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类型有哪些,如何检查确诊,以及如何调

肝脏是一个相对“沉默”的器官,对感觉不够灵敏。肝脏发生问题时,可能会伴有腹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或乏力。

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实质性器官,成人肝脏重克到克,位于右上腹,受胸廓保护。其结构复杂、功能多样,是人体内最大的“化工厂”。许多因素均可导致肝脏损伤,在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的肝脏疾病。

慢性肝病如不经有效治疗,部分会发展为肝硬化,少数患者甚至是原发性肝癌。因此,肝病的早期发现、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非常重要。

我国是一个肝病大国,肝病家族成员非常多,但许多人对此并不是很了解,往往无法及时发现病情。那么,肝病包括哪些类型?

肝病种类按照发病机理可以分为病毒性肝病和非病毒性肝病:

病毒性肝病:是由多种不同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组以肝脏病变为主的传染病,根据病原学诊断,肝炎病毒至少有5种,即甲、乙、丙、丁、戊型肝炎病毒,分别引起甲、乙、丙、丁、戊型病毒性肝炎。

其中甲型和戊型肝炎经消化道传播,医学上称为粪—口途径,也就是常说的病从口入。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完全康复,不留任何后遗症。而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是经血液途径传播的,如输入带有病毒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不安全的注射、无防护的性行为以及母婴传播等,既可引起急性肝炎,也可引起慢性肝炎。

非病毒性肝病包括以下几种:

酒精性肝病:是由于长期大量饮酒(嗜酒)所致的肝脏损伤性疾病。

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大于40克(相当于50度白酒2两),女性大于20克(相当于50度白酒1两),持续5年以上,就很可能引起酒精性肝病。其表现轻重不一,有轻微的酒精性脂肪肝,也有严重的酒精性肝硬化。

药物或毒物性肝病:中毒性肝炎是由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药物或生物毒素所引起的肝炎或所致的肝脏病变。

在临床上也很常见,无论是化学合成药(西药)还是中草药,均有可能造成肝损害,应引起警惕。

自身免疫性肝病:包括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自身免疫性胆管炎。

新陈代谢异常性肝病:体内对某种物质新陈代谢不良所导致的肝病。

脂肪性肝病: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导致肝细胞的脂肪含量增加,可能原因有酗酒、糖尿病、血脂肪过高、体重过重等。

肝病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1、皮肤发黄

  从未患过肝炎的人,肝病患者早期症状在畏寒、发热、恶心、呕吐、肝痛、极度乏力后,忽然出现眼睛和皮肤发黄,则表明患了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肝炎患者若出现黄疸,表明病情加重。

  2、面色晦暗

  与太阳晒黑的皮肤不同,该情况面部暗淡而无光泽度;另外严重的黑眼圈都是慢性肝病患者早期症状,其中大多数为慢性乙肝。

  3、出现肝掌

  与常人的手掌颜色大不相同,普通人的手掌颜色红润,而患有肝病的病人手掌心泛白无血色。整个手掌血色变得不均匀,大拇指和小指根部的大小鱼际处出现片状出血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肝掌”。“肝掌”看上去呈通红状,但用手按压时,会变苍白,松开后又会变回通红。

  4、蜘蛛痣

  中间有一红点,周围有血丝状,类似于蚊虫叮咬后的症状,当用细棒一端压迫痣中心时、全痣消失,放开后又会出现,这一肝病患者早期症状可与其他血管痣相鉴别。据介绍,男性体表有蜘蛛痣者,85%的人可有不同程度的肝脏组织病变,其中约30%为肝硬化。

同时,肝脏是一个相对“沉默”的器官,对感觉不够灵敏。肝脏发生问题时,可能会伴有腹部不适、腹胀、食欲不振或乏力;损伤比较重时,还会出现尿色加深、皮肤和巩膜黄染;慢性肝病患者还会出现肝掌和蜘蛛痣。但是,许多慢性肝病患者症状很轻微,甚至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是在进行肝功能化验或肝脏超声检查时才被发现。

对于有上述表现而怀疑有肝脏疾病者,主要通过化验和肝脏超声检查来确定是否有肝病、是什么肝病。

常用的肝功能试验指标主要包括:反映肝细胞损害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反映胆管系统损害的γ—谷氨酰转肽酶(GGT)、血清碱性磷酸酶(ALP)和胆红素(Bil),以及反映肝脏合成功能的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时间(PT)。一旦发现上述指标异常,应及时就诊。

肝脏的影像学检查,最常用者为腹部超声,必要时可采用计算机体层扫描(CT)、核磁共振(MRI)等检查,来发现有无肝硬化、肝占位及血管和胆管异常。有时还需进行肝脏弹性测定,以确定肝纤维化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

肝病的病因诊断最重要,是确定治疗策略和治疗方案的基础。例如,通过化验病毒性肝炎项目可确定病毒性肝炎的类型。有时为明确病因还需进行肝脏穿刺,获取肝组织标本进行病理学诊断。

如果发现肝功能异常或肝脏超声检查异常,不宜盲目服用所谓“保肝”药物,医院的肝病科、消化科或感染科就诊,尽量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找出导致肝功能异常的原因,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那么,引起肝区不适的原因有哪些,要尽早做检查确诊。

不少人发现自己肝区有肿胀、疼痛等不适感,往往会怀疑自己得了肝病。其实未必。

1、肝炎活动期或恢复期

肝炎是引起肝区不适最为常见的原因之一,主要是由于肝内炎症的发作,导致肝组织肿大,从而刺激肝包膜上的神经,引起肝区疼痛。

2、脂肪肝

肝脏此时正被脂肪组织逐步浸润,导致体积比正常肝脏更为肿大,因此常表现出肝区不适或疼痛。

3、肝硬化

与肝炎情况相似,肝脏疾病往往会诱发肝脏不同程度的肿大,肝包膜受到牵扯,肝硬化患者就会容易出现肝区不适或疼痛。

4、肝癌

肝脏肿瘤属于占位性病变,通常会挤压到紧紧包裹肝脏的肝包膜,触发包膜神经反馈,表现出肝区不适或疼痛。

5、肝病后心理障碍综合征

有些人在未查出乙肝时,并没有不适的感觉,但在查出感染后就总觉得肝区不适。这种不适大多是心理因素,并非真正因为肝脏病变或肿大而导致的肿痛。通常患者专注于其它事情时症状即可自行减轻甚至消失。

6、胆囊疾病

如上所述,“肝区”中其实还有胆囊。胆囊紧邻肝脏,位于肝脏的正下方,因此胆囊发炎、结石、息肉、胆囊癌等胆囊疾病,都可能会引起肝区疼痛或肿胀不适。

7、肋间神经痛

有部分人诉称时常感觉到肝区或肋间有刺痛或灼痛感。当咳嗽、深呼吸或打喷嚏时,痛感会有所加重。

8、其它组织器官病变

如胃部、肠道疾病,往往出现中上腹疼痛。右上腹肋软骨炎、长期慢性咳嗽造成腹肌劳损等,有时也容易被误认为肝区不适。应咨询医生,仔细区分。

9、过度劳累

肝脏是为人体提供能量的“化工厂”,也是重要的排毒器官。因此人体劳累疲乏之际,体内能量供应紧张,可能也会导致肝区不适或疼痛。

10、情绪失常

如抑郁症,不仅引起情绪低落、悲观失望、压抑、焦虑、精神不集中、无故疲乏、睡眠障碍等症状,还会出现身体一处或多处部位不确定部位不定时的疼痛、食欲下降伴有腹痛、便秘、腹泻等。

医院就诊,做进一步的检查,找到引起肝疼的真正原因

1、乙肝五项检查

乙肝五项检查,可以通过表面抗体检查判断患者体内是否存在乙肝病毒,还能够判断人体是否存在免疫能力。

2、血常规检查

患者通过血常规检查,可以了解体内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变化。肝病一旦进入肝硬化阶段,这些检查结果就可以有效判断病情的严重程度。

3、肝脏B超检查

肝脏B超检查可以反映肝脏的健康问题,发现肝脏的形态变化,结合观察到的其他数据,了解有无肝腹水等具体情况。

4、肝功能检查

来评估肝脏健康情况,肝脏的合成代谢,消化,解毒等功能是否是正常的。

还有,肝损伤不可逆!保护肝脏,做好以下几件事:

平时我们大鱼大肉,乱吃药物、喝酒,生气、熬夜……这些行为都会伤害肝脏,使它每天都遭受损伤。

肝损伤是临床常见的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目前约有种~种西药可引起肝脏疾病,可见化学药物或多或少均对肝脏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严重的肝损伤死亡率高,现代医学在干预肝损伤的治疗方面并无特异性药物,多采用休息、加强营养、补充维生素和对症治疗等,严重者甚至被迫终止用药。

养护肝脏,我们应该坚持做好以下几件事:

规律睡眠:夜卧则血归肝,根据中医子午流注理论,子时(23:00~1:00)属胆经循行时段,丑时(1:00~3:00)属肝经循行时段。因此应保持早睡,以利于肝胆的养护。

多喝水:喝水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肝是人体排毒和代谢的主要器官,多喝水是可以增加肝部的代谢速度,对于毒素的分解以及肝脏中囤积的有害物质可以加速排出。

饮食清淡,少食辛辣:辛辣伤血,故肝病的人不宜吃的过辣过咸,还要不熬夜,不喝酒,少吃大鱼大肉,并保持良好的心态,少生气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bf/85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