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蒙脱石散」忽然冲上微博热搜榜榜首。
而幕后推手、让它卖到脱销的毒株界「新晋顶流」XBB,也全网刷屏。
XBB是什么?
为什么XBB会引起如此大的恐慌?
因为有证据表明,XBB对国内主流毒株BA.5.2、BF.7以及疫苗所产生的抗体,都有极强免疫逃逸能力。
在美国,XBB1.5也已经迅速取代了BQ.1.1和BQ.1,成为全美头号流行毒株。
这支「横扫」美国的毒株,是什么来头?
XBB最早是在年10月开始「拥有姓名」的。
10月下旬,英国卫生安全局给两个新的奥密克戎「孙子辈」毒株分别起名为BQ.1和XBB。
对,XBB起初并不是WTO的官方命名,而是首先被研究人员和公共卫生机构使用。
XBB中,「X」代表重组体(观察到的病毒变异之一),「BB」代表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外观。
在奥密克戎(Omicron)变种的「家谱」中,可以看到,BA.2是BA.5的父亲、BQ.1的祖父。BQ.1可以看作是BA.5的儿子。
XBB是两个奥密克戎变种BA.2.10.1和BA.2.75的混合体,它们都来自BA.2谱系。
这使得XBB成为BA.2的另一个孙子,而它和BQ.1是表亲关系。
下面是一张更加细节的谱系图。
当两个不同的亚变种结合,并各自交换遗传物质的一部分时,就会产生混合变种。
而这,就是新冠病毒的可怕之处。因为单链RNA极度不稳定,这种交换极易发生。
BA.2的这两个「孙子」分别完成重组之后,开始在全球肆虐。
开始,BQ.1主要在欧洲和北美传播,而XBB在亚洲更为普遍,尤其是在新加坡(曾经有一度,新加坡测序的病例中约有58%是XBB)。
受体结合域突变,免疫逃逸能力大增
根据何大一团队发表在Cell上的最新研究:
BQ.1、BQ.1.1、XBB和XBB.1是迄今为止免疫逃逸最为严重的变种;中和抗体作用明显降低,包括在完成二价加强针的情况下;所有在临床上应用的单克隆抗体对这些变种都失去了活性。
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