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曾近拥有过的
对我来讲已经足够
花白的头发,一双眼睛却炯炯有神;哪怕冬天穿着厚外套,里面肯定套着一件满是口袋的摄影背心;随身一个巨大的帆布背包,装着十几本相册,还有移动硬盘、掌上DVD机……他在萧山车友圈里有个响亮的名字“来伯”。
来伯年出生,大名来建威。这个钱江典当行的“甩手掌柜”最大的兴趣就是自驾,越难走的路他越要去挑战。可是这次他却永远留在路上。4月15日晚10时,从西双版纳那返程的来伯,在江西鹰潭附近高速发生了车祸,永远离开了我们。记者了解到,来伯是4月1日出发,一个人自驾游老挝。
年6月,69岁的来伯第一次自驾进藏。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年都要远程自驾一趟,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个月。截至年,来伯已经完成了七进西藏的自驾传奇,还创下了自驾车进藏全国年龄最大的纪录。
车之缘
◤50年代中他开过的一辆卡车有10只大轮胎
年,18岁的来伯从老家萧山去北京学习,在水利部直属的北京水利技校学机电专业。因为这个专业,到了来伯实习的时候,就有了很多接触汽车的机会。
正值解放初期,来伯看到最多的是美国军车,有“大道奇”、“小道奇”、“万国”等,这批车因为时间长了开来找他们整修。来伯印象中他第一次开的是“福威特”,据说是加拿大产的,一辆大军车,轮胎直径就有1米多高,德国的发动机,是战争年代从国民党手中缴械下来的。在他们修好了车子的发动机后,需要试开一下,来伯自小喜欢开车,那时他对汽车已经有了一定了解,早就心痒着想开开,就坐上驾驶座移动了一段。
那时候,年轻的来伯身边有不少懂车的技术人员,他们有些曾是国民党机械化兵团的士兵,解放初期,懂汽车的人太少,这些经过整编和专业训练的士兵就成了技术骨干。那时候,人们心目中的汽车是个庞大的东西,来伯说,他那时开过最大的是JMC“十轮卡”,一辆车有10只大轮胎,据说是国民党部队打仗时用来拖大炮用的。
至于小轿车,来伯是难得开到的,有一次见到了一辆英国产的“毛瑞斯”,样子像现在的“甲壳虫”,据说是国民党军官乘坐的,但是那辆车“病得很重”,刚修好,开不了多远就坏,几经修理,依旧不能用。
◢
1◤50年代末他开过的捷克车需要借助喷灯来发动
学校毕业后,来伯分配到河北石家庄附近的水利工程施工工地工作。那时候,经常有些货车到他们工地去拉货,与司机们混熟了,又因为来伯会些修车技术,他们就带着来伯一起出车,经常让他坐进驾驶室,开一段。
那时候,来伯开得最多的是东欧和苏联车,他记得那时候运货的有种捷克车“布拉格”,可以像翻斗车一样卸货,但布拉格的卸货是从侧面翻的,而且需要人工手摇卸货,很费力。那时候,汽车比不上现在的自动化程度,有种捷克“太脱拉”油罐车,夏天开还好,在北方天寒地冻时启动很困难,这时车上需要备两只“喷灯”,每次发动时需要借助于外力,用“喷灯”烘车,有时车底下还要放个炭盆烤。
◢
2◤60年代开着没有启动马达的美国吉普上街宣传
年,来伯回到了家乡,也与汽车告别了一段时间。到了年,全国形势发生了变化,全国武斗开始,因斗争的需要,“造反派”中想找个会开车的人,就想起了当时做农机工的来伯。
有车开了,来伯就来劲了。那时候他们找了辆美国吉普,但车上启动马达坏了,每次发动需要手摇。来伯就开着这车去游街宣传,车上拉着巨大的横幅。来伯说,当时的人很难得坐这种车,他开着车满载着人过苏堤,在拱桥上冲浪般忽上忽下,车上的人大呼小叫,“像坐飞机一样”,很兴奋。
那段时间还能在马路上捡到车,来伯他们就看到一辆苏联吉尔车,这辆车的司机可能在武斗中弃车而逃了,为了不让车被开跑,司机走时有意把汽车电瓶破坏了。在同伴的帮助下,来伯找了辆美国大道奇,把这辆吉尔车拖到了一个工厂去修,修好后很开心,开着可以跑了。
到了当年10月份,武斗逐渐平息下来,有人来找回了这辆车,来伯也没有了车开。
◢
3◤90年代开着没空调的私家车带着老伴自驾游
文革期间,来伯去了江西某工厂工作,这一去就是11年,这11年中很少开车。年,来伯回到萧山,从年起,他在萧山主持一家典当行的工作。
年,年近60岁的来伯终于有了自己的第一辆私家车,是辆北京吉普,车身是帆布的,车窗是透明塑料的,车内没有空调。但是,终于有了自己的车,来伯喜不自禁,迫不及待地去自驾游,第一回他带着老伴去了天台的石梁飞瀑,车开到景区山下时,工作人员听说是私家车,还认真检查了来伯的驾驶证。
年,来伯买了辆桑塔纳,这在当时属于很时尚的轿车,但是老伴坐惯了吉普车,坐轿车不习惯,于是他们很怀念已经卖了的北京吉普。那时在杭州已经很难找到这种车了,为了北京,来伯特意电话打到北京厂家去问,然后专程飞往北京,结果也没找到理想的,最后他开了辆新买的切诺基回到家中。
◢
4◤年开始自驾进藏
年6月,69岁的来伯第一次自驾进藏。从那以后,他几乎每年都要远程自驾一趟,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个月。截至年,来伯已经完成了七进西藏的自驾传奇,还创下了自驾车进藏全国年龄最大的纪录。
进藏的路线一共有5条:青藏、滇藏、川藏南、川藏北和新藏线,来伯全走过了。最后一次,他走的是川藏和滇藏线,在这条称为“世界上最高海拔的死亡之路”上,他穿越了骇人听闻的死人沟、甜水海,翻越了昆仑山,爬过了梅里雪山,海拔都在米以上。
再恶劣的天气,再难走的路,都挡不住来伯想走就走的心。在他家的客厅里,我们看到了他用DV拍摄的自驾去各地的珍贵录像。这些年,他学会了上网、发帖、发照片,将旅途中拍到的精彩瞬间跟朋友们分享。“这些东西保留着,等到我开不动车的那天,我就和老伴在家里看照片、看视频。”来伯乐呵呵地说。
◢
5年第二次进藏
3 他原本打算驾着战车再进藏今年年初,来伯又做了一件疯狂的事,打着飞的去北京,买了一辆新车,又连夜开回萧山。
来伯和来姨在新购的北汽BJ越野车前合影
让他如此疯狂的车是北京吉普,用来伯的话说,这车是用来怀旧的,因为20年前,他买的第一辆越野车就是北京吉普。今年,他打算驾着怀旧版的新“战车”第八次进西藏。
自年以来,来伯曾经先后拥有10辆私家车,从最早的北京吉普、桑塔纳、法国雷诺、切诺基(两驱和四驱),到最近几年买的圣达菲、斯巴鲁、牧马人、巴瑞,每一辆车都是他周游各地的见证。
来伯曾自驾车游历全国,还去过北欧、西欧、北美、东南亚等地。有人说,他的驾车经历,几乎就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汽车发展史。
他的新车后窗上贴着两行字——曾经拥有过的,对我来讲已足够。来伯说:“我有过这么多辆车,驾着它们去过这么多地方,对我的人生来讲,真是已经足够了。可这辆车既然是用来怀旧的,肯定要跟着我再走一次我最向往的地方。”
在此告别了,来伯,一路走好!
每个人走着不同的路,但愿我们在走到尽头时,都不会感到遗憾。
完萧山日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