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ldquo该打就要打rdquo

随着孩子的长大,接触的外界事物越来越多之后,就会开始对事物充满好奇,各种调皮捣蛋的行为也开始随之出现,后来也慢慢学会了顶嘴、吵闹,如果不好好管教,孩子将来将会变得一事无成。

01

前段时间,在合肥中铁国际城小区,发生了一件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的事儿:

一个“熊孩子”,不知道是因为无聊还是好玩,从28层向下扔了15个啤酒瓶。

孩子家长得知后,瞬间急疯了:所幸是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后果还是不堪设想!

于是,家长连忙在业主群里郑重向邻居们道歉,反思自己平时没有对孩子进行高空抛物危险性的教育,同时,还晒出了暴打孩子的照片!

对于熊孩子的行为,这一次罕见地,没有看到有人说,不能打孩子,要好好教育。反而有很多人支持父母的行为,孩子该打就要打,不打他,以后还不知道做出什么事。

02

最近,看到这么一个故事:这位妈妈是一个老师,在孩子3岁左右的时候出去进修,奶奶负责照看孩子。爷爷生病瘫痪,下半身没有知觉。奶奶在帮爷爷收拾的时候会帮爷爷捶腿,有时候也会因为伤心而打几下。

有一次楼主回家看望孩子的时候,发现自己孩子在拿着棍子打爷爷,于是问孩子“为什么打爷爷?”孩子回答说“奶奶也打,爷爷不疼的”。妈妈耐着心思跟孩子讲道理,但是过后孩子该怎么做还是怎么做。

最终,妈妈忍无可忍,给了孩子一巴掌,问孩子“疼不疼”?孩子哭着说疼,接着妈妈又对孩子说“你觉得挨打疼就不能打别人”。从此以后,孩子再也没打过爷爷。可见,必要的时候,打孩子是会让孩子“长记性”的。

03

一位资深的教师在多年的教育中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去小学看看,会发现有些孩子,面部表情呆滞,学习成就也不好,上课不听讲,考试的卷子都不做完。

他们没有什么疾病,父母也很健康,符合优生优育,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况呢?

这位老师把原因归结为,这些孩子从来没有挨过打。

是不是很奇怪?但是老师的理由似乎很站得住脚,经常挨打的孩子,他就会闪躲,眼神变得很机警,身体也变得非常灵敏。

当父母打孩子,孩子会竖起耳朵听父母在讲什么,仔细观察父母的眼神,他们学会察言观色,会主动接受信息,搜寻信息,灵敏地保护自己。

而孩子长期不挨打,只是对他讲道理,而他不想听大道理,就会故意走神,屏蔽父母的声音,不跟你讲话。

慢慢养成习惯后,就会在课堂上表现出一系列的问题,上课心不在焉,表情呆滞,木讷迟钝,这跟太平过久,军纪涣散是一个道理。

有没有道理?不是完全赞同,但也有一定的说服性。

李教授:管教孩子,知敬畏守规矩

这里不是提倡父母去故意打打孩子,而是告诉父母一个道理,孩子该有的惩罚中,如果只有说教,显然是不够的。

过去老私塾中先生的戒尺,并不是悬在那里图好看的,只要孩子犯了错误,直接就是打手心,所以孩子们很敬畏老师,也的确能够学出成绩。

打孩子一定都是负面的吗?

而是当今的环境,故意夸大了打孩子的种种负面作用,从而形成了一种风气;

只要是打孩子,就不是好父母,而关于惩罚的问题,李玫瑾教授也不止一次提到过。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在《圆桌派》对于管教孩子的观点:“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言下之意,正是在强调要让孩子知道怕,知道规矩不能违背。如果孩子犯了错,唯有惩罚能让孩子清醒时,作为教育者,我们不能姑息。

而这不是李玫瑾教授第一次强调敬畏,她在此前分析青少年犯罪行为时也曾多次提到过,人犯罪的原因是没有敬畏之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敬畏要遭灾殃。

我们教育孩子也是如此,要让他们知敬畏,守规矩,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得到真正的成长。

对于挨打,两代人截然不同

教育成本的上升,换来的却是效率的降低,这一点该让我们反思。

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中,并不提倡打孩子,即使一个小小的问题,父母要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孩子听。对于这种教育,当然是提倡的,但是如果车轱辘话翻来覆去的说,孩子把它当成一种噪音,是不是也要换一种方式?

举个例子,小时候的我从来不害怕老爸,他从来没有打过我,所以每次犯了错误,都是先告诉他。如果这件事老爸也兜不住,老妈知道后拿起鸡毛掸子要打我,我的大脑就会高速运转,感觉那一刻度日如年,心中的悔恨无以复加。

此后的很长时间,都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什么心理产生阴影,痛恨父母,感觉自卑胆小……这些统统不存在,因为我确实犯了错误,自己知道这顿揍跑不了,还想什么其他的?

现在的父母,当孩子出现各种问题,会先看看书怎么说,考虑很久才会做出决定。换做二十年前,父母上来两个嘴巴子,孩子啥问题也没有了,虽然粗暴,但是效率高超,我们永远都会长记性(现在当然是不提倡的)。

但这种对比也会给我们反思。

为什么过去经常挨打的孩子,什么心理问题也没有?

我们会经常反思这样的问题,在80后90后小时候,是经常挨打的,经常的场景就是被父母打出门。

自己跟着小伙伴在外面晃荡到晚上,回到家看看爸爸妈妈气消了吗,然后弱弱地问一句,妈妈,饭做好了吗?然后一家人开始吃饭,谁也不提刚才的事情,大家都跟没事人一样了。

而现在的孩子,打一下就受不了了,孩子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家长存在愧疚心理,孩子还会出现种种的问题,为什么同样是挨打,两代人出现了如此截然相反的情况?

孩子犯了这些错,必须严惩

捷克教育教夸美纽斯说,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

人生有些错误,孩子犯了无伤大雅,说说就过去了,但是有些错误,一生犯一次就够了,这种错误就要惩罚,这是在保护他们,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学会遵守和适应规则。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教育孩子,一定不要心慈手软,只要孩子犯了错,那就必须要严惩。如果孩子做出了如下四个行为,家长可以采取体罚的方式,让孩子改掉陋习,做一个合格的人。

1、蛮横骄纵,无理霸道

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口无遮拦,蛮横无理的“熊孩子”,对着长辈耀武扬威,没有礼貌,没有感恩,只有理所当然的命令,和如果不这样就怎么样的“威胁”。我们常常会感叹蜜罐里的小少爷、小公主,到底是在怎么样的环境里长大的,以后进入社会又会被磨炼成什么样的人。与其在成年以后交给社会去锻造鞭打,不如在还能改变之初就加以杜绝,严加管教,让孩子们收敛任性的脾气。

2、不知规矩为何物

不论是在家里孩子在外面,遵守规矩都是一个人必备的素质。一个孩子如果不懂规矩,在家里直呼长辈的名讳,甚至对父母大打出手,这样的孩子如果进入社会,那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小时看老,不防微杜渐,后果难以想象,所有破坏规矩的人,都要受到规则的制裁。

3、乱发脾气,乱摔东西

还是说说笔者长辈家的那个熊孩子!这小东西脾气特别大,只要一不顺心就发脾气,手边能摔的东西,都逃不过他的魔爪。为此,长辈和家人们是头疼不已。对此,笔者想说,那些东西都是无辜的,发脾气不能对人,对物也同样不行。有这种脾气的孩子,就应该严格管教。在家里有人能包容他,拿到了外面呢?没人会在惯着他!

4、威胁父母,

那些敢于威胁父母的孩子是最可恨的。父母生你养你,你不知道感恩也就罢了,竟然还威胁父母答应你们的要求,你们的良心不会痛吗?别跟我说什么年龄小,不应该这样上纲上线。年龄小,永远不是孩子们犯错的借口。

给孩子立规矩要趁早

给孩子立规矩要趁早,别说什么孩子年龄小,一切都还来得及。因为孩子的很多陋习,都是父母在孩子小时候种下的种子成长而来的!

打孩子不是目的,让孩子有所怕,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

人有很多界限是不能触碰的,而很多时候,这种观念的形成,是靠惩罚来完成的。

捷克教育教夸美纽斯说,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

但,最好的惩罚方式不是打骂,这一点我深信不疑,但暂时没有更好的惩罚手段时,“打”算不算一种有效的方式呢?

▼往期精彩回顾▼沪教牛津版小学英语课文MP3/考点/试卷汇总合辑

自然拼读系列看动画学英语视频汇总看童话学英语视频汇总小学英语语法专题详解汇总国际音标

BBC专业音标发音教学汇总合辑

《小猪佩奇》第一季英文版英文版《西游记》视频小学英语作文范文汇总英语绘本阅读汇总(带音频)美国家庭实用英语口语汇总(带音频)中国经典成语故事英文版汇总(带音频)

-END-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和相关素材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者免费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bf/59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