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病疗养之三肿瘤与营养支持治疗

适当的营养支持治疗既可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使病人的免疫力,抗癌能力增强,提高生活质量,又能提高肿瘤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和避免手术后的感染,使术后伤口能够如期愈合,提高肿瘤病人对放疗或化疗的耐受能力,减轻其毒副反应。

营养支持治疗包括

膳食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对于已经有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应给予辅助性营养治疗,如适当增强膳食营养,必要时辅以胃肠外营养。

对营养不良状况严重的肿瘤病人,应重视营养支持治疗,加大营养支持治疗在整个治疗方案中的比例,除增加膳食营养外,还应给予适量的胃肠外营养治疗。

对于完全不能正常摄食的肿瘤病人,应给予依赖性营养支持治疗,即营养治疗占整个治疗方案中绝大部分比例,此时的肿瘤病人对营养的需求,除正常基本营养需要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外,尚需要增加因肿瘤生长引起的贫血,感染和抗肿瘤治疗所需要的营养,对营养需求质量高,数量大,而且成分齐全。

滑县营养科普网一、膳食因素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癌症的病因极其复杂,至今科学家仍在为之不懈努力中。大量的研究资料表明:约有35%的癌症主要与经常吸烟、饮用过量的烈性酒有关,包括部分的肺癌、口腔癌、食管癌、喉癌以及部分膀胱癌;约有45%的癌症与营养因素有关,这是指膳食中摄入的热量、脂肪(饱和与不饱和的胆固醇、脂肪)过多,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足(如维生素A、食物纤维等)所造成的,属于这一类的癌症有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卵巢癌、宫体癌和乳腺癌,有人把这些原因引起的癌症称为“生活方式癌”。人们预料,通过使膳食合理化,可减少1/3的癌症;通过使人们减少吸烟、不喝烈性酒,可使癌症再减少1/3。

对于肿瘤的发病原因,人类还没有完全认识,但是流行的观点是,肿瘤的发生既有自身的遗传原因,也有环境原因。遗传因素主要是影响机体对环境因素的敏感性。根据美国科学研究表明,主要的环境因素及其在肿瘤发生中占的权重如下:①吸烟占30%;②饮食因素平均占35%其变化幅度为10%到70%;③生育和性行为占7%;④职业因素占4%;⑤酒精滥用占3%;⑥地理因素占3%;⑦环境和水污染占2%;⑧药物和医疗因素占1%。

许多流行病学调查结果也提示,肿瘤的发生与膳食习惯有关。由此可见,在人类肿瘤的发生中,膳食因素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癌症的发生及发展主要为三个时期,启动期、促癌期及恶性进展期。前两个时期为肿瘤生长的良性阶段,处在这个时期的病变是可以逆转的,而膳食营养不当,对肿瘤影响主要是这两个时期,因此良好的膳食即可避免向第三阶段的发展。良好的膳食营养不仅具有潜在的预防肿瘤作用,某些营养素还有抗氧化、抑制肿瘤细胞的增生、刺激人体产生干扰素等功能,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积极的治疗作用。

二、营养治疗在抗肿瘤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

目前对于肿瘤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

 肿瘤与营养的关系是一个医学界争论了多年的话题,也是许多肿瘤患者、家属感到很困惑的一个问题。那么,患肿瘤后,应不应该给病人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真的会“营养”癌细胞,加速肿瘤发展吗?

不给营养支持,肿瘤仍可疯狂地生长   

事实上,人体内的营养代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即使不给肿瘤病人营养支持治疗,肿瘤仍以旺盛的糖酵解形式消耗机体的骨骼肌,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就是说,即使肿瘤病人整天不吃不喝,肿瘤仍可疯狂地生长。

没有营养支持就没有治疗   

通常,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缺乏食欲、进食减少、出血、感染、发热,或肿瘤组织坏死所产生的毒性产物,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另外,恶性肿瘤的迅速生长、消耗了机体大量营养物质,这些均可导致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均无法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肿瘤治疗。而给予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各种肿瘤治疗,彻底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有所增加。因此,在术前1~2周如能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同时也不耽误手术时间。术后继续给予营养支持,可加速病人的康复。

  在放化疗期间,病人能量消耗增加,加之胃肠反应,食欲不振或剧烈恶心呕吐,体力消耗明显增加,常迫使治疗中断,给予营养支持治疗,例如,营养丰富且可口的饭菜,可提高病人的耐受能力,使治疗顺利完成。另外,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促使肿瘤细胞迅速增殖,由静止期进入到分裂期,而处于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加。因此,放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治疗既可以增加治疗的耐受性又提高了治疗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营养支持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在恰当的营养支持基础上接受正规的手术、放疗、化疗等各种治疗,以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三、肿瘤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

各种肿瘤及其治疗手段都会影响病人的营养状况。营养不良在肿瘤病人中普遍存在。肿瘤病人主要出现的营养问题有:

1、厌食和体重下降:可见于各种肿瘤或手术、放化疗和其它药物治疗的病人。厌食以消化道肿瘤最为常见,尤其是食管癌、胃癌和大肠癌。

2、肿瘤患者的代谢异常:能量代谢增高,一般认为肿瘤病人的能量代谢比正常情况下高10%,体重下降是肿瘤病人常见的一种现象,可能一方面是食欲下降引起的摄入减少,也可能是消耗增加引起的;碳水化合物代谢异常主要是许多肿瘤患者出现葡萄糖不耐症;蛋白质代谢异常表现在蛋白质转换率增加、肝脏合成蛋白增加、肌肉合成蛋白减少、血浆支链氨基酸下降;脂肪代谢出现脂肪分解作用增强,血清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出现高脂血症;维生素代谢主要表现在维生素C、维生素E等抗氧化维生素下降;微量元素代谢可见肿瘤病人血硒和血锌含量降低。

四、肿瘤病人的营养治疗

(一)营养不良的判断和分型

肿瘤病人的营养不良是一恶性循环,由于食欲不振、摄食减少,引起体力活动减少,全身衰弱,消化吸收功能下降,进一步造成厌食,最终导致体重下降,全身衰竭,影响预后。

营养不良可分为三类:①消瘦型营养不良:主要由热量摄入不足引起肌肉组织和皮下脂肪消耗,特征为体重及其他人体测量值下降,而血清蛋白维持正常。②蛋白质营养不良:主要由蛋白质摄入不足或丢失过多、而食量摄入正常或较多引起,以内脏蛋白质储存消耗为特征。主要表现为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等浓度降低,免疫功能受损,而各项人体测量指标仍正常甚而高于正常。③混合型营养不良:乃由于蛋白质和热量均摄入不足造成,表现为低蛋白血症,各项人体测量指标均低于正常。此型是最为严重的一类营养不良,骨骼肌与内脏蛋白质均下降,内源脂肪与蛋白质储备空虚,多种器官功能受损,感染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预后不良。

(二)肿瘤营养治疗的目的

1.纠正或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抗癌能力,达到"扶正怯邪"的目的。

2.通过调整病人的营养状况,改善生活质量,避免焦虑不安,便病人在精神和心理上充实愉快。

3.营养治疗是癌症病人总的治疗计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营养治疗可提高病人对手术治疗的耐受性,减少术后感染,加速伤口愈合,也可提高病人耐受化疗和放疗的能力,减少治疗的毒性相副作用。

(三)肿瘤病人的日常营养支持

1.肿瘤病人的营养需求包括两部分即日常基本营养需要和因肿瘤生长、感染、贫血以及治疗所需增加的营养需要,所以各种营养素的供给量要高于推荐量,特别是动物蛋白质量。

2.乳品类:包括各种形式的乳制品。该类食物是维生素A、B和D以及钙的主要来源,也可提供一定量的蛋白质。

3.蔬菜、水果类:主要提供维生素和矿物质,特别柑糯类是维生素C的主要来源,深黄绿色蔬菜则可提供胡萝卜素。

(四)手术病人的营养支持

外科手术是治疗肿瘤的一种常用的方法,但是同时必须认识到,外科手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给机体带来了创伤。术前如果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能增加机体的抵抗力和对手术的耐受力,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感染,促进伤口愈合。术后有效的营养供给对机体早日康复有积极的作用。手术前营养补充可以提高免疫力也促进肿瘤生长。医院研究表明:胃癌病人术前营养支持,补充能量和氨基酸1周。NK细胞活性增高,CD4、CD8增高,肿瘤细胞异倍体增加、DNA含量增加、S期百分比增加、增殖细胞百分比增加。

对于非胃肠手术的手术前患者饮食以低脂肪、高蛋白质、高维生素和矿物质为主。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鱼肉、鸡肉、鸡蛋、牛奶、豆制品以及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新鲜水果蔬菜。胃肠道手术的患者术前2~3天起给予少渣半流质饮食。术前一天给予流质饮食,或者在术前5天开始给予要素膳。患者手术后,当病人可以进食后,饮食量可根据身体情况逐渐增多,由流质逐渐过渡到半流质、软食和普食。

(五)化疗肿瘤患者营养支持

化疗是肿瘤治疗的一个有效手段,但几乎所有的化疗药物都会引起患者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从而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合理的饮食能预防和减少因治疗带来的体重减轻和营养不良。研究发现,某些抗氧化营养素可以减轻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所以应该多补充抗氧化营养素,例如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胡萝卜素、富含微量元素锌和硒的食物。研究发现,补充营养素后24小时各种营养素可以达到最大血液浓度,所以补充营养素后24小时是化疗的最适宜期。

化疗病人的膳食营养应针对化疗的不良反应进行。化疗的副反应主要表现在全身反应、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等多方面。化疗病人的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可进食少渣半流质或少渣软饭食,忌油腻、难消化的食品。为防止或减轻骨髓抑制引起的白细胞、血小板等的下降,宜多食血和肉等,烹制上以煮、炖、蒸等方法为佳,可以选择含铁质较多的食品,如动物内脏、蛋黄、瘦肉等,以纠正肿瘤病人的缺铁性贫血。菌类中的香菇、蘑菇、猴头菇、木耳之类食品,已被发现其中富含多糖类,对提高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有很大功效。

(六)放疗病人的膳食营养

病人在治疗期间往往出现口干、咽痛、恶心厌食。鼻咽干燥、尿黄尿少等症状,尤其是颌面部或咽部的恶性肿瘤,放疗反应较重,还可引起口腔、咽喉、食道等处的放射性炎症。因此要根据临床症状的不同处理饮食上的有关问题。

放疗反应严重,胃口不好、吞咽疼痛、口腔有溃疡者,宜选用半流饮食或管饲营养支持。为刺激食欲,可稍稍多放点食盐以缓和口中乏味的感觉,肉类可划细或炖烂,蔬菜或水果若无法咽下可以榨汁。忌狗肉、羊肉、葱、姜等热性食品和辛辣刺激食品。

头颈部放疗的患者,以汤水较多、细软、清单的食物为主。如果吞咽困难,可以吃一些冷食来缓解。多饮水。

腹部放疗的患者,饮食宜细软,多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多饮水,少量多餐。少吃牛奶、甜食和蜂蜜,以防肠道不适。

放疗后宜选择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以补充因治疗而损耗的能量。多选择瘦肉、鸡肉、鱼肉、鸡蛋、豆腐等含优质蛋白丰富的食物。

五、常用的营养支持疗法

如果肿瘤病人在手术后或病情严重时,自然膳食已经不能解决病人问题时,必须采用外科上常用的营养支持疗法。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是预防和纠正患者在疾病和治疗中可能出现的或已经出现的营养不良。营养支持治疗包括肠内营养和肠外营养两种方法。

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是指将营养物质制剂通过血管来提供给病患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通常包括:脂肪乳、葡萄糖、氨基酸等等,一般适用于急性胰腺炎、肠瘘、克隆病、短肠综合征及术前营养不良等病人。肠外营养需要的技术条件较高,费用也略高于肠内营养。同时其对于机体循环干扰较大,肝脏负担较重。

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指的是经口摄入或经鼻空肠管、胃造瘘管或空肠造瘘管输入配置好的营养制剂。肠内营养相较于肠外营养不仅符合机体生理,营养素提供全面,而且能够维护肠道粘膜屏障,防止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约医疗费用。适用于围手术期、呼吸衰竭、昏迷、肿瘤晚期、消化道吻合口漏的病人。

六、影响营养治疗的常见症状及其处理措施

由于肿瘤和肿瘤治疗所产生的许多症状会影响病人的膳食营养摄人,通过膳食及药物手段可减轻这些症状带来的不良影响。

1.厌食:是肿瘤和肿瘤治疗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为减轻厌食,应当从心理和食物加工的方法上进行改进。

2.味觉迟钝:少量多餐,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增加食物的色泽和香味,并避免可能引起异味的某些蛋白质食物,有可能部分克服味觉迟钝带来的不良影响。

3.口干:出现于头颈部放疗之后,由于唾液腺分泌减少所致。可增加多汁的饮食和水果,咀嚼无糖的口香糖,酸辣食物应慎用。

4.吞咽困难:常常是头颈部放疗或口腔手术的并发症,如症状不严重,可用进软食,但不主张进流质以避免食物吸人呼吸道。如症状严重,则需用管饲或静脉营养。

5.腹胀:是因胃肠道消化能力下降和食物通过的时间延长所致,也与所进食物性质有关。少量多餐.餐前餐后坐起或适当行走,避免进食肥腻、油炸、产气食物以及牛奶和碳酸饮料。

6.便秘:可由于缺乏膳食纤维、活动减少和使用麻醉药品所致。膳食中应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面包和麦片,也应增加进液量,必要时可用轻泻剂或灌肠。

7.腹泻:可因化疗、腹部放疗或肠道手术所致。开始仅服液体使肠道休息,逐步增加无渣或少渣食物,再过渡至低渣软食再至正常饮食。应避免迸食油腻、辛辣、刺激、过冷以及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必要时可用药物。

8.食管炎:由化疗或头颈区放疗所致。往往造成吞咽疼痛和困难。含漱或咽下止痛液如利多卡因可缓解疼痛和刺激,有助于缓和对食管粘膜的刺激,必要时可口服解热镇痛药来减轻痛苦。

小贴士

日本国立癌症研究所拟出12条忠告,这里介绍给大家,供参考:

(1)饮食应注意口味和营养兼顾。

(2)克服挑食、偏食,不长期服用同一药物。

(3)美味佳肴不过量,做到饮食适度。

(4)不饮用烈性的酒,同时也要避免饮过量酒。

(5)不吸烟,吸烟者应戒除吸烟。

(6)适量摄入维生素A、C、E和食物纤维。

(7)注意少吃过咸或过热的食品。

(8)不吃烧焦的食物,尤其是烧焦的鱼、肉。

(9)不吃霉坏的食物。

(10)避免过度曝晒日光。

(11)避免劳累过度。

(12)保持居室空气流通,注意身体清洁。假如您能听从这12条忠告,那么,癌症的威胁无疑会大大减少。

编辑整理

膳膳

本文内容仅用于公益传播

图片信息来源网络

如有版权问题

请及时联系

邮址:shhs

.







































白颠疯会传染吗
头皮白癜风用什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bf/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