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8月20日,《LungCancer》期刊公布了PD-L1单抗TQB±抗血管生成药物安罗替尼治疗预处理的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新研究结果。
免疫单一疗法作为二线治疗对无驱动基因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获益有限,因此需要联合治疗策略。Ib期试验研究了PD-L1单抗TQB联合安罗替尼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安全性。
TQB为创新型抗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是一种靶向PD-L1(程式性死亡配体-1)的人源化单抗,可阻止PD-L1与T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使T细胞恢复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应答,具有治疗多种类型肿瘤的潜力。
代号:TQB
靶点:PD-L1
厂家:正大天晴
美国首次获批时间:尚未获批
中国首次获批时间:尚未获批
安罗替尼是一种多靶点抗血管生成药物,已显示出对肿瘤血管生成和肿瘤生长的广泛抑制作用。从机制上来说,在联合免疫治疗时是最有可能起到协同增效作用的药物。
商品名:福可维
通用名:安罗替尼(Anlotinib)
靶点:VEGFR、PDGFR、FGFR、c-KIT
厂家:正大天晴
美国首次获批:尚未获批
中国首次获批:年5月
获批适应症:非小细胞肺癌、软组织肉瘤、小细胞肺癌、甲状腺髓样癌、分化型甲状腺癌
推荐剂量:每次12mg,每日一次,用2周停1周。
价格:
8mg×7粒,每盒.8元;
10mg×7粒,每盒元;
12mg×7粒,每盒.4元。
是否已入医保:已入医保
储存条件:保存在25℃以下
临床数据
在这项随机试验中,纳入的野生型EGFR/ALK的IIIB或IV期NSCLC患者按照1:1:1的比例随机接受TQB1200mg治疗,或TQB1200mg联合安罗替尼10mg或12mg治疗。试验的主要终点为无进展生存期(PFS),次要终点为客观缓解率(ORR)。
在年11月至年6月期间,筛选了例患者,并随机分配了例患者:33例患者接受TQB治疗,34例患者接受TQB+安罗替尼10mg治疗,34例患者接受TQB+安罗替尼12mg治疗。
在数据截止时,中位随访时间为14.5个月,TQB联合安罗替尼组(n=68)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7个月,6个月PFS率为65.3%;其中,TQB+安罗替尼10mg组的中位PFS为7.1个月,TQB+安罗替尼12mg组的中位PFS为10.5个月。此外,客观缓解率(ORR)为30.9%;疾病控制率(DCR)为73.5%;中位持续缓解时间(DOR)为16.6个月。
中位随访持续时间为8.3个月,TQB组的中位PFS为2.8个月,6个月PFS率为30.3%;ORR为3.0%;DCR为54.6%。
值得注意的是,30.9%接受TQB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和3.0%接受TQB治疗的患者的靶病变缩小超过30%。
探索性亚组分析显示,在PD-L1介于1%和49%之间的患者中,TQB联合安罗替尼组的中位PFS为7.1个月;TQB组的中位PFS为1.8个月。
在PD-L1≥50%的患者中,TQB联合安罗替尼组的中位PFS为17.1个月;TQB组的中位PFS为2.8个月。
与TQB组相比,TQB联合安罗替尼12mg组的进展风险降低了75%,TQB联合安罗替尼10mg组的进展风险降低了70%。
此外,在PD-L1≥1%的患者中,TQB联合安罗替尼组的ORR为50%,DCR为81.6%;TQB组的ORR为5.3%,DCR为57.9%。
在脑转移患者中,接受TQB联合安罗替尼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8.5个月;接受TQB治疗的患者中位PFS为2.8个月。
不良反应
在安全性方面,没有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
TQB组最常见的治疗不良反应(TRAE)包括:高血糖(24.2%)、贫血(24.2%)和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1.2%)。
3级或以上治疗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血胆红素升高和γ-谷氨酰转移酶升高,均为1例(3.0%)。
TQB联合安罗替尼组最常见的治疗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48.5%)、甘油三酯升高(42.7%)、促甲状腺激素(TSH)升高(TSH)和ALT升高(35.3%)。
3级或以上治疗不良反应包括:高血压13例(19.1%),甘油三酯升高6例(8.8%),疲劳4例(5.9%)。
小结
试验结果显示,TQB联合安罗替尼在没有EGFR和ALK改变的晚期NSCLC患者中显示出有希望的抗肿瘤活性,并且毒性总体可控。该试验结果支持TQB联合安罗替尼继续用于无驱动基因改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