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神经外科医疗团队在李雪松主任的带领下,率先采用先进的3D打印辅助技术,成功完成了3例疑难颅底肿瘤手术!不仅完美地诠释了“精准”二字,还使神经外科的诊疗水平提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填补了惠州地区这类手术的空白。
据了解,首例为前颅?肿瘤显微切除手术,患者为老年女性,既往有糖尿病史,经多学科会诊后确定手术方案。在李雪松主任和科室医生的精诚协作下,手术顺利完成,不仅完全切除肿瘤、颅底重建,还完好地保存重要的血管和神经,避免脑功能受损,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以上为第一例3D模型和术前术后CT
第二例为蝶骨嵴内侧及海绵窦旁肿瘤切除术,肿瘤包裹了颅内重要结构(颈内动脉及其分支,视神经),由于位置深,与重要结构相邻,肿瘤血供极其丰富,手术难度大。然而经过3D模型下精准的定位,以及术前充分的准备及讨论,手术顺利完成,患者恢复良好,近期将出院。
第二例3D模型
第三例脑肿瘤位于岩斜区,跨中后颅底,靠近中线,紧邻脑干全程,上起自天幕,跨天幕裂孔与中脑相邻;中间经过岩斜区,过内听道及中线区,与脑桥腹侧紧邻;向下达颈静脉孔及枕大孔外侧,与心跳及呼吸中枢延髓相邻。涉及到脑干及重要颅神经,包括动眼、滑车、外展、三叉、面、前庭蜗、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全部被肿瘤影响,血管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及后下动脉相邻,手术极其复杂,难度极大。
患者术前有明显的面部疼痛及感觉运动障碍,彻夜难眠、痛苦不堪。对于该病例,李雪松主任高度重视,做了充分的评估和准备,术中使用神经电生理全程监护,显微镜下配合使用CUSA,雕刻式切除,操作都在毫米空间内完成,微创且无损伤,实乃精品佳作,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
第三例3D模型、术前术后CT
据李雪松主任介绍,这一例可以说是世界级的高难复杂颅底肿瘤显微外科手术,肿瘤全切且脑功能及神经血管完美保留,神经功能保留完好,临床症状完全缓解,实属不易。
说了这么多,何为3D打印技术呢?
3D打印又叫累积制造技术,是一种利用计算机的数字模型为基础,使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或者其他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堆叠累积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
众所周知,人体的大脑结构错综复杂,组织细胞精细脆弱,血管神经纵横密布,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相应的功能障碍。脑肿瘤藏匿其中,奸诈而狡猾,不仅会包裹血管和神经,还会与周围组织粘连,等同于“绑架人质”,若想铲除绝非易事。通过传统开颅手术摘除,极有可能造成大脑认知损害或失明等后遗症。
对于神经外科医生来说,切除脑肿瘤,尤其是颅底深部的肿瘤是个极大的考验,需要丰富的经验和精湛的技术,以及对“精准”二字的把握。可以说,影像学下的肿瘤只是一个密度影,可定位在一个区域内,而颅腔内的肿瘤实际处在一个迷宫阵里,“人质”众多,为了不伤及无辜,必须找到一条安全的入路,直达肿瘤腹地,将其擒拿歼灭,而3D打印辅助技术正是破除这一迷宫阵的强大法宝。
传统的打印是将油墨打印在纸上,只有二维。3D打印是一层层地将粘合材料累积上去,打印机根据计算机做好的模型,将材料堆积成立体的产品。对于脑肿瘤的患者,可将CT及核磁共振设备获取的高清二维图像扫描制作成剖面结构的3D模型,相当于“克隆”一个脑部结构。这样一来,医生便对脑肿瘤有了一个精准的认识,不仅精准定位,还对周边组织一览无遗,做到知根知底。对于极为复杂的病例,还可以先在3D模型上进行多次模拟手术尝试,寻找最佳的开刀位置,以便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3D打印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多,对惠州三院神经外科精准医疗的建设提供了强大的臂力,也为疑难复杂的颅底肿瘤患者带来治愈的希望和康复的福音。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在李雪松主任的带领下,将一如既往地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将神经外科打造成惠州地区专业一流,服务一流的人文科室!
专家简介李雪松
医院
神经医学中心主任兼神经外科主任
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
中国农工党广东省惠州市委委员
医院高级访问学者
中山大学、汕头大学及武汉科技大学
硕士研究生导师
全国人文医师
医院学会脑血管病分会
青年委员会副主委
医院学会神经外科学专业委员会
神经创伤专家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康复学会重症康复分会理事
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卒中专业委员会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创伤分会颅脑创伤学组成员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
广东省科技咨询专家
惠州市急救创伤专家
惠州市神经外科学会常务委员
惠州市康复及物理治疗学会常委
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