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世界各国经济水平的发展和自然灾害的发生,脊髓损伤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脊髓损伤是脊柱损伤最严重的后果,往往导致损伤节段以下肢体严重的功能障碍,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大的不便,因此照顾者需要做好脊髓损伤患者的日常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那么我们需要尽可能的帮助患者防治哪些并发症呢?
一、压疮
1、好发部位:骨骼突起处且软组织少(如图)
2、如何预防?
(1)保持皮肤及床单的清洁和干燥,每2小时协助患者翻身一次,交替变换仰卧、侧卧、俯卧等体位,坐位时应间隔20~30min用双手撑起身体,使臀部离开坐垫30s,以改善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如皮肤有发红应及时减压。
(2)减轻骨突出部位受压,用软枕、海绵等将骨突出部位垫高,特别是后枕部、肩胛部、骶尾部、髋关节、膝关节,以及足跟和内外踝部,必要时使用气垫床。
(3)改善全身的营养状况保证摄入的营养全面均衡,多进食含丰富蛋白质和维生素C、锌的食物。
二、泌尿系统并发症
脊髓损伤患者出现发热及寒战,若无明显尿频、尿痛时,应考虑是否存在泌尿系统感染,此时可完善尿常规及尿培养等检查明确诊断。对于泌尿系感染,预防十分重要,平时应协助患者多饮水,每日在ml以上。
1、对于留置尿管的患者,应保持引流通畅,每天早晚进行会阴部的清洁,及时倾倒引流袋内的尿液,引流袋应保持在患者耻骨联合以下的位置,不可高于膀胱,以免引起尿液倒流,抗返流引流袋每周更换一次,尿管每月更换一次。
2、对于间歇导尿的患者,严格饮水计划,应该遵循导尿时间表及饮水计划,每隔4-6小时进行一次导尿,饮水ml/小时,每次导尿最好不超过ml,以降低感染和肾脏并发症的风险。
三、痉挛
痉挛的最主要表现是肢体僵硬,出现肢体不自主抽动或阵挛,特别是外部给予刺激后可诱发痉挛。严重痉挛可使患者夜间无法入睡,坐、卧困难,大小便时大腿紧夹,导致清洁护理困难。加重痉挛的因素很多,如:压疮及其感染灶;尿路感染、尿路结石等并发症;骨折、脱位等外伤及异位骨化等;痔等肛门疾患;膀胱、直肠充盈;紧而挤的衣服和鞋;气候、气温的急剧变化;精神不安、过度紧张等情绪变化。痉挛的治疗原则主要有:消除患者上面的诱因,必要时应用药物、物理治疗等。
四、疼痛
为起源于脊髓本身的中枢性疼痛,常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呈扩散性的感觉异常性疼痛,常为烧灼痛、针刺痛、麻木或跳动痛,一般为自发性,多与情绪改变有关。治疗措施包括:消除诱因;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外科治疗;心理治疗等。
五、水肿
常发生于上下肢小关节(上肢:手指间关节、掌指关节、腕关节;下肢:足的小关节、踝关节)。常见原因为:血管运动的调节功能减退;肌肉张力降低;肌肉瘫痪无主动收缩。关节挛缩:以掌指关节、指间关节明显。预防措施如下:促进患者静脉回流:可抬高肢体、电刺激瘫痪肌肉、使用弹力袜(手套)、充气压力治疗等;进行患者关节的被动运动:动作要轻柔,以免损伤关节,加重挛缩。
咨询
沈助理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