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来的父亲节
作者I贾凤增
人生在世,总会留下种种遗憾,有的遗憾可以弥补,有的只能抱憾终生。在我五十余年的人生历程中,遗憾的事儿也不少,但最最遗憾的事是父亲过世时我没有在父亲的灵前磕孝子头……
父亲离世已经45年了,那时我刚满7岁,对于父亲生前的音容笑貌记忆中少之又少,有时搜肠刮肚去想也是残缺不全。心愿中总想还原父亲的原貌,但支离破碎的记忆残片又使我久久不能释怀,有时听大人们讲起父亲的往事,父亲的形象才渐渐清晰起来。
依稀记得父亲是个节俭的人,勤俭持家是我家的门风。父亲的节俭近乎苛刻,说白了就是“抠门儿”。我在家行末,上面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我们哥儿五个对父亲的威严都是敬而远之的,很少有小儿绕膝的情景出现。其实父亲很少训斥我们,但他的眼神儿足以令人生畏。别人家的父亲赶集上店回来的时候都给自家的孩子们买回些好吃的好玩的,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景象看着好幸福。但我的父亲从来没有,他去赶集或出门办事目的非常单纯,就是为赶集而赶集,为办事而办事,完事后不管天儿多么晚了,也从不在外面吃饭,总是紧紧裤腰带回家吃,所以我们五个孩子对于父亲的外出归来表现的都很淡然,好像跟我们毫无关系一样。
但父亲也是有爱心的,他也疼爱自己的儿女。那个年代生产力还很落后,每到秋收完毕之后,就要动用大量的壮劳力去开挖沟渠,一般都是一去一整天,为了节省时间多出活儿中午都在工地现场吃饭。这时每家每户都要给自家出去干活的人准备干粮,有做烙饼炒鸡蛋的,有做高粱米饭炒菜的,有做大饺子锅贴的。我母亲一般都是做“大锅围子”,俗称馅儿龙,就是在锅里围一圈蒸熟,这样既有面食又有菜了,吃起来顺口还携带方便。每家准备一个干粮兜子,各自做好记号,生产队有专人负责定点收集和运送,为的是吃个热乎。等大家吃完了再把这些干粮兜儿运回来,然后在大队部一招呼各家派人去取。
每到这时都是我们小孩子最最幸福的时刻,因为谁去取干粮兜儿都会有意外收获,不知是大人们真的饭量小还是故意给孩子们留点,所有的干粮兜儿没有空着回来的。其实对于人高马大的父亲来说吃净这些干粮不在话下,但他每次都给我们剩下,让我们也解解馋,要知道那个年代能吃顿面食,而且是带馅儿的面食是多么奢侈啊。
说父亲抠门儿,那只是对家里人,对大伯一家就十分舍得。大伯早年出门去哈尔滨谋生,家里有八个孩子,生活自然是很拮据了。大伯因为生活负担过重,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撇下大伯母和几个孩子,负担更重了。父亲就千方百计接济大伯母一家。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辛辛苦苦养猪交给公家换来的全国粮票、布票以及自留地出产的花生米等特产都定期邮寄给伯母家。
真是祸不单行,就在大伯病逝的第二年,在电车公司当售票员的三姐不幸因车祸夺去生命。大伯家的一系列变故给正值壮年的父亲接连的打击,父亲也病倒了。但父亲很坚强,总是咬咬牙挺过去。由于父亲的“坚强”和当时医疗条件的落后,父亲的病情因误诊而被延误,最后竟也不治。在父亲弥留的那段时间,我的记忆还是深刻的。
由于病痛的折磨,白天吭都不吭一声的父亲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用手抓挠炕席,那咔咔的声音对于当时还是几岁孩童的我来说是那样的恐怖,父亲看我的眼神也是令我害怕的,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是一种怜爱与不舍的眼神,他看着自己幼小的儿子就要成为孤儿,心里是何等的痛苦与不舍啊!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父亲走了,走的痛苦而无奈。睡的迷迷糊糊的我被一片哭声惊醒,不记得是谁把我抱到厢房里,母亲见我的第一句话就是“儿啊,你爸没了,这回你可怜了……”当时我抱着母亲大哭。
父亲出殡的那天,举村皆哀。全村父老都为父亲的英年早逝而伤心落泪。也许是本家的长辈们不忍心看到我披麻戴孝懵懂可怜的样子,可能会引发村里更多人的伤感,于是他们没有让我参与父亲的葬礼,而让长我几岁的堂哥替我拿本来属于我拿的花圈。于是我错过了在父亲灵前磕头的机会,至今想起来心里总是空空的,好像缺失了什么,其实那是一种深深的遗憾。
父亲为人耿直,公私分明。他曾当过生产队长,因为他的耿直也曾得罪过一些想占公家便宜的人,但父亲不怕。历久见人心,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家也都理解并认可了他。
父亲的一生短暂而平凡。假如父亲今天还健在应当是九十多岁的老人了。在父亲过世45年的时光里,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父亲,您在那边过的可曾安好?45年来,没有给您磕过孝子头的我无时不在愧疚遗憾,请您原谅不孝的儿子,在父亲节到来之际,儿子谨以此文怀念您,给您过一个迟来的父亲节吧!
《静水流深牡丹苑》首届征文“五月抒怀”大奖赛正在火热进行中(点击链接即可看到)!欢迎您的参与!
(编辑I江中牡丹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简介:贾凤增,天津宝坻人,年生,毕业于天津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学高级教师,文学爱好者,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作品50余篇散见于《天津日报》《每日新报》《天津教育报》以及《济宁文学》《文友》《群众作家》等电子期刊。《静水流深牡丹苑》平台主编。《静水流深牡丹苑》编委会成员
平台顾问:马蹄声子博梦寒子隽断桥梅谭儒
商海诗癖足迹刘叔盛明君枫叶
南柯追梦人张维源陈阿新罗连筠
云中山人云卿杨伟东白水刘代军
铃歌高万红孙炎昭朱秀水
十年如一竹本
名誉顾问:杜边
平台总监:江中牡丹
常务总监:千江水千江月(副)绿叶凌云
总监助理:老石头
文学总监:听雨雁儿(副)李牧孜寒溪贾凤增
艺术总监:逍遥伊人(副)真水无香
陈大明声视传媒
主编:远飞的大雁今夜我好冷漫卷诗书
阔别多年握手言欢
编委:于振江健宁小文黄健轩婉晴张秋心
冰凝琥珀月光清影豁达人生下班
玲珑十三崔明秋青蒿陈广会
墨香香菇情缘雪豹清风剑客
金牌主播:珍惜风天空海阔听雨看风逖舟
逍遥伊人声视传媒真水无香
绿叶凌云阔别多年
宣传部长:依山傍水了了
《静水流深牡丹苑》是一个以原创文艺为主题特色的文艺展示平台。我们以文学和艺术的名义发声,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宣传文艺精神,展现文艺家风采。在古典诗词中隐逸,在散文随笔中漫步,在书画摄影中徜徉,在音乐视频中飞翔。是荟萃艺术精华,促进文化交流,分享阅读体验,结识四海朋友,体悟人生真谛的理想平台,我们期待您的佳作!
征稿启事
尊敬的文学朋友:
为了使您的作品能顺利通过审核,请您参照以下投稿要求,进行操作:
一、所投稿件必须是本人原创,首发。因稿件著作权引发的纠纷,由作者自行负担。
二、作品要大力弘扬正能量,稿件内容不得含有虚假、违法或其他有碍社会和谐、国家安定的内容。不得侵犯他人名誉权、隐私权、商业秘密等合法权益,否则引发的法律责任由投稿人承担。
三、为提高稿件发布效果,平台编辑在原创的基础上,有权对文章进行适当修改,如果您不同意修改,请在投稿邮件中注明。
四、鼓励文学创新,扶持文学新人。
五、体裁以诗歌、散文(含随笔、杂文、书评等)、短篇小说等作品为主。
六、投稿请附百字左右作者简介,含创作经历、创作成果、文学观点等内容,提供生活照一张,注明详细联系方式(含 七、投稿前,请务必添加主编 作品发稿一周之内所得赏金,70%为作者稿费,30%作为平台维护费(累计赞赏在10元及以下的不结算)。作品发表一周后,以红包形式发放稿费。
优秀作品,阅读量超过以上,留言超过条以上,对作者实施鼓励。对于赞赏超过元的,给予作者70%;超过元的,给予作者80%。
总监
投稿邮箱:
qq. 静水流深牡丹苑儿童白癜风的症状白癜风医学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