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捷克和斯洛伐克各自作为一个国家主体存在于这个世界上,而在二次大战的战火刚刚褪去之时,地处东欧中心的捷克和斯洛伐克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
公元5~6世纪,随着斯拉夫人从维斯瓦河、易北河上游西迁到捷克和斯洛伐克地区,作为捷克斯洛伐克的初生形态,最初的西斯拉夫部族——萨摩公国形成,随后的近一千多年里,斯洛伐克被匈牙利统治,捷克初为独立的捷克公国,此后主权几经易手,先后受到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多位国王的统治,直至年奥匈帝国形成,捷克斯洛伐克才再一次走到一起。
然而好景不长,随着一战硝烟的散去,英法开始遂行著名的绥靖政策,在苏台德地区让与纳粹之后,年德国占领斯洛伐克全境并成立了所谓的斯洛伐克共和国。直至战后的年捷克和斯洛伐克再一次走到一起,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之名存在于铁幕下的社会主义东欧。
布拉格的春天
进入六十年代,捷克斯洛伐克的经济遭遇严重困难,即便在年开始实行新经济体制后仍未有所好转,一场又一场的罢工和工人运动不断兴起。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石,经济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别的方面,比如政治。时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兼总统的诺沃提尼对经济改革和为50年代初政治冤案的受害者平反采取消极抵制态度,压制批评和民主,在党内外引起强烈不满。在民族关系方面,由于年制定的宪法取消了斯洛伐克的民族自治权,民族矛盾也进一步尖锐。在国内一团乱麻的大背景下,杜布切克走上了领导岗位,尝试带领捷克斯洛伐克走出困局,年,著名的布拉格之春改革运动就此开启。
作为处于苏联光芒之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治民主化、经济市场化、外交多元化、言论和艺术自由化、改国体为联邦制的一系列改革政策显得尤为耀眼,这一运动首先得到了波兰和东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