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捷克和斯洛伐克两个国家曾是一个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统治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的奥匈帝国瓦解,从那时起,捷克和斯洛伐克就联合成为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更名为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年东欧剧变后,更名为捷克斯洛伐克联邦共和国。
年1月1日起,捷克和斯洛伐克成为两个独立的国家。
虽然各自成为独立国家,但长期作为一个统一国家的经历,还是让捷克与斯洛伐克在很多方面保持着紧密联系。
斯洛伐克总理彼得·佩莱格里尼(左)同捷克总理安德烈·巴维斯(右)检阅仪仗队
当地时间18日,捷克总理安德烈·巴维斯同斯洛伐克总理彼得·佩莱格里尼宣布,捷克、斯洛伐克两国未来将联合采购武器装备。
捷克同斯洛伐克开展类似合作,主要因为是两国在军事工业方面存在着紧密联系,这种联系是历史原因造成的。
捷克斯洛伐克研制的“达纳”自行火炮
捷克斯洛伐克工业基础较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曾是世界第七工业大国。二战后也保留了一定的军工实力,如上世纪80年代研制的采用8×8轮式底盘的“达纳”毫米自行火炮,是当时少见的轮式自行火炮。
射击状态的“达纳”自行火炮
捷克总理巴维斯指出,捷克生产装甲车,而斯洛伐克生产自行火炮,这就使得两国军队可以联合采购这些武器装备。
捷克军队现在装备的“达纳”自行火炮为毫米口径,不符合北约毫米火炮口径的标准。
独立后,斯洛伐克以“达纳”为基础研制的Zuzana自行火炮
而为了与北约标准口径统一,采购斯洛伐克在“达纳”基础上换装毫米火炮的Zuzana2自行火炮是捷克最理想的选择。
Zuzana自行火炮具有多发炮弹同时命中能力
因为这种自行火炮与捷克军队现有“达纳”自行火炮除火炮口径不一样外,底盘、炮塔等部分变化不大,在使用、维护保养方面与之前的“达纳”有很多共通性,非常易于捷克军队换装。
况且,无论是毫米口径的“达纳”还是毫米口径的Zuzana2,其底盘和发动机都是捷克著名的车辆制造企业太脱拉公司的产品,也有助于捷克的军工发展。
而这两型自行火炮的火炮部分则是斯洛伐克研制生产,这使得捷克和斯洛伐克即使各自独立,可在军工方面还是互相离不开。
捷克同法国联合生产的Titus轮式装甲车
除底盘和发动机,太脱拉与法国奈克斯特公司联合生产Titus6×6轮式装甲车,也能够销售给斯洛伐克。
在加强捷克和斯洛伐克军事合作之外,两国也想将这种合作扩展到周边国家,巴维斯表示,未来还可将邻国波兰和匈牙利吸收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