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体检,被查出脂肪肝的大有人在,很多人压根也不把它当作是病,根本不重视。脂肪肝是一个常见的临床现象,可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肝细胞内脂质积聚,继而造成肝细胞损伤,是最常见的肝损害类型。据统计,西方国家20-30%的成年人患有脂肪肝,据最新调查统计,我国脂肪肝的检出率已达20%。脂肪肝在我国已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
医学上,根据是否有长期大量嗜酒史将脂肪肝分为两种,即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和酒精性脂肪肝。但不论其病因如何,肝内贮脂量占肝重5%以上或组织学表现为30-50%以上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即可诊断为“脂肪肝“。脂肪肝的特点就是显微镜下病理改变是肝细胞的脂肪空泡变性,因此无论有无饮酒都称为脂肪肝,酒精肝属于脂肪肝的一种。
根据肝脏脂肪的含量,可将脂肪肝分为三度:轻度(含脂肪5~10%)、中度(含脂肪10~25%)和重度(几乎所有肝细胞均发生脂肪变)。严重的脂肪肝和病毒性肝炎一样,也会引起肝炎、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如果本身有乙肝,脂肪肝还会加重肝炎病毒引起的肝损害等。
但脂肪肝的危害还不仅止于肝,脂肪肝更多是不良生活方式的写照,脂肪肝的发生与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关系密切,这些疾病均为代谢综合征的组成部分,肥胖患者中约70%患有脂肪肝。事实上,脂肪肝患者大部分的直接死亡原因不是肝病本身(即便有肝硬化也进展的较慢),而是代谢综合征相关恶性肿瘤、动脉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等。因此得了脂肪肝重要的不是担心对肝有多少损害,更要重视的是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营养过剩、营养不良、胃肠外高营养、药物中毒、大量饮酒、糖尿病等等多种原因都可以引起脂肪肝。多数人主要是和不健康的饮食、生活方式导致的,养成好的生活方式是治疗的关键。
肥胖:不健康的饮食方式例如高脂肪、高蛋白食物及甜食、零食摄入多(其实也属于营养不良),少动懒惰,导致体内过剩的养分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沉积于皮下时,表现为肥胖,沉积于肝脏就表现为脂肪肝。
酗酒: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也很常见。重度饮酒者中80%有一定程度的脂肪肝。如果一个人连续2周大量饮酒,每日饮用酒精的量超过80克,或长期饮酒持续5年、每日饮用酒精的量男性超过40克、女性超过20克,即可导致酒精性脂肪肝或酒精性肝炎。也就是说,每天喝60度白酒2两或喝35度白酒3两或喝啤酒1瓶半,5年即可患脂肪肝。如果每日饮用酒精的量超过80克,10-15年即可导致肝硬化。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如果持续饮酒,2年病死率可达85%。
肥胖引起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和长期酗酒引起的酒精性脂肪肝,代表了两大类人群,二者造成的肝脏损伤类型相近,不少人是两种类型相互叠加(啤酒肚)。肥胖和酗酒的两类人群是脂肪肝的高发人群需要引起重视。
1.饮酒。饮酒是引起脂肪肝的常见病因,饮酒致脂肪肝可能是酒精对肝内甘油三酯的代谢有直接的毒性作用。健康者,每日饮酒含乙醇-克,连续10-12天,不论其饮食是否含蛋白质,均可发生脂肪肝,低蛋白质只是一种加重因素。
2.饥饿。由于血糖降低,脂肪肝组织中的脂肪酸被动员入血,使血中游离脂肪酸升高,肝内有中等度脂肪堆积。
3.营养不良。由于蛋白质缺乏,而导致极低密度脂蛋白合成减少,这样造成肝转运甘油三酯发生障碍,脂肪在肝内堆积。
4.肥胖。50%肥胖者有肝内脂肪浸润,这是由于脂肪组织增加,游离脂肪酸释出增多所致。肝炎后脂肪肝是由于摄食过多、运动减少,加之肝功能尚未完全恢复,极易造成脂肪在肝内存积。慢性肝炎病人由于不适当地增加营养和减少体力活动,也常伴有脂肪肝。
5.糖尿病。约有半数糖尿病病人伴有脂肪肝,这是因为糖尿病病人,葡萄糖不能利用,造成三大代谢紊乱,最终使脂肪酸在肝内存积引起脂肪肝。
6.皮质激素。长期使用激素可使人肥胖并发生脂肪肝。
7.四环素。可引起脂肪肝,特别是在妊娠妇女,常引起与妊娠急性脂肪肝表现相似的脂肪肝,死亡率高达75%以上。
8、其他:妊娠能引起妊娠脂肪肝、先天性痴呆综合征、半乳糖血症、家族性高脂血症、非β-脂蛋白血症、克隆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都能引起脂肪肝。
治疗脂肪肝这种“富贵病、现代病”,除了按照医嘱治疗外,根本上是要靠自己“管住嘴,迈开腿”,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控制食物摄入总量,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加强有氧运动,最好能戒酒。
脂肪肝本身不可怕,可控可治,通过生活习惯的调整可以远离脂肪肝,但忽视长期不健康生活方式放任其发展出,除了脂肪肝本身,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肿瘤等离我们也不远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