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捷克翻译家李素中国

全文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设立于年,作为中国出版业面向海外的最高奖项,主要授予在海外介绍中国、推广中华文化和中国出版物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外籍及外裔中国籍作家、翻译家和出版家,在国际社会产生广泛影响,成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品牌。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新闻发布会于年8月23日在京举行,有19位专家获得本届奖项。

为了让读者更加深入了解这些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充当桥梁作用汉学家,我们特此推出“中国特殊贡献奖”系列专栏,讲述汉学家的中国故事。

李素(Zuzana)

捷克新一代汉学家、著名中国文学翻译家,第十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得主。

翻译出版《四书》、《狼图腾》、《中国少数民族小说选》、《20世纪中国艺术史》等中国优秀图书,她还创办了“Xin”出版系列,主要出版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因翻译中国作家阎连科的《四书》而获得捷克年度最佳译著奖。

中国文学和捷克文学有很深的缘分。捷克文坛上诸如米兰·昆德拉、卡夫卡、赫拉巴尔等大家的作品,被老一辈的中国翻译家介绍到中国后曾影响了一批中国作家;而中国文学也因为有了普实克、克拉尔等翻译家的辛苦耕耘,才能在捷克熠熠生辉。而今,李素已经是中捷两国文学交流之路上卓有成效的后继者。

从研究文学到翻译文学

年李素第一次来到中国,在北京语言学院留学一年。在她硕士毕业以后,年,李素再次来到中国,在北京大学读了三年的现代文学博士。谈到为什么会学习中文以及中国文学,李素说道:“我从小的时候就很喜欢看书,也喜欢学习外语。学了俄语、英语、德语。上大学的时候我就想,我对欧洲的语言已经相当了解了,但是亚洲还是一大空白。考虑到中国文化的精彩,以及汉语本身在亚洲地区的重要性,就开始学汉语了。后来越学越喜欢,越学越觉得有意思。也觉得我们在捷克对中国了解得太少了。后来就决定读现代文学专业,然后开始做翻译。”

李素刚开始接触翻译还是在帕拉斯基大学读书的时候,中文老师经常会布置一些短文章的翻译作业,因为对翻译工作的喜爱,李素开始做一些“作业”之外的翻译。后来,她把这些作品拿给朋友们看,受到朋友们的夸赞。但是,那个时候并没想过要出版,因为翻译到出版,还有很长一段路。大学老师时常有一些翻译项目,李素也逐渐参与进来。“我真正开始大量翻译是从《狼图腾》开始的,一家出版社找到我。”自此,李素正式结束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开始专心从事翻译工作。

李素

李素主要翻译小说。“决定是否翻译一部作品,首先要看这部作品是否足够感人,语言上是否给读者以新鲜感。”她说,“译者是作品在他国的第一个读者,译者如果不迷恋这部作品,如何能够真正地把这部作品的精髓传达给他国读者?翻译除了理性或科学的一面,也有其感性的一面。”李素学的是现代文学,她非常喜欢张爱玲和沈从文的作品,她认为他们两位虽然是很不一样的作家,一个写都市,一个写乡村,一个尖锐冷漠,一个温暖博爱,但本质上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微妙的语言表述了当时中国不同角落的故事,并且观察很深刻,也很真实。阎连科的《四书》是她非常喜欢的作品,她说:“这部作品或许无意识地说明了20世纪几乎全世界所处的困境,我认为他的思考超越了中国本土,称得上是对人类的贡献。这样的作品在当世界非常罕见。”

李素回忆起翻译《狼图腾》的日子。因为正值暑假,城里的事情不多,她就带着两个孩子住到山上自家的小木屋里,她的母亲正好也过来陪陪孩子。山上比城里幽静,又让两个孩子有的可玩,李素终于可以闲下来有整天的时间专注于工作。《狼图腾》已经翻译了一大半,她陶醉在书中美丽草原风光的同时,又经常对作家“生气”。“怎么可以这么写呢?我当时很难理解作者,尤其是看到主人公对待小狼的时候,我非常气愤,我母亲被我的样子吓坏了,对我说,你这本书要是译完出版了我肯定不会看的。”但是李素的母亲还是看完了这部作品,《狼图腾》也受到很多捷克读者的喜爱。

“对于外国的读者,尤其是欧洲的读者来说,草原是一种陌生的景色,还有狼、蒙古包等都是很特别的,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和阅读兴趣。”李素在翻译这部作品的时候特意翻阅了英文译本,她发现有难点的地方,英译本直接把细节都删掉了,于是她便不再参考。再遇到难点时,她咨询了很多在捷克的中国人,还特意向蒙古语言系的老师请教了蒙古族人的名字和书中提到的一些孩子的小玩意儿等名称的译法。

“如何将中文有效地翻译成自己的母语,最大的困难和挑战还是语言方面和解读方面的问题。我不赞同翻译领域中存在绝对正确或不正确的答案‘对错’的看法其实是某些学派的问题,文学当中没有绝对的真理。翻译毕竟不是作业,林纾可以作这种现象很典型的例子。对具体表达有深层的理解是很重要的。”

李素和她的“Xin”

年,捷克的维索纳(Verzone)出版社设立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丛书,丛书名为“Xin”,而李素正是这套丛书的主编。“Xin”这个名字的由来也有着特定的意义。“(中国)现当代文学实际是从新文化运动以后开始的,‘新’本身和历史有关。从捷克读者的角度来说,对他们也是一种新的发现。我们设立这套丛书系列之前没有一家(捷克)出版社陆续出版中国作家现当代文学作品,因此对于捷克读者来说‘Xin’也是新颖的意思。还有,‘Xin’也是心脏的意思,因为我们热爱中国,热爱中国文化,我们是因为喜欢才去做这些事情。另外‘Xin’的读音也和拉丁文的Sina(中国)相同。”李素如此说道。

李素创办的“Xin”系列出版的中国作品

截止到目前为止,“Xin”系列丛书已经翻译出版了张爱玲、沈从文、阎连科、苏童、余华等中国作家的八部文学作品。未来该套丛书还打算介绍一些有特点的中国作家。李素表示,多姿多彩是她们选择作品一个大的标准,希望以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色彩反映不同的时代。“Xin”系列从文学大师的经典作品开始介绍和翻译,接下来还希望翻译贾平凹和王安忆的作品,以后还会介绍一些中国的80后、90后青年作家的作品。

“把更多的中国故事讲给捷克读者听”

谈及获得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的感受,李素直言“不敢当”,得奖对她来说又是一个新的起点。“这次得到奖励对我真的是一个很大的鼓励,至少在未来的两年我不会为生活太过忧虑,可以更加自由、专注一些。”李素笑了起来,而这笑却让人有些心疼。在捷克,译者的稿酬非常低,所以当初选择做全职翻译时,确实需要很大的勇气,她有时候不得不接一些商业性的翻译项目来补贴生活。

“这几十年来,捷克对于中国的译介太少了,和其他西欧国家相比很落后。”李素对于捷克老一辈的翻译家充满敬佩之情,她提到,因为克拉尔、罗然等老一辈的译者的功劳,捷克读者对中国的古代文学相对了解多一些。中国现当代作家及作品在捷克的译介有过几十年的断代,捷克著名翻译家普实克曾经翻译过许多中国现代作家作品,这些之前的译作对于现代的年轻人已然陌生了。李素在刚开始涉足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时还保持谨慎的态度,担心没有反响,但是随着翻译的深入,她对于中国文学开始有了更大的信心:“中国的故事有声有色,而且许多作家都书写大历史,他们故事中宏大的叙事背景在中欧地区是非常受欢迎的,因为我们现在很难写出这样的作品。”

李素常常在文学杂志上发表中国作品的评论文章,向捷克读者推荐中国的小说。除此之外,她和同事还将翻译后的小说节选、中国作家介绍刊登在一些中学网站上,这些文章供中学老师作为讲授课本之外内容的参考。

“捷克虽然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但是我相信还有许多读者有待被挖掘。作为译者,我会努力将中国众多优秀的作家介绍给更多的捷克读者,尤其是年轻人。中国的经典文学作品值得被介绍。”

来源|国际在线、中国文化译研网、国际人才交流等

编辑|杜雅端

文明互鉴

赞赏

长按







































白癜风能根治么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哪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sm/2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