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二甲双胍,相信糖友们对它都不陌生。
二甲双胍应用于临床已经有60余年历史,是目前全球应用最广泛的口服降糖药之一,为全球防控糖尿病的核心药物[1]。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指南更是推荐它为贯穿治疗全程的一线用药。[2]
然而,作为降糖药江湖的“一哥”,二甲双胍也有自己的“烦恼”。
临床发现,约20%~30%的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了胃肠道不适症状,主要表现为恶心、腹泻、呕吐、腹胀和腹痛等。[3]
这些不良反应大多发生在开始治疗时,大多数患者通常可以自行缓解;但对于原来就患有胃肠疾病的人来说,这无疑是很大的困扰,而有部分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因此放弃二甲双胍。
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
二甲双胍为何难过“胃肠”关?
研究显示,二甲双胍是通过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导致胃肠道发生不良反应的。[4]
1直接作用二甲双胍具有高度水溶性,它进入胃肠道后,会迅速溶解、释放。这样一来,胃肠道黏膜在短时间内受到大量药物刺激,就容易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适。
2间接作用二甲双胍会促进肠道葡萄糖摄取和乳酸生成,增加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和肠道内胆汁酸的浓度,导致肠道菌群及其生活的环境发生改变。[4]
肠道微生态一旦发生变化,会直接影响肠道的消化、吸收、代谢等功能,还可能引发肠道炎性反应。
那么,对需要服用二甲双胍的糖友来说,有什么办法可以减轻这些副作用呢?
简单2招,减轻胃肠道不良反应
根据《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版)》推荐,以下这两种方法,有助于减少二甲双胍相关的胃肠道反应:
方法1
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适时调整剂量,非缓释制剂分次随餐服用
为避免不良反应,二甲双胍的使用应遵循“小剂量起始,逐渐加量”的原则。这两个用药方案可供参考:
常规方案
开始时服用~mg/天;
1~2周后加量至最佳有效剂量mg/天或最大耐受剂量。
简化方案
起始mg,1天2次;
如无明显胃肠道不良反应,随后可逐步增至mg,1天2次。
注意:可根据患者状况个体化治疗,通常每日剂量1~mg(非缓释制剂应分2~3次服用,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有助于减轻胃肠道反应)。
方法2
换成二甲双胍缓释片
二甲双胍缓释片,是经过缓控释技术进行制剂的一种药物制剂,可以说是普通片的“升级版”。它的主要特点是通过药物缓释技术,使药物能够在胃部缓慢溶出、释放。
以上榜“家庭常备药品牌”的格华止XR(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为例,出自德国品质,是二甲双胍缓释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参比剂,即其他仿制药都要以它作为比较标准,其采用特别的GSD双相缓释技术:
?外相为凝胶骨架结构,遇水膨胀,延长药物在胃中的停留时间;
?内相为膜结构,包裹二甲双胍,缓慢释放,减少胃肠刺激,延长吸收时间。
由于药物释放速度减缓,缓释片在有效降糖的同时,也能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降低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有研究比较了二甲双胍缓释片与普通片的胃肠道耐受性。结果显示,与起始使用普通片组相比,起始使用缓释片组患者的胃肠道不良事件发生率减少50%,腹泻发生率减少75%。[5]
因此,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普通片时,如果反复出现胃肠道不良反应,那建议换成二甲双胍缓释片,随餐服用,可减轻胃肠道不适。
牢记3个“不”,安心吃“胍”
1不要一出现胃肠道反应就停药有些患者服用二甲双胍后出现胃肠道不适,便自行停止用药,这是不可取的。因为二甲双胍是2型糖尿病的基础用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旦随意停药,一来可能导致血糖波动,二来也无法“享受”到控制体重和全面代谢改善等好处;另外,如果正在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停用二甲双胍后也不能得到协同降糖的效益。
其实,二甲双胍相关的胃肠道反应多出现在治疗后10周内,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大多数患者可逐渐耐受或症状消失。[1]所以,出现胃肠道反应时不必如临大敌。
2不要血糖降了就不服药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都需要长期用药维持血糖的稳定。
所以,即使用药后病情有所好转,也不应擅自停药。若无禁忌,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6]
3不要漏服、忘服二甲双胍普通片释放速度较快,作用时间短,要控制全天血糖,就需要一天内多次服用,切记不要漏服、忘服。
不过,对于工作忙碌或容易忘记服药的患者来说,一天多次服药,确实不太方便。这种患者,选择二甲双胍缓释片更合适,这样能在减少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同时,增加服药便利性。
缓释片释放缓慢,释放90%需要10小时以上,作用时间长。[7]每天仅需服用1次,就能达到缓慢释放、平稳降糖的效果。
所以,如果容易漏服、忘服,不妨选择二甲双胍缓释片,比如格华止XR(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一天吃一次即可,大大降低了漏服的概率。
编辑:江鸟
绘图:陈婷
出品:《中国家庭医生》杂志社
学术指导:袁明霞首都医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参考文献
1.母义明,纪立农,李春霖,等.二甲双胍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年版).中国糖尿病杂志,,():-.
2.DelgadoK,ChamberlainJJ,ShubrookJH,SkolnikN,TrujilloJ.PharmacologicApproachestoGlycemicTreatmentofType2Diabetes:SynopsisoftheAmericanDiabetesAssociationsStandardsofMedicalCareinDiabetesClinicalGuideline.AnnInternMed,Sep1.
3.DujicT,ZhouK,DonnellyLA,TavendaleR,PalmerCN,PearsonER.AssociationofOrganicCationTransporter1WithIntolerancetoMetformininType2Diabetes:AGoDARTSStudy.Diabetes.;64(5):86-93.
4.LJM,CJB,ERP.Metforminandthegastrointestinaltract.Diabetologia.;59(3):-.
5.BlondeL,DaileyGE,JabbourSA,ReasnerCA,MillsDJ.Gastrointestinaltolerabilityofextended-releasemetformintable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