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贫穷ldquo遗传rdquo

白癜风诚信单位 http://nb.ifeng.com/a/20180331/6472849_0.shtml
距离阳西县城约15公里处巍峨的龙高山静卧南海之滨热带海洋气候让龙高山顶常年云雾笼罩高山流水孕育出清冽的白水河河畔的村庄因此得名白水村

转机

“后进生”的逆袭

白水村依山傍海,白水村人祖祖辈辈以水稻种植、水产养殖为生。但由于地处偏远,种养殖产业均无法形成规模,多数村民背井离乡外出务工。多重因素交织,这个美丽村庄渐渐沦为溪头镇的“后进生”,是穷得叮当响的省定贫困村。

转机发生在年。那一年,村里来了一批“外地人”,他们走街串户,敲开一家一家的门,说要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少有生人造访的沉寂村庄,热闹了起来,建小学、建文化广场、建卫生站、入股公司拿分红、家门口打工、跳广场舞……曾经那些“想都不敢想”的事,在短短4年时间里,一一成为现实。

01

教育帮扶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年,来到白水村挖出一汪汪源头活水的“外地人”便是珠海市横琴新区对口帮扶阳西县溪头镇白水村的扶贫干部白水村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伍铁知是第二批来到白水村的扶贫干部。在他看来,扶贫要扶志,更要扶智,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比起资金的投入,教育帮扶是阻止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办法。白水村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村里每年都有学生考上全国各地的高校在年高考中白水村有6名学生考上一本分数线其中不乏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等名校目前,白水村有小学生约名,但村里只有一个1到3年级的教学点,4年级以上的学生要到7公里外的小学寄宿上学。教学点的教学设施落后,师资力量紧缺,教学楼甚至被评定为危楼。让孩子们在家门口好好上学,是白水村村委会副主任冯志亮的一桩心事。在县镇党委政府和对口帮扶组的多方筹措下,溪头镇中心小学白水教学点迁建工程被提上了日程。迁建之后的教学点,将升级为完全小学。据悉,项目资金主要来源于对口帮扶单位,包括珠海横琴新区、市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路局、市人民银行、阳江职业技术学院等。为了把学校建得更好,白水村的村民、乡贤还共同捐款13万元。目前,在白水村委会办公楼左侧,1栋3层的教学楼已拔地而起,红白相间的外墙、明亮的窗户,成为了全村最为抢眼的建筑。教学楼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的标准设计,能全面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需要。接下来,只要相关帮扶资金到位,完善校内操场、绿化、道路等配套设施,即可招生开学。“这所小学凝聚着太多人的心血,终于曙光在前,只差各方资金到位的临门一脚。”冯志亮说。

02

扶贫先扶志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白水村村民胡燕芳是个勤快而手脚麻利的中年妇女拥挤简陋的家被她收拾得干净整齐每天凌晨3点她便会起来包粽子、做糕点6点多开着一辆三轮车准时到7公里外镇上的工厂卖早点但胡燕芳起早贪黑的努力,在丈夫患有尿毒症失去劳动能力、两个孩子仍在上学的家庭境况中只是杯水车薪,属于典型的因病致贫。提高精准识别质量,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将符合条件农村低保家庭、特困供养对象纳入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范围,不漏一户一人。胡燕芳一家的情况,被扶贫工作组看在了眼里。伍铁知对胡燕芳一家的帮扶从她的大儿子冯先翼开始。伍铁知辗转为他联系了珠海市工贸技工学校,帮助他免费入读该校的数控加工专业,让他得以继续学业。这让胡燕芳夫妇看到了“熬出头”的希望。“等儿子毕业,家里就会慢慢好起来。”她说。

在冯先翼入学前,伍铁知与他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他对冯先翼提出了三点“要求”:感谢父母,不忘乡亲,感谢党。冯先翼没有辜负村里对他的期望,入学一年便凭品学兼优而当上了班长。逢假期回家,还会组织村里的小伙伴做志愿者,去看望村里的五保户。“不忘乡亲”是伍铁知对他提出的“要求”之一,在他看来,除了物质上的帮扶,村里无亲无故的五保户需要精神上的慰藉,村子里的年轻人到家里热闹一下,能让他们开心很久。

“一个孩子可以改变一个家庭,一群孩子便可以改变整条村子。在他们的心里种下希望与爱的种子,他们便有志气脱贫,有能力脱贫。”伍铁知说。

03

打开源头活水

除了精神上的帮扶要除穷根村里还急需一批能够持续“造血”的产业为贫困户提供稳定的增收来源近年来,扶贫工作组认真调研了阳西县的产业资源,整合扶贫资金先后投资了3个扶贫产业,包括牛大力种植、光伏发电和罗非鱼代加工项目。其中,种植牛大力项目共投入万元、光伏项目投入万元、罗非鱼项目投入29.2万元。年底,种植牛大力项目年度收益约19.3万元;光伏项目年度收益约32.2万元,罗非鱼项目今年底将产生收益,可为全村贫困户每人每年增收元。

当地村民第一次尝到了产业帮扶的甜头。以胡燕芳一家为例,年,一家人的家庭收入元,其中务工收入元,低保金元,种植水稻元,产业扶贫牛大力项目收益分红元,光伏发电收益元,慰问金元。

此外,村里各方面创造条件,提供多种支持,引进外资,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白水村靠海,海边沙地土质非常适合种植红薯。为此,村委会引进了陆丰市农裕丰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目标是在村里征集0亩的丢荒地种植无公害“西瓜红”红薯,带动村民就业的同时,探索公司+农户的模式,拓宽村民的收入渠道。“红薯的种植、收成错开了农忙时节,保证村民农闲时节也有收入。”伍铁知说。目前,第一批多亩红薯已经种下。疫情期间,耕地、除草、种植等工序共为无法外出打工的村民提供工作机会多人次,每天人均收入元左右。村民曾努妹笑着说:“不用离开家,干熟悉的农活,一个月有0多元收入。”

04

提升村庄“精气神”

仓廪实而知礼节如今的白水村已经旧貌换新颜昔日的荒草地变成了文化广场村道告别泥泞实现硬底化新建的楼房和古朴的碉楼相得益彰村民在房前屋后种上花草、果树-年度,全村共落实53户贫困户危房改造,全部完成改造任务建设,并全部竣工完成入住。年无危房改造贫困户。截至年12月,建档立卡贫困户住房安全保障实现%全覆盖。村里还完成了雨污分流工程,生活污水像城里一样流进了下水道,进入污水处理池。8个公共厕所实现了所有自然村全覆盖。为了改善人居环境,村里还设置了公益岗位,聘请8名贫困户做保洁工作,每个月人均可领到1元的工资。此外,村里还建起了卫生站,村民在家门口就可以看病,得到有保障的基层医疗服务。村里%落实政府全额资助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年基本医疗保险政策。钱袋子鼓了,村民文化娱乐也随之丰富了起来。村里组建起了广场舞队,村民白天劳作,晚上在文化广场上跳舞,一种崭新的生活,在他们面前徐徐铺开画卷。扶贫成绩单截至目前,该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其中:一般贫困户27户85人,低保贫困户28户64人,五保贫困户48户49人)。在年底%达到“八有”脱贫标准;相对贫困村达到“十有”标准,现已“摘帽”。年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全村有劳动力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元。-学年贫困户子女学生共36名,其中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共有25名,入学率达%,无因贫辍学的适龄儿童;高中阶段5人,中职1人,技校3人,大专1人,本科1人。应落实教育生活费补助资金%足额发放。记者手记有志有智敢闯敢拼“南海之滨,龙高山麓,有一条美丽的小村庄……”这句话,阳西县溪头镇白水村老中青幼几代人几乎都能脱口说出,他们把这句话写在作文本上,用在自我介绍里……话语间,满是对家乡的眷恋以及对优越地理位置的自豪感。天时地利人和的白水村是一块需要雕琢的璞玉,而扶贫干部便是那一双巧手。他们离开家,住进数百公里外的小山村,与当地的村干部、村民一起,以敢闯敢拼、有志也有智的豪情,啃下白水村扶贫攻坚道路上的一个个“硬骨头”。有了学校、有了产业、有了路,有了脱贫致富的不移之志,一条通往小康的坦途在白水村村民脚下徐徐铺开,撸起袖子加油干就是了。往期推荐小心上当!稍不注意就“掉坑”了一圩跨两市!去罗阳年老圩,感受乡情流转一如往昔……文字、编辑

周雅视频、图片

李凯

审核

张健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ff/90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