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习解表药发散风热药

掌握

薄荷牛蒡子蝉蜕(熟悉)

药性

薄荷:

辛,凉。归肺、肝经

牛蒡子:

辛、苦、寒。归肺、胃经。

蝉蜕:

甘、寒。归肺、肝经。

共同功效

疏散风热,

透疹,利咽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薄荷:

辛凉芳香,发汗之力较其他发散风热药为强。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

牛蒡子:

辛散苦泄,性寒滑利,长于宣肺祛痰,清利咽喉。外感风热,咳嗽喀痰不畅,咽喉红肿热痛者尤为适宜。

蝉蜕:

甘寒质轻,发汗之力不如薄荷,清热之力不及牛蒡子。善疏散肺经风热而利咽疗哑。

2.麻疹初起,透发不畅,风疹瘙痒。

3.风热上攻,咽喉肿痛。

不同功效

薄荷:

1.清利头目——风热头痛,目赤多泪。

2.疏肝行气——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月经不调。

3.芳香辟秽——痧胀腹痛吐泻。

牛蒡子:

1.宣肺祛痰——肺热咳嗽,咯痰不畅。

2.解毒消肿——痈肿疮毒。丹毒,痄腮。

用法用量

薄荷:

煎服,3-6g;宜后下。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牛蒡子:

煎服,6-12g。炒用可使其苦寒及滑肠之性略减

蝉蜕:

煎服,3-6g

使用注意

薄荷: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牛蒡子:

本品性寒,滑肠通便,气虚便溏者慎用

蝉蜕:

《名医别录》有“主妇人生子不下”的记载,故孕妇慎用

桑叶菊花

药性

桑叶:

甘、苦,寒。归肺、肝经

菊花:

甘、苦,微寒。归肺、肝经

共同功效

疏散风热,

平抑肝阳,清肝明目

1.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桑叶:

疏散风热的作用较菊花强,又善于清肺润燥。

菊花:

平肝、清肝明目的作用较桑叶为强。

1.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目赤肿痛,目暗昏花。

不同功效

桑叶:

1.清肺润燥——肺热咳嗽、燥热咳嗽。

2.凉血止血——血热吐衄。血热妄行的咳血、吐血、衄血等证。

菊花:

清热解毒——疮痈肿毒。

用法用量

桑叶:

煎服,5-10g。桑叶蜜炙能增强润肺止咳的作用,故肺燥咳嗽宜蜜制用

菊花:

煎服,5-10g。黄菊花偏于疏散风热,白菊花偏于平肝、清肝明目

柴胡升麻(熟悉)葛根

药性

柴胡:

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

升麻:

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

葛根:

甘、辛,凉。归脾、胃、肺经

共同功效

发表,升阳

1.外感表证。

柴胡:

疏散风热,长于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少阳半表半里之邪,退热。外感表证发热,无论风寒、风热均可应用,为治疗少阳证之要药,主升肝胆之气。

升麻:

可发表退热,能辛能散发表以退热,对于外感表证,项背强痛者尤为适宜。主升脾胃清阳之气而达到生津止渴、止泻。

2.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不同功效

柴胡:

1.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胸胁胀痛,月经不调。

2.退热截疟——疟疾寒热。配黄芩、常山、草果等。

升麻:

清热解毒——齿痛口疮、咽喉肿痛、温毒发斑、丹毒痄腮。

葛根:

1.生津止渴——热病烦渴,阴虚消渴。

2.止泻——热泄热痢,脾虚泄泻。

3.通经活络——中风偏瘫,胸痹心痛,眩晕头痛。

4.解酒毒——酒毒伤心。

用法用量

柴胡:

煎服,3-10g。疏散退热宜生用;疏肝解郁宜醋炙,升举阳气可生用或酒炙

升麻:

煎服,3-10g。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宜生用,升阳举陷宜炙用

葛根:

煎服,10-15g。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通经活络、解酒毒宜生用,升阳止泻宜煨用

使用注意

柴胡:

其性升散,古人有“柴胡劫肝阴”之说,阴虚阳亢,肝风内动,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升麻:

麻疹已透、阴虚火旺,以及阴虚阳亢者均当忌用

熟悉

蔓荆子

药性

辛、苦,微寒。归膀胱、肝、胃经

功效

疏散风热,清利头目

功效

风热感冒头痛

目赤多泪,目暗不明,齿龈肿痛

头晕目眩

用法用量

煎服,5-10g

“后台回复即可获得推送”

文字

衣景

排版

洋芋疏

赞赏

长按







































全身白癜风
白癜风诚信单位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sm/29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