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同时也越来越注重健康,做肠镜检查很普遍,已被人们很好地接受,但做肠镜检查时能经常发现有结肠息肉,需要在肠镜下行结肠息肉的各种处理,因此有很多人不解,为什么会出现结肠息肉、结肠息肉有什么危害呢?患有结肠息肉怎么办?下面我就结肠息肉简单介绍说明一下。
结肠息肉就是从结肠粘膜表面突起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目前为止,结肠息肉的具体病因不清,有些可能与长期炎症刺激或遗传相关。结肠息肉的发生一般认为和如下因素有关:
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
2、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
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
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
结肠息肉的常见分类有以下几种,具体介绍如下:
1、幼年性息肉:是发生在5-10岁儿童的结肠息肉,多数发生在直肠和乙状结肠,多因炎症所致,一般认为并非真性肿瘤。
2、增生性息肉:因为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
3、淋巴性息肉:主要因为淋巴组织增生所致。
4、炎症性息肉:该类息肉多是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结果,
5、腺瘤:腺瘤样息肉主要包括乳头状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等,其中的绒毛状、管状绒毛状腺瘤称为癌前病变。
6、家族性结肠息肉:是一种家族性的遗传病,是APC基因突变所致,癌变倾向性很大。
7、其他还有错构瘤型息肉等,是一种少见的结肠息肉样病变,包括P-J综合征(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和幼年性息肉等。
结肠息肉临床上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症状,主要症状如下:
1、是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专家表示,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多为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
2、是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3、是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4、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等症状。
5、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
6、肛镜,直乙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下见到息肉。
7、钡灌肠可时比较大的息肉可显示充盈缺损。
结肠息肉的诊断通过症状、体征、结肠镜检查一般容易诊断,结肠息肉的治疗遵循以下原则:
1、单个息肉可行肠镜下切除或电灼加,同时可行病理检查。
2、低位多发息肉或息肉较大有恶变征可经肛门肛窥镜进行病理活检以除外恶变。
3、低位或长蒂脱出息肉可用肛窥、直乙镜下套扎或经肛门直接切除。
4、广基或多发息肉可经腹、会阴、骶尾部行肠壁肠段部分切除。
5、高位息肉可行纤维结肠镜高频电切。
6、息肉有癌变应按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
结肠镜下结肠息肉切除后注意事项:
1、术后患者禁食24小时,卧床休息24小时,如无异常可进冷流质渐过渡到半流质。
2、较大的息肉、无蒂息肉或者范围较大者,必须卧床休息,三日内禁洗热水澡,两周内避免过度体力劳动,控制饮食,防止便秘增加腹压,使焦痂过早脱落而出血。
3、观察患者有无局部并发症;穿孔出血、粘膜灼伤。以出血最为常见,因创面在1~3周内愈合,术后要常规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有无腹膜刺激征等,避免增加各种腹压。
结肠息肉如何预防呢?
1、水果、蔬菜和全谷有助预防结肠息肉:这些食物富含纤维素,可以降低结肠息肉的风险。另外,水果和蔬菜还富含抗氧化剂,可以预防结肠癌症。
2、不吸烟、喝酒可预防结肠息肉:吸烟、过量饮酒都会增加结肠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女性每天饮酒不应超过ml葡萄酒,或者ml啤酒,或40ml白酒,而男性则不应超过女性的两倍。如果你有结肠癌家族史,那尤其应该减少吸烟和饮酒来降低发病风险。
3、坚持体育锻炼,保持健康体重:控制体重可以独立降低结肠患病的风险。建议每周五次,每次至少30分钟的运动。如果每天能进行45分钟的中等强度的运动,则在降低肠癌风险方面效果更佳。
4、补钙有助预防结肠息肉。
5、有良好的心态应对压力,劳逸结合,不要过度疲劳。
6、不要食用被污染的食物
欢迎咨询,竭诚为您服务。
联系
办公室31
周辉威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