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发发现蝙蝠体内拥有可用于人类抵抗病毒

作为唯一能够自主飞行的哺乳动物,蝙蝠进化出了特殊的免疫系统,它们是多种病毒(如亨德拉病毒、埃博拉病毒、尼帕病毒以及新型冠状病毒等)的宿主,能够携带病毒且不会因此而致病,此外,根据体型推算,蝙蝠还是一种非常长寿的哺乳动物。综合这些表现,蝙蝠所具有的一些特质使其具有“抗感染”和“抗衰老”的体质,而深入探索蝙蝠对抗病毒感染的内在机制对于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近期,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研究团队在Cell上发表了题为“BatASC2suppressesinflammasomesandamelioratesinflammatorydiseases”的论文,发现了蝙蝠体内的一种名为“ASC2”的关键蛋白能够通过抑制炎症小体的活性来抑制免疫细胞炎症反应,并进一步通过小鼠模型验证了该蝙蝠蛋白在抵抗病毒引起的炎症反应中发挥关键作用。(来源:Cell)近日,生辉采访到该论文通讯作者、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围绕这项研究发现进行了详细解读。王林发本科毕业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随后他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生物化学博士学位,并在毕业后留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他曾任教于澳大利亚莫那什大学生化系,还曾任职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动物健康研究所。从年起,王林发开始担任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新发传染病研究所所长、教授。目前,他还是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澳大利亚技术科学与工程院院士,并在前不久当选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数十年来,王林发专注于新发人畜共患传染病,以及病毒与宿主相互作用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他已在Cell、Nature、Science、NEJM、TheLancet等期刊上发表论文余篇。他曾在世界首次发现蝙蝠是SARS病毒传播的中间宿主,并从分子遗传学上证实了SARS病毒的传播途径。他和团队的研究开拓了宿主种群遗传进化、分子免疫学、分子病毒学、表位和抗体基因工程等学科交叉研究新领域。▲图|杜克-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王林发教授(来源:受访者)揭示蝙蝠ASC2蛋白抑制炎症小体活化并抑制炎症反应“起初,我们的假设是,蝙蝠拥有不同的免疫调节机制能够处理与飞行和携带大量病毒相关的耐受。”王林发教授告诉生辉,“根据我们的初步数据,我们进一步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bf/12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