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堂|解表药?香薷
概述又名小香薷、野苏麻、香薷草、香戎、香茸、香葇,为唇形科、香薷属植物,直立草本,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稜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穗状花序,花梗纤细,近无毛,花萼钟形,花冠淡紫色,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期7~10月。生于路旁、山坡、荒地、林内、河岸,海拔达米。香薷能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主治:夏月感寒饮冷,头痛发热,恶寒无汗,胸痞腹痛,呕吐腹泻,水肿,脚气。
图片
产地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
性状鉴别直立草本,高0.3-0.5米,具密集的须根。茎通常自中部以上分枝,钝四棱形,具槽,无毛或被疏柔毛,常呈麦秆黄色,老时变紫褐色。
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3-9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状下延成狭翅,边缘具锯齿,上面绿色,疏被小硬毛,下面淡绿色,主沿脉上疏被小硬毛,余部散布松脂状腺点,侧脉约6-7对,与中肋两面稍明显;叶柄长0.5-3.5厘米,背平腹凸,边缘具狭翅,疏被小硬毛。
穗状花序长2-7厘米,宽达1.3厘米,偏向一侧,由多花的轮伞花序组成;苞片宽卵圆形或扁圆形,长宽约4毫米,先端具芒状突尖,尖头长达2毫米,多半退色,外面近无毛,疏布松脂状腺点,内面无毛,边缘具缘毛;花梗纤细,长1.2毫米,近无毛,序轴密被白色短柔毛。花萼钟形,长约1.5毫米,外面被疏柔毛,疏生腺点,内面无毛,萼齿5,三角形,前2齿较长,先端具针状尖头,边缘具缘毛。花冠淡紫色,约为花萼长之3倍,外面被柔毛,上部夹生有稀疏腺点,喉部被疏柔毛,冠筒自基部向上渐宽,至喉部宽约1.2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立,先端微缺,下唇开展,3裂,中裂片半圆形,侧裂片弧形,较中裂片短。雄蕊4,前对较长,外伸,花丝无毛,花药紫黑色。花柱内藏,先端2浅裂。小坚果长圆形,长约1毫米,棕黄色,光滑。花期7-10月,果期10月至翌年1月。
性味归经味辛;性微温。入肺、胃经。
功效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用法用量煎服,3~9g。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注意事项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药理1.风寒感冒 本品辛温发散,入肺经能发汗解表而散寒;其气芳香,入于脾胃又能化湿和中而祛暑,多用于风寒感冒而兼脾胃湿困,症见恶寒,发热,头痛身重,无汗,脘满纳差,苔腻,或恶心呕吐,腹泻者,可收外解风寒、内化湿浊之功。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故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常配伍厚朴、扁豆,如香薷散(《和剂局方》)。
2.水肿脚气 本品辛散温通,外能发汗以散肌表之水湿,又能宣肺气启上源,通畅水道,以利尿退肿,多用于水肿而有表证者。治疗水肿、小便不利以及脚气浮肿者,可单用或配伍健脾利水的白术,如深师薷术丸(《外台秘要》)。
相关论述1.《本草衍义补遗》:“香薷有彻上彻下之功,治水甚捷。肺得之则清化行而热自下。又大叶香薷治伤暑,利小便。浓煎汁成膏,为丸服之,以治水胀病效。《本草》言治霍乱不可缺也。”
2.《本草纲目》:“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然暑有乘凉饮冷,致阳气为阴邪所遏,遂病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或吐或泻,或霍乱者,宜用此药,以发越阳气,散水和脾。若饮食不节,劳役作丧之人伤暑,大热大渴,汗泄如雨,烦躁喘促,或泻或吐者,乃劳倦内伤之证,必用东垣清暑益气汤、人参白虎汤之类,以泻火益元可也。若用香薷之药,是重虚其表而又济之以热矣。盖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如冬月之用麻黄,气虚者尤不可多服,而今人不知暑伤元气,不拘有病无病,概用代茶,谓能辟暑,真痴人说梦也。且其性温,不可热饮,反致吐逆,饮者惟宜冷服,则无拒格之患。其治水之功,果有奇效。”
3.《本草经疏》:“香薷,辛散温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转筋,多由暑月过食生冷,外邪与内伤相并而作,辛温通气,则能和中解表,故主之也、散水肿者,除湿利水之功也。”
4.《本草汇言》:“香薷,和脾治水之药。伤暑用之,即消蓄水;霍乱用之,即定烦躁;水肿用之,即行小便。其辛温利水,有彻上彻下之效;甘温和脾,有拔浊回清之功;所以肺得之则清气化行而蕴热自下;脾得之则浊气不干而水道流行也。”
5.《本经逢源》:“香薷,先升后降,故热服能发散暑邪,冷饮则解热利小便,治水甚捷。”
6.《幼科要略》:“考《本草》香薷辛温发散,能泄宿水,夏热气闭无汗,渴饮停水,香薷必佐杏仁,以杏仁苦降泄气。又曰,香薷辛温气升,热服易吐,佐苦降如杏仁、黄连、黄芩则不吐。”
7.《本草正义》:“香薷气味清冽,质又轻扬,上之能开泄腠理,宣肺气,达皮毛,以解在表之寒;下之能通达三焦,疏膀胱,利小便,以导在里之水。《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者,是夏月形寒饮冷伤其中阳,以致大气缭乱,上吐下泄,腹痛如绞。香薷能通阳气,所以可治,然此特寒霍乱之轻者耳,如果肢厥脉伏,目陷面青,唇舌淡白如纸,则是真寒直中之阴症,非大剂姜、附、连、萸,不能挽救于什一者,亦非香薷轻清所能胜任。散水肿者,水溢于肤表,本宜发表以开鬼门,且肺气开泄,清肃之令顺其下降之常而小溲自畅,水肿自消。香薷达表通阳,又能利水,故治肿甚捷,此与麻黄解表亦能消肿之理无二。《别录》用一散字,则所以退肿之由,重在散表,不重在利导,其旨更显。昔人每谓此物为治暑要药者,亦指暑月受凉,外寒闭其内热,有发热恶寒头痛等证,则香薷通阳解表,是其专职,而又能导水利湿,更与暑月湿热郁蒸,膀胱不利者相合,非谓暑天百病,香薷一物能通治之也。”
8.《别录》:“主霍乱,腹痛吐下,散水肿。”
9.《日华子本草》:“下气,除烦热,疗呕逆冷气。”
10.《滇南本草》:“解表除邪,治中暑头疼,暑泻肚肠疼痛,暑热咳嗽,发汗,温胃,和中。”
香薷妙用
1、治脾胃不和,胸膈痞滞,内感风冷,外受寒邪,憎寒壮热,身体疼痛,肢节倦怠,霍乱呕吐,脾疼翻胃,中酒不醒,四时伤寒头痛:香薷(去土)二两,甘草(炙)半两,白扁豆(炒)、厚朴(去皮,姜汁炒)、茯神各一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沸汤入盐点服。(《局方》香薷汤)
2、治霍乱吐利,四肢烦疼,冷汗出,多渴:香薷二两,蓼子一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二钱匕,水一盏,煎七分,去渣温服,日三次。(《圣济总录》香薷汤)
3、治霍乱腹痛吐痢:生香薷(切)一升,小蒜一升(碎),厚朴六两(炙),生姜十两。上四味切,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服,得吐痢止,每服皆须温。(《救急方》香薷汤)
4、治暴水风水气,水肿,或疮中水,通身皆肿:干香薷一斤,白术七两。上二味捣术下筛;浓煮香薷取汁,和术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日夜四、五服,利小便极良。夏取花、叶合用亦佳。忌青鱼、海藻、菘菜、桃、李、雀肉。(《僧深集方》香薷术丸)
5、治舌上忽出血如钻孔者:香薷汁服一升,日三。(《肘后方》)
6、伤暑(暑天卧湿当风,或生冷不节,头痛发热,转筋,干呕,四肢发冷等)。用香薷一斤、厚朴(姜汁炙过)、白扁豆(微炒)各半斤,锉散。每服五钱,加水二碗,酒半碗,煎成一碗,放水中等冷定后服下。连进二服,很有效。此方名香薷饮。方中的扁豆,可用黄连(姜汁炒)代替。
7、水肿:香薷五十斤,锉入锅中,加水久煮,去渣再浓煎,浓到可以捏丸时,即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三次,药量可以逐日加一点以小便能畅为愈。此方名香薷煎。又方:香薷叶一斤,水一斗,熬烂,去渣,再熬成膏,加白术末七两作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米汤送下。此方名深师薷术丸。
8、心烦胁痛。用香薷捣捣汁一、二升服。
9、鼻血不止。用香薷研累,水冲服一钱。
中药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南太武山麓住着一个樵夫。樵夫早年父母双亡,从小就一个人居住在一间破茅屋里,过着孤苦伶仃的生活。他为人忠厚老实,刻苦耐劳。有一天樵夫带了扁担,拿了柴刀,上山打柴。刚走不远,忽然听到草木中传出嚓嚓的声音,顺着声响看去,忽见草丛中一条大蟒蛇张开血口想吞吃一只小白兔。樵夫上前举起扁担朝大蛇猛揍下去,大蛇立即放弃小白兔,挣扎着回头要咬樵夫。樵夫眼明手快,急速朝大蛇的要害部位揍几棒,大蛇被打死了。小白兔向救命恩人跪了几跪,说:“恩人,请跟随我走一趟。”然后一蹦一跳地将带着樵夫到一个洞口。樵夫见这个洞又大又奇怪,便俯身跟着小白兔走了进去。这洞越走越宽,越走越明亮,走过了好几十个洞后,樵夫忽然看见一个大洞,洞中金玉满地,光辉耀眼,一个金须银发的老翁满面笑容地从洞中走出来,对樵夫说:“我的大恩人,洞中的金银财宝、珍珠玛瑙,应有尽有,你喜欢什么,任你挑选吧!”樵夫两眼呆呆地望着老翁,不敢开口。老翁见这樵夫很老实,十分喜爱,就牵着他的手走到另一间房门口,伸手拉开珠门帘,叫他独自进里面观看,樵夫被一片金光照射得睁不开眼,闭了一阵,两眼才慢慢睁开,忽见整个房间金壁珠宝,中间有一张玉床,小白免正在床上蹦蹦跳跳地欢迎着他呢!樵夫顿觉双眼发亮。怜爱地捧着小白兔走出门来,双腿跪在老翁面前,恳求地说:“老伯伯,您这里的宝物我都不要,您赐给我这只小白兔吧!“老翁见樵夫这般诚实恳切,便欣然答应了。樵夫手捧小白兔,喜出望外,连蹦带跳地往回家赶,不料走路半路,脚下绊了一块石头,他连滚带翻地掉进深渊,身受重伤,立即晕了过去。小白兔见状,悲痛万分,连忙跪下,朝山洞方向连连盍头,恳求仙翁让它变成人来救活樵夫。倏地,彩云下降,从中显出一位身态苗条,面如桃花的少女来。这少女立即咬破自己和手臂,用流出的鲜血滴入樵夫的口中,然后又采来几株青草,放在口里嚼碎,贴到樵夫受伤之处。过了片刻,樵夫便慢慢地苏醒了。当他睁开双眼的时候,看到面前站着一个婷婷玉玉、美貌如仙的少女,感受到万分惊奇,以为自己是做梦。姑娘见樵夫醒过来,惊喜万分,慢慢地将樵夫扶起来,为他擦去脸上的血污,然后轻声细语地说:“恩人,我是仙翁的侄女,名叫香茹,你就带我回家吧!”樵夫欣喜地把姑娘望着香茹姑娘,高兴地把她带回家,不久,两人便结成了夫妻。
香茹姑娘不但长得漂亮端正,性格温和可亲,而且打柴做饭,绣花缝衣,样样能干。小两口相亲相爱,男耕女织,朝夕相处,相依为命,生活过得非常和睦。香茹的美名,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就传到的一个员外的耳朵里,贪得无厌的员外,见香茹姑娘长相美貌,聪明能干,想强夺为妾,并派他的爪牙登门威胁椎夫:“此山是员外的产业,山中的一切者归员外所有。香茹姑娘原是这山中的一只小白兔,也应归还员外。”樵夫怕了,把员外的话告诉了妻子。香茹姑娘安慰樵夫说:“你去对他们说,只要员外能告诉我,太武山方圆有几里?山上的树木有几根?山中白兔有几只?若能数得出,我便主动上门。”樵无听了,胆子壮了起来,将香茹姑娘的话转告了那些爪牙,爪牙就将情况察告了员外。员外听了,认为香茹姑娘不是好惹的,不敢轻举妄动。但他又不甘心,但揑造了个罪状,到县衙门告了樵夫一状。一天早晨,天刚蒙亮,樵夫正准备上山打柴。刚到门前,就听到外面急剧的狗吠声和杂乱的脚步声,紧接着“嘭”地一声,门被砸开了,冲进来一群衙役,不容分说地将樵夫押走了。
樵夫被县太爷发配充军,流落到一个孤岛上。香茹思夫悲痛万分,眼泪哭干了,嗓子哭哑了。从那以后,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天刚亮,她就跑到太武山巅,遥望着丈夫流落的方向,巴望着丈夫能从遥远的孤岛插翅飞到自己的身旁。可她万万没有想到,丈夫早已被坏人暗中处死了。不久,员外便派爪牙登门讨亲,香茹见来势汹汹,便心生一计,对众爪牙说:“请转告员外,允许我在太武山巅立名建塔,塔成之日,始来娶亲。”员外听后欣然答应,立即派人大兴土木,不久塔即建成。随后,带着花轿、乐队直朝眷方家门闯来。香茹见状,直奔山巅,冲进石塔,攀上塔顶,遥望孤岛,恨不得化为一片云,随风朝到丈夫的身旁。这时,忽听鼓乐声声逼近,她便纵身跳下石塔,鲜血四外飞溅,染遍了石壁。隔年,在香茹血洒之处,长出无数青翠幼苗,婷婷玉立,芳香扑鼻,嚼之甘味润喉,顿觉舌床生津,具有清凉止渴、利水解暑之功效。因这种幼苗只在香茹鲜血飞溅的巉岩绝壁中生长,为怀念这位美丽贤惠的姑娘,后人将这种草命名为:“太武香茹”。
END
“·版权声明:
本文摘自网络。新媒体编辑黄榆媚。
·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分享此文出于传播和学习交流之目的,并不对文章观点负责,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
·投稿请添加大头18
”点击下方图文或者文末“阅读原文”,即可了解哦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