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儒学历史的层面,从大众认知的角度,解读“四配”“四大圣裔”的密码是怎样获取的。
1.耳听并不一定为实
刚懂事那会儿,校会上听到传达,林副统帅三叉戟飞机坠毁温都尔汗,而后兴起了“批林批孔”运动。我虽然不知为什么批林还要连上批孔,但让我知道了二千多年前的孔就是孔子,名丘、字仲尼,被批臭为孔老二。当时的老师和村中有文化的人,对当时的二号人物反一号人物的叛国行径是非常震惊的,对要批至圣先师孔子却很是不解:以前子弟进学堂读书,是要烧香三叩九拜孔大圣人的啊!而后偶然一天,有个同姓的岑江供销社宗亲来我曾屋收香菇,他告诉我们,历史上的孔家与曾家有莫大的渊源,“颜曾师孟”的字派辈份是全国统一的——我听后自觉这“师”指儒学大师孔子,并未想到过是指孔子之孙——子思的“思”,这口音与历史常识的无知,让我对这种说法纠结了好多年:这“师”怎么就排在学生颜子、曾子的后面呢?!
2.认知需要日积月累
读高中的时候,一位教我语文的曾老师在课堂上讲,古代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典故,这《论语》是曾子及其学生记录老师孔子及其门徒的语录。及至我教语文时,从教科书上弄清楚儒家经典四书五经中,曾子编《论语》撰《大学》,曾子起上承孔子下传子思子的传承儒学的作用。前几年,与一颜姓文化人聊起四姓的统一字派,他说,四姓字辈排序是“颜曾思孟”,颜排第一,而不是“孔颜曾孟”。我就疑问:儒家传统之道是孔孟之道,“孔孟”怎能排在“颜曾”的后面呢?
3.好奇也许害苦了猫
这几年,我参加了惠州曾子文化促进会活动,试着全面地、深入地研究曾子和儒家思想文化。发现网上对四姓的排序,关于“四配”之说也五花八门,让人莫衷一是;有颜姓人在《儒家学说下的孔孟曾颜》(见《惠州曾子文化研究论文集》)里,将“颜”排序最后。似乎越考究就越让人如坠云里雾里。带着问题,为了不让人以讹传讹、传信传疑,为了能拨乱反正、以正视听,我翻阅了更多的典籍、史志、族谱,勾索出来,好像终于弄到自己明白了。
据史料记载,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始,崇儒尊孔一直风行,而且日益热烈,无以复加。唯二出现反孔倒孔现象只发生过两个时期,二十世纪初期的“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的新文化运动和七十年代初的“批林批孔”的政治运动,虽然时间不长,却也模糊,或者混淆,甚至颠覆了一代人对孔子对儒家传统思想文化的认知。所以现如今的大多数世人,甚至共用派辈的四姓一般人,也不太理解“颜曾思孟”的“思”是特指子思——孔子的亲孙子、曾子的学生、孟子的老师,——在这里指代的就是孔姓,因为子思子也姓孔啊!
4.怎么排序确有讲究
请恕在下不才,以涉猎不深之惴惴,探析两千年来孔子、颜子、曾子、子思子、孟子,在儒学中的关系、贡献和地位,以图还“孔颜曾孟”次序问题一个明白。
从儒家地位看:孔子创立儒学,是创始人,所以尊奉为“大成至圣先师”;孟子,名轲,字子舆,是孔子之后荀子之前的儒家代表人物,地位仅亚于孔子,并称“孔孟”,所以后世称儒家思想为“孔孟之道”、封谥孟子为“亚圣”。在自立学说中,后世学者概论:孔子“贵仁”,曾子“重孝”,子思子“发中庸”,孟子“主仁义”,荀子“隆礼”,而颜子却因英年早逝,其“克己复礼”之说未见著书或收徒传世。后世封赠曾参(字子舆)为“宗圣”、孔伋(字子思)为“述圣”、颜回(字子渊)为“复圣”,并将孔子及其门人与再传弟子合称儒家“五圣”。就儒学的贡献而论,“五圣”的排名应为:孔子、孟子、曾子、子思子、颜子。
从师承关系看:孔门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贤,颜子与曾子是四大高徒中的其中两位。颜子14岁拜孔子为师,是被孔子赞为“好学”的首徒;颜子小孔子38岁,曾子小孔子46岁,曾子17岁入孔门也后于颜子随圣学,可以说颜子是曾子的学兄,而且孔子对曾子一句“参也鲁”的评价,让曾子在七十二贤中的历史上的威望似乎不及颜子。但从韩愈“孟轲师子思,子思之学,盖出曾子”之评可见曾、思、孟三者的师承关系。就传承关系而论,门徒排序应为:颜回、曾参、孔伋、孟轲。
从“四配”尊享看:在孔庙中,尽管有自汉高祖独以颜回配享孔子之说,也有先“惟颜、孟侑食”的左颜右孟配享之记,还有“三圣中,左颜右曾”配享大成殿之述,但在“升曾、思配享”后方成全定制的“四配”。宋度宗咸淳三年(),颜、曾、思、孟配享先圣,“其序:兖国公颜子、郕国公曾子、沂国公子思子、邹国公孟子,居正位之东南,西向北上,为配位”,皇封御制“四配”“以德定名列次,并列于夫子之左,虚其右隅”。按历代皇制,配祭祀夫子庙的“四配”——史上又称先师的“四贤”,还另享专庙。在曾子庙(又名“宗圣庙”)中,左孔伋右孟轲配食。就配享孔庙大成殿的位置而论,“四贤”的序列是:颜、曾、思、孟。
5.四姓后裔独享尊荣
从四姓字派看:颜、曾、孟氏后裔“世世遵循”由孔氏后裔领取的统一派语。在首用派语“弘(皇讳弘用宏)、闻、贞、尚、胤(皇讳胤用衍)”中,孔氏、孟氏61代用“弘”字开派,颜氏62代用“弘”字开派,曾氏以63代“宏”字开派(曾参为开派祖)。就字派使用先后及辈份礼数谦让而论,四姓排序可以是这样:孔、孟、颜、曾。从四氏后裔待遇看:孔、孟、颜、曾共享“四大圣裔”的殊荣。不但用全国统一的排行字辈,还可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封赐,专事祀典、祀产;清朝御旨对四氏后裔“蠲免一切差徭”。为“尊儒师、重道统”,朝廷专设“氏学”(即庙学),始有孔氏子孙,后增加颜氏、孟氏,最后再增加曾氏成“四氏学”;民间有传说,当用“您贵姓”问对方时,四大望族的孔孟颜曾可不用前缀“免贵”回答,而是可直报姓氏,也不会被视为没有礼貌。就四氏后裔独享的尊荣而论,孔孟颜曾专享有先后,却被社会视四大圣裔为一体。
6.书海无涯乐舟为渡
弄清了关于“五圣”“四配”“四大圣裔”的关系和皇封、御制、诏令等史志、族谱记载,就可明白“以德定名次”的“颜曾思孟”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突出贡献和地位了,这样再给“先师四贤”排次序时就不会乱了,这里特别提醒:千万别漏了“四贤”的曾参和孔伋啊——子思子4岁时,“孔子独遣伋师曾子,卒以闻道,故参之传独得其宗”——孔子临终将幼孙孔伋托付给“独得其宗”的曾子,而孟子又师承子思子,有了宗圣曾子和述圣子思子的“道传一贯”的思想传承,文脉衍续,儒家思想文化才因此得以一直在中国人灵魂里根植,且活学致用于为人处世治政的典范!
得闲看看书也可自得其乐,开卷有益啊。看书之乐,在我是带着兴趣带着疑惑去阅读去考究,然后有了启发有了感悟。这不,萦绕心头几十年的“颜曾思孟排序”问题一时解开,顿感喜悦,一种收获的喜悦,一种不再人云亦云、给自己清明的喜悦;把感悟写出来、码成自己的文章,又是一件乐事,尽管这是苦中作乐的乐事,但我愿意,因为这是书海遨游后奉献给读者新认知的一件乐事。
图文
曾锦才
年7月作于鹅城
编辑
曾小青
往期精彩——
?我们小时候猜的古仔你会猜吗
?丰溪长歌
?我的竹雕情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