症。
2)营养障碍
因食欲减退、慢性腹泻及慢性消耗疾病所致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维生素缺乏、缺钙、骨质疏松等症。
3)急性发作期有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3、肠外表现
部分病人有虹膜睫状体炎、葡萄膜炎、杵状指、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口腔黏膜溃疡、慢性肝炎、小胆管周围炎、硬化性胆管炎等,偶见淀粉样变性或血栓栓塞性疾病。
七、并发症:本病的并发症常见肠梗阻,偶见腹腔内脓肿、吸收不良综合征、急性穿孔大量便血,罕见中毒性结肠扩张。
八、饮食注意事项:1、饮食适宜:
1)宜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
2)宜吃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
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2、饮食禁忌: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花椒;
2)忌吃产气的食物:如洋葱、红薯;
3)忌吃难消化的食物:如粽子、糯米粉。
写在最后:若您有别的疑问或其它想要了解的内容,可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