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一片白茶“红”了新生活
初冬时节,通江县文胜乡文溪口村的白茶产业园里,园长郑茂江忙着翻土、疏沟,指导工人做好茶园冬管。“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可对茶叶来说,一年之计还在于冬。茶园冬季管理是一年中茶园管护最重要的阶段,直接关系到来年茶叶的高产量、高质量。”郑茂江认真地说。
管茶农民工回乡当“园长”
别看郑茂江对茶叶管理如此在行,一年前,他还是个啥都不懂的“门外汉”。以前,郑茂江常年在新疆务工,跟着包工头搞建筑,每年辛苦劳累不说,工作还不稳定。“运气不好的话,遇到拖欠工资的包工头,还得四处追讨血汗钱。”提起以前的日子,郑茂江连连摇头。
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
去年底,郑茂江决定不再出门务工,准备在家里干点产业。正当他踌躇时,他打听到巴蜀白茶公司招茶园管理员,每年工资还不低。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应聘,没想到很顺利,公司看中他踏实、负责的品质,聘他当文溪口村白茶产业园的园长,负责茶园的管理。
从农民工变身“园长”,郑茂江过上了另一种生活。“每天在山上管茶护茶,隔三差五还能回家看看,终于告别了居无定所漂泊的日子。”
种茶余户年均收入超元
和郑茂江一样,在巴蜀白茶公司的带动下,不少村民过上了靠产业致富的新生活。兴隆乡志芝坪村贫困户杨德忠家里的土地全都种上了白茶,“以前种庄稼一年下来手里没有余钱。白茶公司在村里建茶园基地后,我除了在家门口打工,还可以流转土地参与分红,一年收入轻轻松松就是两三万元。”
巴蜀白茶总经理冉小平介绍,公司先后在兴隆乡、烟溪乡、文胜乡的6个村流转土(林)地1.61万亩种植白茶、黄金茶,6个村余户农民家庭年户均实现稳定收入元以上。目前,公司年雇佣劳工2.万余人次,其中农民工占公司总用工数的99%以上。
冉小平介绍,公司的白茶品种从浙江引进,白茶因具有茶多酚、儿茶素含量高等特点,茶叶不仅清香浓郁,还有退热祛暑的功效,市场需求量大。在今年的第六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该公司生产的三生道白茶、三生道黄金茶累计成交金额达万元。
随着白茶盛产期到来,为提升茶叶加工能力,公司年在通江县兴隆乡芝坪村建设现代化厂区。冉小平介绍,其中厂区中的三生道白茶加工厂由萎凋车间、精加工车间、冷链物流车间、精选包装车间等组成,本月中旬将全面竣工。(转自《巴中日报》年11月20日04版)
往期精彩回顾
颤抖吧!卖山寨“通江银耳”抹黑家乡特产的人,你良心何安?
免责声明
本平台文章来源于互联网或微友提供信息,凡涉及信息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姓通江》,如有侵权,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