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患大肠癌四大诱发因素

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326409.html

据日媒报道,日本首相安倍晋三突然更换主治医师,引发了人们的猜测。早在年,安倍便被诊断患有“溃疡性大肠炎”,而新医院里面负责诊治癌症初期患者,这种迹象让人不得不怀疑安倍的“溃疡性大肠炎”已经发展为“大肠癌”。据悉,实际上,安倍罹患溃疡性大肠炎已经有三十多年的历史,转为大肠癌的可能性非常大。

大肠癌诱发因素有哪些?

其实,目前并不明确大肠癌的发病原因,但临床显示多与遗传、慢性病变及饮食习惯相关。

不良饮食习惯。肠道疾病与饮食有着密切的联系。现代人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结构是造成大肠癌病发的主要因素之一,加上久坐、运动量少、肥胖等现代常见不良习惯,肠道压力增大,蠕动速度减慢,引发积聚,导致便秘现象,而长期便秘引发的毒素积累可致致癌物的生成。此外,酒精也是大肠腺瘤的危险因素,减少酒精摄入量有利于预防大肠癌。

排便不规律。很多人都有便意来袭,却因手头上各种放不下的事儿而耽误排便。长期便秘是引发大肠癌的因素之一。研究显示,最佳排便时间是早餐前后两小时,且要养成每日定期排便的习惯,保证肠道畅通。

遗传因素。专家表示,临床上,大约五分之一的大肠癌患者有家族遗传因素及背景。由此可见,家族遗传因素很可能是大肠癌高发的主要愿意之一。

癌前病变。大肠癌的发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由粘膜到腺瘤,再到癌变。临床上大约80%的大肠癌都是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的。相关数据显示,具有1个腺瘤的病人其大肠癌的发生率比无腺瘤者高5倍,多个腺瘤者比单个腺瘤患者高出1倍。因此,积极治疗大肠腺瘤是预防大肠癌的主要手段之一。

大肠炎也可以转为大肠癌?

慢性大肠炎是诱发大肠癌的原因之一。因为长期的炎症刺激会导致局部的癌变,这个已经经过临床验证的。有过大肠炎家族史,或者大肠炎久治不愈者需要特别小心癌变。据报道,由于血吸虫而导致肠道的炎性改变,其中一部分会发生癌变。肠道的其他慢性炎症也有癌变的可能,如溃疡性结肠炎,约有3%~5%癌变。并且其病程愈长,发生大肠癌的可能性愈高,患病20年以上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结直肠癌的发生率约为20-40%。因此,借此推断安倍患癌的可能性非常大。

早发现,Ⅰ期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90%—95%

从安倍晋三所更换的医生来看,安倍的大肠癌情况应该较为早期,随着治疗技术的不断进展,目前Ⅰ期肠癌5年生存率已达90%—95%。练磊表示,想要早期发现,定期体检必不可少,对于普通人来说,只需要40岁后每年查次大便,做粪便潜血试验,每5-10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就能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大肠癌;而对于有大肠癌高危因素者,比如有家族史、大肠腺瘤病人等,每年结肠镜检查是大肠癌确诊的最好方法。

专家提醒,六类人是大肠癌的高发患者,大肠癌高发区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如便血、黏液便及腹痛者;有大肠癌病史者;有大肠癌癌前病变者,如大肠腺瘤、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氏病、血吸虫病患者;有大肠癌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大肠息肉家族史的直系亲属;有盆腔放疗史者。

医院医院、医院、MD安德森癌症中心等,都提供结肠镜筛查项目服务,检查后医生会为您详细解释报告,筛查结肠癌的潜在风险。如果筛查结果有异常发现,医院进行深入检查和治疗。医院的合作伙伴,康泰国际医疗公司可以为所有赴美客户预约该项检查,并提供陪同、翻译及体检报告翻译服务。

文章来源:三九健康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ss/8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