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总是那么的戏剧性。今天不知道明天发生什么,上午不知道下午发生什么,这一刻不知道下一刻发生什么……永远有意外来临,也有永远有惊喜在等你。比如,那一日,在捷克,上午进了人骨教堂,下午迷失在一个不知名的小镇。
时间:年7月
地点:捷克KH小镇到无名小镇
交通工具:火车
那一日,一个人从布拉格坐火车来到kutnahora小镇,预备上午看完人骨教堂,中午就坐火车返回布拉格。
这是最后一日停留布拉格了,对于这座文艺范浓郁的老城,我无比的不舍。
上帝见我一个人旅行,怕我孤独,总是沿路给我发配旅伴,这一次在火车上遇到两个大陆来的女孩和一对台湾来的夫妻——我们坐在同一个车厢里。捷克的火车座位可以随便坐。
下车后,自然而然地结伴同行,一路寻着人骨教堂走去。
冷清清的小镇街头。
人骨教堂在欧洲不少地方都有,捷克的这一座貌似名气最大,KH小镇因着人骨教堂而出名,其实颇为寂寥冷清,游客大都只来看下人骨教堂,对发配兜售的几种教堂联票无甚兴趣。
先是经过这座巴巴拉大教堂,该镇最大的教堂。
没进去参观,外面草草拍了张照,奶油色的墙面很新,没有过多装饰,出乎意料的清爽。
人骨教堂,全名塞德莱茨人骨教堂,听起来毛骨悚然,外观却平平无奇,普通的哥特式风格。
这座令人震惊的教堂里面堆积了四万多人的骸骨,是捷克境内保存人骨最多的教堂。
教堂外面是一片墓地,墓地与教堂一起,在欧洲非常常见。
人骨教堂的历史源远流长。
13世纪时,当地的一位修道院长从耶路撒冷带回来一捧圣土,撒在了原先这里的墓地上,于是该地就成了一片神圣的土壤,当地人都渴望死后能被埋葬在此。后来的黑死病、胡斯战争造成了大量的死亡,墓园的规模也因此扩大。
16世纪时有教士开始把骸骨搬进教堂,并堆成金字塔状,由于骸骨实在太多,后来有人索性把骨头充当装饰素材,造就了人骨教堂的诞生。教堂里的天花板、墙壁上尽是人骨串成的装饰品。
年间,一位受雇于Schwarzenberg家族的木刻师傅,Rint开始将人骨排列成各种图案,其中包括Schwarzenberg的家徽与Rint自己的签名。
年的人骨签名
一直喜好恐怖,哥特,暗黑,悬疑之类的题材,比如恐怖片,悬疑片,爱伦坡的小说,这活生生的人骨教堂太吸引人了。
这个传说中的神秘恐怖,幽暗阴森的教堂,是这次捷克之行的一大亮点,无比期待。
然而,原先期盼的阴森恐怖,毛骨悚然的感觉,居然丝毫没有体会到。
教堂内部不大,人骨虽然巨多,堆积如山,却完全没有一点惊悚的感觉。
但这教堂终究是独特而华美的,那么多各种骷髅,胫骨,骨骼,经过排列组合,堆砌拼搭成各种精美的烛台,器皿,徽章,装饰品。
想像力和创造力着实让人钦佩。这样暗黑的艺术也独此一家,恐怖惊悚竟可以变成精美华丽。
这是真正的哥特。
大白天进入,那么多游客,各个都忙着拍照,就和一个普通景点一般无二,自然随意。好像连视觉的震撼冲击都不是太强烈,真有点奇怪。
最让我失望的,是最精美华丽的那盏人骨枝型吊灯居然缺失,不晓得是否拿去维修了。
天花板的中心,空空如也,好生失望。
这样的大烛台有四座,由精挑细选的头骨组成,顶上坐着可爱甜美的小天使,天使与骷髅,反差巨大。
两侧有各有一座类似壁炉的建筑,堆积着成千上万的人骨,都是那些在此安息的灵魂。有感到震撼吗?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人骨,密密麻麻,堆积如山。
小朋友们也兴致勃勃的拍着照,回去可以炫耀给同学看了。老外真是不介意,五六岁的孩子也带进来,随意游览着。
走到二楼,俯瞰入口处的光景。
楼上是个小小的礼拜堂,阳光照进来,神圣光明,与楼下的昏黄的人骨堂天地之别。
从人骨教堂出来,我们在kh小镇的中心站预备转车回布拉格,我和台湾夫妻一起回去,与两个女孩分开——他们准备在小镇再转转。
三个人在火车上聊得兴高采烈,夫妻俩也是高校教师,人到中年,铁丁两名,趁着暑假出来旅行。
一路景色流转,一路话题不断,从这次旅行的行程,各种遭遇趣事,一直聊到台湾人当前的婚恋观,生育观……兴致愈聊愈高,都是相当能侃的主。
火车很空,阳光洒进来,好舒服。
爆炸头大哥很抓人眼球。
坐了近一小时,心想怎么还没到,一查路线才发现,站都是反的,我们离布拉格越来越远。
想来一开始就错了,随随便便看个方向就上了。
我们赶紧下车,一个极小的小镇,没准是小村,人烟稀少。连年轻人也不会英文,要等一个多钟头,才有下一班车回去,而且要两个小时。
本该在城里晃荡的大把午后时光,莫名耗费在这个莫名的小镇。
火车站好小,半天见不到一个行人,房屋也无,边上只一个加油站。
我们向便利店的店员打听情况,问问此地有无其他的火车站,或能否坐汽车去布拉格,英语全然失去了功效。
台湾妻子比较能干,掏出纸笔,画画写写,就这么沟通起来,居然两人都互相理解了,当然汽车也是没有的,只能接着等火车。
在加油站的小便利店买了迟来的午饭——鸭肉三明治和水,坐在店门口吃起来。三明治味道独特,饿了什么都好吃。
随遇而安吧,旅行中最要紧的四个字。
太阳和煦得像初秋,我们顺坡而上,随意走随便聊。
草坪野花小蘑菇,树叶随风微微摆动,天高云淡。
草地上的小蘑菇竟然长成了圆圆的一个圈,我坐在里面,傻傻的拍了照。
明明是热辣夏日,这里的阳光微风却都舒服的恰到好处,说是秋高气爽一点也不为过。
树木俊秀挺拔,枝叶稀疏,不知是何品种,我只想到白桦林,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仿佛回到多年前在东北的那个夏日,也如秋天般温煦美好。
捷克乡村的小屋是聊天的好背景。房子中规中矩,齐齐整整,说不上有多好看,云淡风轻蓝天下,倒也是清爽耐看的。
就这般闲闲的走,悠悠的聊,在这个没有车,没有人,安静的小村,在捷克的乡下。
这里有蓝天,绿树,鲜花,草地和小房子,这段光阴是莫名的多出来的,大剌剌的闯进我们的旅行中,温柔而强硬地取代了那些计划内的大名鼎鼎的地方。
聊些什么已然不重要,那般闲散的光阴,那样懒洋洋而漫无目的的午后,在按部就班的旅途中是如此的不可多得。
这家有个大院子,草坪修的齐整,生活甚是安逸。
我们回到火车站。
午后的阳光闲闲的照进这个小小的车站,时钟定格在那个阳光如此美好温柔的时刻。地砖和木椅都是暖暖的,我喜欢的模样。
垃圾分类分的很细。
一直叫人家不知名的小镇,明明是有名字的,只是我叫不出来而已吧。
车窗外田野与云,也像是秋天的景象。
所以,我比较喜欢路上的自己,那个比较从容淡定的自己,那个真正随遇而安的自己,那个对遗憾也放得下的自己,那个对意外不会耿耿于怀对小事不会纠结的自己,那个,更好的自己。
可惜,脱离彼时彼刻,我终将重新回归生活的滚滚洪流,但希望会更好一点。
本该两点回到布拉格,最后快六点才到。
但又有什么关系,虽然放弃了几个景点或购物店,却在路上遇到了很好的朋友,收获了将错就错的半日闲。
我也终于在黄昏走上了大名鼎鼎的查理大桥。
也许我很快就会不记得那些熙来攘往的热门景点的建筑风格到底是洛可可还是文艺复兴,那尊雕塑到底是坐着还是站着。
但不会忘记那个午后,在小乡村,在慢悠悠的站站停的火车上,度过的,那个不用赶路的,悠闲的,奢侈的午后。
(全文完)
小桃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