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益书中共党员,曾多年任职重庆市属某公司总经理,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重庆纪实文学研究学会会员。曾在《四川日报》《重庆政协报》《贵州干部教育报》《海棠》《永川文学》《重庆纪实》《渝西民间文艺》《诗意人生》《铜梁文学》等发表过散文。著有长篇小说《老院子》《春飘老院子》《大地芬芳》;散文《黄瓜山三宝》获年“最美黄瓜山,中华梨村杯”一等奖。
摔碗酒
作者:廖益书
初听摔碗酒,觉得新鲜稀奇,不可思议。此行我们既然去了明末巾帼英雄秦良玉的故乡石柱,哪有不去万寿古寨喝摔碗酒的道理。
我们一行慕名而去万寿古寨。万寿古寨坐落在离石柱县城5公里左右的万寿山,前面是奔流不息婉如清泉的玉带河,背靠山峰连绵起伏的万寿山。山青水秀,灵气环绕,我们沿着永安门,踩着几百年的时光,来到古寨。一进大门,就被这层层叠叠,遂级而上,错落有致,古朴而雄伟的土家吊脚楼,仿古建筑群迷住。万寿古寨依山而建,四方悬崖绝壁,周围林木包裹,环境幽静,山门寨门,永安门,大都督府门。古寨,设计精心,建筑雄伟,吊脚飞檐,岩石悬空,壁石筑房,雕工细赋;石梯,古树,菩萨,古戏台,点将台相映成趣,在这幅民族风情画廊中,享受观花,休闲,品茶,听民歌,跳摆手舞,喝摔碗酒,品尝农家饭;这里没有城市的喧嚣,也没有都市繁华,只有大自然与民族的和谐,安静,详和……。
寨内方圆上千米的大坝子上,横竖摆放着数十排的矮方桌,抑木椅。为了看原滋原味的土家歌舞表演,我们早早去坐在正中第二桌。酒菜上桌之前,店家小二首先端来一摞空碗,每摞个,一个碗一元钱。桌子中央放一大盆土家传统腊蹄子火锅,一大盘砣砣腊肉,几碟萝卜皮,泡黄豆,口水鸡,凉拌侧耳根,黄莲花,凉拌萝卜海带丝……香味弥漫在桌席间,未及举筷,已觉趣味盎然。品尝一口,果然醇香可口,回味悠长,我们几个外地吃货有点狼吞虎咽的傻样。吃土家九大碗,喝土家摔碗酒,是土家族真诚款待朋友的千年习俗。相传摔碗酒来自春秋战国时期,后来被石柱土司秦良玉将军北上出征时的告别酒。喝酒摔碗开始了,开始喝一碗米酒,朝地上摔一个空碗,并且空碗必须一摔就烂,没摔烂的罚酒一碗。我们有个朋友连摔两下,碗都没烂,他只好认输连喝两碗酒;我也是被罚酒的对象之一。怎么空碗摔在地上不烂呢?原来摔碗也是有技巧的。喝一口酒,摔一个碗,喝多少口酒,摔多少只碗。喝了,摔了;再斟,再摔;再斟,再摔;酣畅淋漓;这阵势,果断悲壮,豪气冲天,掷地有声,享受的是那种气氛,那种豪气,那种霸气,那种友谊,那种临战前的果敢。整个院坝里,几十桌人噼里啪啦的摔碗声此起彼伏,罚酒的喊声,交织一起,犹如交响曲,那摔碗声和食客们的呐喊声响彻整个万寿山。此时,夜幕降临,灯火辉煌,流光溢彩,我们仿佛已经穿越时空,回归那远古时代。坝子上摔碗酒继续战斗,酒喝干,碗摔碎,又斟满喝干,碗摔碎,一叠叠的陶碗化作七零八落的碎片,化成一种土家儿女豪气,化作我们与土家主人黎清泉的一种友谊,在我心中历历在目,没齿难忘……。
正当我们酒足饭饱,酒酣耳热之际,古戏台上响起了美妙的音乐,一群少女们跳起了土家族“摆手舞”,当地土家艺术团的阿哥幺妹的歌舞表演开始了。古朴的舞台,五彩斑斓,灯火璀璨,彩鼓声声。鼓在舞台中央,一位身着土家民族服装的幺妹熟练地敲鼓,变幻无幻,多姿多彩;小幺妹的民歌《小情郎》余音绕梁,甜纯的歌声,伴舞者优雅的舞姿,全场掌声雷动,在古寨上空回荡;土家阿哥粗矿横厚的声音,精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土家族啰儿调,台上台下互动,有的游客在坝子随音乐跳起了摆手舞,我们一行被眼前盛景所陶醉,尽兴,这里是民歌的故乡,舞的海洋……。石柱是以世界经典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为代表的土家族民歌,啰儿调的发祥地。
万寿古寨,歌声回荡,摔碗声阵阵。来这古寨,观土家吊脚楼,领略古朴淳厚的民风人情,非物质文化独特的魅力;品尝土家九大碗,喝一次摔碗酒;跳一场摆手舞,唱一曲土家啰儿调,击一次土家彩鼓;大口吃肉,大口喝摔碗酒,喝完摔碗。来吧,朋友,万寿古寨是一个消愁养身的世外桃源!来吧,朋友,这里是一片难寻的净土,你一定会沉浸在这自然生态的古寨中,体会到这里才正直的返璞归真,怡然自得的情怀……。
注:图片来自作者
温馨提示
一、投稿要求
1、原创首发诗歌、散文、小说、评论(注:与水相关优先选发,没在其它平台推送过,请勿一稿多投)。
2、来稿附简介、生活照和北京治疗白癜风能根治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