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癔症性瘫痪,神针妙手调情志

5月11日,医院康复医学科门诊接诊了一个小患者,张某,男,9岁,双下肢乏力,不能行走1月余。据了解,该患者头颅CT,腰椎CT检查均无异常,所有的血液检查都无异常,包括血钾。

医院都没查出什么病,后曾一度回到老医院住院治疗,也没查出什么病,接受奥拉西坦,维生素B和C治疗,三天后患儿能行走出院,出院诊断:四肢乏力待查。

小患者爷爷在容桂打工,遂带他回到顺德,在回顺德途中,从长途车上准备下车小便,又不能行走,回到治疗之前。

5月11号,爷爷背着小患者到医院康复医学科就诊,主诉:双下肢乏力1月余,无发热,经体格检查,双下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腹壁反射、膝腱反射均顺利引出,正常,巴氏征,克氏征均阴性,右小腿有轻压痛,局部皮肤无红肿。给予针灸治疗,12日复诊,效果不明显。

康复医学科程继君主任遂进一步了解情况,据其爷爷讲述,小孩父母已离异,妈妈不知去向,医院治疗,现在患儿由爷爷抚养,今年把他从四川带到顺德,花了元进了一所小学读书,刚刚入学5天,就得了这病,说话间,患儿两眼含泪。根据患者情况,考虑是癔症性瘫痪,给予调情志和气机,开四关为主,并配合局部取穴,针刺时气至如鱼吞钩铒,出针后,患儿下床立即可走,爷孙俩高兴而归,嘱咐他次日再来复诊。

5月13日一早上班,爷孙俩早早在门诊等候,小孩活蹦乱跳,恢复正常,再给予一次治疗以巩固疗效。

那什么是“癔症性瘫痪”呢?

癔症性瘫痪(以下简称“癔瘫”),是一种由于精神刺激、不良环境暗示和自我暗示的作用而发病,可以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全部或部分丧失运动能力。癔瘫的临床表现可分为单瘫、偏瘫和截瘫。体格检查可以无神经系统阳性体征,也就是说,癔瘫没有器质性疾病,属于一种精神心理疾病。

癔瘫治疗后再遇到不良暗示极易复发,暗示可使瘫痪加重或减轻。有报道,反复受不良暗示或精神刺激,有的长达10年卧床不起甚至有可能终生不愈。癔瘫在排除了器质性瘫痪的可能后,就可做出诊断,使病人尽早得以治疗。伪瘫与癔瘫不同,伪瘫者是故意伪造肢体瘫痪,可能的话要用录像监看其是否真的瘫痪,用暗示疗法无效,伪瘫者的要求得到满足或达到自己所要的目的后,不需要特殊治疗即可恢复正常。癔瘫患者可能除了肢体瘫痪外或伴有癔病性格。

针灸对癔症性瘫痪效果好吗?

针灸对于癔症性瘫痪的疗效很好,同时要让患者树立积极的心理暗示对治疗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医者在治疗前首先要让患者对治疗的效果充满信心,相信针刺之后会有奇迹般的疗效。针刺后,要鼓励患者配合作出相应的肢体活动,一般情况下,就诊时完全还不能活动的四肢,经过针刺和积极的心理暗示的配合治疗,患者四肢就会作出简单的运动。

治疗癔瘫主要靠暗示疗法,不能见瘫治瘫,应以治癔症为主。要想病人康复,家属要了解有关癔瘫的医学知识,主要是加强良性暗示治疗,反复对病人说你的肢体肌力是好的,能走的,鼓励病人多自己活动。有人采用饥饿疗法获得成功,让病人自己必须走路去取食物,将轮椅甩开尽量不给病人用,鼓励病人自己多锻炼行走。

医院服务号上线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ss/574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