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50万亿商业不动产岌岌可危

程少为简介 http://pf.39.net/bdfyy/bdfyw/201215/8498647.html

疫情中,50万亿商业不动产岌岌可危!

所以,本文建议,亟需调整“一刀切”的政策,将商业不动产从住宅调控中解放出来,塑造一个中国“产业X金融”的新生态,形成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样板。

商业不动产在疫情中岌岌可危:经营巨亏、债务压力、股本奇缺

从某种意义上说,疫情是一把手术刀。

疫情这个大的外部变量冲击,让我们能直观了解经济部门之间的紧密共生关系。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某个特定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从而帮助反思政策选择。

我们的目光投向的这个特定行业是商业不动产,疫情冲击让各界深深体会到商业不动产的重要性。在中国,商业不动产也被称为“公建”,以对应于住宅的“私宅”。按照美国商业地产融资协会的观点,它包括:商场、酒店、医院物业、长租公寓、办公楼、物流仓储、数据中心、停车场等。商业不动产本质上是以经营为抓手的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同时,由于其重资产的特点,因此又具有资本属性,必须有金融的支持,当然它也为金融市场提供一种可投资的稳健大类资产。国内对商业不动产认识不清多由于上述二重性所导致。

中国的经济有赖于城市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发展有赖于科技、文旅、消费、物流、医疗等产业的增长。商业不动产作为空间载体,其提供的空间服务是上述一切产业的重要生产要素。

各位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设备完善、服务周全、技术过硬的中关村产业园,中关村的高科技产业如何与发达国家同台竞争?如果没有环境舒适、产品精美、服务周到的大悦城、SKP、正大广场、红星·美凯龙、印象城、龙湖天街,消费如何能够繁荣?如果没有商业文旅物业中的电影院、剧院和儿童游乐场,人们的精神生活将会何其匮乏?如果没有现代化的仓储物流空间,人们在抗疫中的医药、食品供应如何能够保证?如果没有火神山、医院,没有足够的医疗空间,新冠肺炎病人如何能够受到体面的救助?

因此,商业不动产的发展是城市竞争力塑造的根本一环,也是中国经济竞争力重塑的关键一环。

但商业不动产在疫情中却显示出了岌岌可危的状况:

第一,从宏观上看,中国价值50万亿元的商业物业,按照5%的毛租金收益率,约有2.5万亿的租金。因此若疫情持续一个月,其对应的租金收入损失高达亿元。

众多有实力的购物中心持有人已经在通过减租与商户共进退。据全联房地产商会商业地产工作委员会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月7日,已经有超过家大中型物业持有人(囊括超过家大型商场)减免租金,助力抗疫。随着疫情深入,不排除有更多的减免措施。个别城市政府呼吁更多减租,以便帮助中小商户渡过难关。以上海为例,国有企业减免租金高达2个月。

第二,从中观上看,根据高力国际的数据,新冠抗疫期间,中国线下零售市场客流损失至少八成,餐饮、零售、娱乐等停业达七成。根据普华永道的预测,春节期间,旅游业损失达亿元,影视行业损失票房58亿元,餐饮行业损失-亿元。不仅从情理上,且从合同法上来看,为上述产业提供空间服务的不动产经营者也必将分担最终端商户的损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发言人也表示,由于政府采取的防疫措施造成不能履行合同的情形倾向于被认为是不可抗力。

第三,从微观上看,商场的众多商户已经处在崩溃边缘,以知名餐饮企业西贝餐饮集团为例,春节期间损失7亿元,其现金也仅仅能够支撑3个月;海底捞也损失了大约7亿元。前桔子水晶创始人吴海创办的定位于白领娱乐的魅KTV现金流也仅够支撑2个月。其他规模更小的商户更是处在垂死边缘。

第四,对于大量不被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ff/6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