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如何治疗专家给您科学指导

长了息肉一定要切除吗?当听到息肉会癌变,很多人坐立不安,认为有了息肉如同在身上安了定时炸弹。黑龙江中医院内镜诊疗科主任武桂娟介绍,并非每种类型的息肉都有癌变可能。结肠息肉不是大病,但也不能忽略。科学切除结肠息肉,对身体有百利无一害。

不久前,哈市63岁的张大爷在就诊时跟武桂娟主任描述:夏天经常晚上喝啤酒,吃烧烤。近半年总感觉下腹隐痛不适,近一个月出现腹胀、大便不成形的症状。大爷自己买来消炎药和双歧杆菌服用,症状没有明显缓解。根据患者症状,武主任建议他做结肠镜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张大爷乙状结肠距肛门约20cm处,可见一个玻璃球大小的长蒂息肉,横结肠可见多枚小息肉,病理活检报告为管状绒毛腺瘤。武主任为患者做内镜下切除治疗,术中张大爷没有明显疼痛,术后禁食补液,经过数日恢复张大爷之前的症状全部缓解。武主任叮嘱张大爷平时应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不能吃烧烤和油腻食物。

结肠息肉是指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结肠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结肠息肉。结肠息肉按病理分为以下几类:肿瘤性、错构瘤性、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炎症性和增生性。其中腺瘤样息肉最为常见,它是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结肠息肉的患者多数没有明显症状,通常是在体检时发现,部分患者会出现腹泻、腹痛,严重者可出现便血症状。

易长息肉人群可对号入座:

1.饮酒、吃辣椒、吃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的腹泻,以及无原因的腹泻,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的患者,经常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3.遗传因素,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

结肠息肉常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武主任介绍癌前病变是指某些具有发展为恶性肿瘤潜能的病变。需要注意的是癌前病变不等于癌,也并不一定会发展为恶性肿瘤。同时,息肉的不同类型也并非都有癌变的可能。

发现息肉是否需要切除?武主任指出,无论哪种息肉,小于2厘米的可直接切除;大于2厘米的息肉一般可先取组织标本做病理检查,然后视病情选择治疗方法。虽然腺瘤性肠息肉跟大肠癌的关联度最高,但不能完全排除其他种类的肠息肉有癌变的可能,加之息肉本身会引起腹部不适,所以建议患者切掉息肉。

  临床观察中,结肠息肉容易复发,因此做好预防工作格外重要。首先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少吃辛辣、烧烤、腌制、油炸及肉食,保持心情舒畅;另外通过口服中药能预防复发,平时可用薏苡仁煲粥,预防息肉复发效果良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ff/655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