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营养的关系是一个医学界争论了多年的话题,也是许多肿瘤患者、家属感到很困惑的一个问题。那么,患肿瘤后,医生应不应该给病人营养支持治疗?营养支持治疗真的会“营养”癌细胞,加速肿瘤发展吗?
不给营养支持,肿瘤仍可疯狂地生长
事实上,人体内的营养代谢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即使不给肿瘤病人营养支持治疗,肿瘤仍以旺盛的糖酵解形式消耗机体的骨骼肌,损伤机体的免疫功能。也就是说,即使肿瘤病人整天不吃不喝,肿瘤仍可疯狂地生长。
没有营养支持就没有治疗通常,恶性肿瘤患者由于缺乏食欲、进食减少、出血、感染、发热,或肿瘤组织坏死所产生的毒性产物,引起机体的代谢紊乱;另外,恶性肿瘤的迅速生长、消耗了机体大量营养物质,这些均可导致患者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患者均无法接受手术、放疗、化疗等肿瘤治疗。而给予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可以帮助患者顺利完成各种肿瘤治疗,彻底杀伤肿瘤细胞,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营养不良的肿瘤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率均有所增加。
因此,在术前1~2周如能给予有效的营养支持,可改善病人全身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手术死亡率,同时也不耽误手术时间。术后继续给予营养支持,可加速病人的康复。
在放化疗期间,病人能量消耗增加,加之胃肠反应,食欲不振或剧烈恶心呕吐,体力消耗明显增加,常迫使治疗中断。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如营养丰富且可口的饭菜,可提高病人的耐受能力,使治疗顺利完成。另外,给予营养支持治疗,可促使肿瘤细胞迅速增殖,由静止期进入到分裂期,而处于分裂期的肿瘤细胞对放化疗的敏感性增加。因此,放化疗期间的营养支持治疗既可增加治疗的耐受性又提高了治疗效果,可谓一举两得。
总之,营养支持在肿瘤病人的治疗中占有重要地位。家属应和肿瘤科医生充分沟通,在恰当的营养支持基础上接受正规的手术、放疗、化疗等各种治疗,以减轻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营养支持治疗,根据其给予方式可以分为:肠外营养与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肠外营养是指将营养物质制剂通过血管来提供给病患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通常包括:脂肪乳、葡萄糖、氨基酸等等,一般适用于急性胰腺炎、肠瘘、克隆病、短肠综合征及术前营养不良等病人。肠外营养需要的技术条件较高,费用也略高于肠内营养。同时其对于机体循环干扰较大,肝脏负担较重。
肠内营养指的是经口摄入或经鼻空肠管、胃造瘘管或空肠造瘘管输入配置好的营养制剂。肠内营养相较于肠外营养不仅符合机体生理,营养素提供全面,而且能够维护肠道粘膜屏障,防止肠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节约医疗费用。适用于围手术期、呼吸衰竭、昏迷、肿瘤晚期、消化道吻合口漏的病人。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