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颈肩腰腿痛针灸还能治这些病

白癜风怎么治愈 http://m.39.net/pf/bdfyy/

阅读提示:阅读本文大约需要7分钟。

导读:

1、针灸能够治疗哪些疾病?

2、针刺偶尔也会出现异常情况

3、作者介绍:上海中医院针灸科主任沈卫东

4、沈主任言:针灸的未来发展方向——中西合璧,全面创新

5、常笑健康温馨提示

针灸亦作“鍼灸”,是中医针法和灸法的总称。

针法是用特制的金属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操作手法以达到治病的目的。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温灼穴位的皮肤表面,利用热刺激来治病。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宝贵遗产,堪称中医的精髓所在。中医讲求天人合一,通过经络学说将各个脏器关联考虑,而针灸的应用原理,恰巧就是经络。也正因此,在许多外国人眼里,中医便是针灸,针灸成为中医国际化独一无二的“桥头堡”。

医院针灸科沈卫东主任,和大家聊一聊针灸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针灸能够治疗哪些疾病?

膝关节炎

膝关节炎(osteoarthritisofknee,KOA)又称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退行性骨关节炎或膝增生性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的变性、破坏及骨质增生为特征的膝关节慢性、进展性、退行性病变。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膝关节肿痛、僵硬、变形及活动障碍。

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由来已久,研究表明,针灸可以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调节细胞因子、抑制炎症因子、调整机体免疫功能。临床上针灸治疗膝关节炎,穴位选取以调肝健脾为主,已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不仅改善膝关节炎症状,且能缓解和消除因膝关节长期疼痛引起的生活,工作,心理的负担,极大的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颈椎病

颈椎病的发生与不良姿势、情绪紧张、潮湿、疲劳和外伤等因素紧密相关,通常表现为颈部疼痛板硬,活动度受限或有僵硬感,头痛眩晕,单侧或双侧上肢放射疼痛,握力减弱,手指麻木,甚至还有手不能持物和自如活动,行走笨拙乃至不能站立与行走。

针灸通过特定穴位治疗,以达到缓解项背部肌肉的紧张度,改善颈部的微循环及组织的缺血缺氧状态,进而重塑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

特应性皮炎

皮肤是人体的第一道屏障,特应性皮炎或是其他过敏性疾病的切入点。研究表明,在儿童易发的过敏性疾病中,特应性皮炎发病最早,其次是食物过敏和呼吸道过敏性疾病,部分特异性皮炎患者同时伴有支气管哮喘或者过敏性鼻炎。

中医强调子女从父母继承了体质禀赋,中医体质学说定义了此类有遗传倾向的体质为特禀质。主要机理为机体在禀赋遗传的基础上出现阴阳失衡,自我调适力降低,对过敏原反应程度增高,而表现为疾病的家族倾向。由于体质有很强的稳定性,由此引起的疾病往往迁延不愈。针刺治疗旨在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对特应性皮炎疗效显著,且降低其复发率。

荨麻疹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临床表现为皮肤出现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皮肤色,少数患者有水肿性红斑。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少数可延长至数天后消退。其病因非常复杂,通常与免疫力低下或者免疫功能失调有关。

针灸在临床上治疗过不少荨麻疹的患者,可谓有“针起而疹退”之疗效,而且方法非常简单:神阙穴拔罐,以血海、曲池为主穴,根据患者不同的病因病机,选用不同的配穴。

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是指在72h内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临床表现除听力下降外,还可包括耳鸣、耳闷胀感、眩晕、甚至焦虑、失眠等精神、心理症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般认为,病毒感染、精神紧张、压力大、情绪波动、生活不规律、睡眠障碍等可能是其主要诱因。

针灸治疗耳聋耳鸣以通调气血、疏导经络为则。诸穴相辅相成共启宣畅经络、聪耳通窍之效。现代研究也认为针刺能通过神经途径调节内耳和脑干微循环,改善内耳神经功能,促进内耳毛细胞损伤的恢复,并可改变高黏血状态,改善局部缺血缺氧状况。

耳鸣

“嗡嗡......”“嘶嘶......”有些人常感到耳朵里有一些特殊的声音,但周围却找不到相应的声源,这种情况即为耳鸣。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有过耳鸣体验的占人群总数的40%-50%,在耳鸣的人群中约1/4影响到了生活和工作,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很大的不便,并且严重的耳鸣可导致患者睡眠质量下降、精神不振、注意力下降、神经衰弱等,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疾病。

针灸是治疗耳鸣的常用方法,对耳鸣疗效肯定,国内外有诸多关于耳鸣的临床研究文献。针灸治疗耳鸣的主要作用为,耳周取穴有加强局部舒经通络、运行气血的作用,有助于发挥耳的自我调节能力,从而使耳鸣减轻。

失眠

失眠是指患者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从而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据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公布的年全球睡眠中国区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失眠人群高达42.5%。失眠虽不属于危重疾病,但妨碍人们正常生活、工作、学习,并且影响健康,能加重或诱发心悸、胸痹、眩晕、头痛、中风病等病症。

针刺疗法作为传统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以其安神、定志的功效且无毒副作用在治疗失眠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失眠病人所接受,并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通过辩证取穴的方法达到改善患者失眠,而其他伴随症状如头痛、头胀、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也可得到明显改善。

针灸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从头到脚,从内科、外科到妇科、儿科乃至麻醉科,但凡与经络不通相关的疾病,原则上皆可用针灸来解决。

针刺偶尔也会出现异常情况

针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由于种种原因,偶尔也可能出现某种异常情况。

(一)晕针

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这是可以避免的。

表现:患者在针灸过程中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冷,血压下降,脉象沉细,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等情况。

预防

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身体虚弱者,应先消除对针刺的顾虑,同时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避免饥饿、疲劳、大渴时进行针刺。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应及早告知医生。

(二)滞针

滞针是指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的现象。

表现: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病人痛不可忍。

预防

患者在针灸时应放松身心,消除顾虑,行针部位尽量避免活动。

(三)血肿

血肿是指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

表现: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

处理:若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一般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若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到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以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如未能改善,请及时就医。

作者介绍

作者:沈卫东,系上海中医院针灸科主任。

擅长:针药结合治疗失眠、耳鸣耳聋、肥胖、脑病、劲肩腰腿痛、内分泌紊乱、痛症、神经损伤及亚健康调理。独创“项八针”技术,以八穴留针,达到改善颈、肩背疼痛,头痛头晕,颈部板硬,上肢麻木等症状;并以海派针灸开启针灸创新实践的探索之路。

沈主任言:针灸的未来发展方向——中西合璧,全面创新

近些年,我国针灸因未能及时跟上现代医学发展步伐,缺少循证理论支撑,导致针灸逐渐从治疗手段变成单一的康复手段,治疗范畴也从百病局限成“三瘫一截”(偏瘫、面瘫、脑瘫和截瘫)。

针灸治疗功效的逐渐弱化,直接造成病源稀少,针灸医生“武功”倒退。医院、医院的针灸科室医生寥寥、患者无几,有的索性撤销科室设置,着实令人惋惜。

不可否认,现代医学,也就是西医,对疾病的诊断确实比较精准。但实际上,中医和西医都是人类治愈疾病的一种方法。只不过中医和西医治疗疾病的方法是不一样的。

西医用药讲求标准化,以人体的平均值作为参考;中医则注重整体治疗,重视身体的变化趋势和个性差异。但无论如何,未来不是中西医之争,而是这两种理念的融合。

西医的精准性和中医的整体治疗完全是可以相互结合的。

中医包括针灸,要想走得远走得好,需要融汇中西,顺应时代,辨证论治与循证医学相结合,按中医流派传承和发展人才梯队,按循证思路建立临床研究发表科研成果,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优势传承,特色传播,贯穿始终。

常笑健康提醒

中医药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要得到根本改变,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决定于内外两个因素:

内因是,要将传统中医药的优势特色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中医药的现代化;

外因是,要不断加深国际社会对中医药的理解和尊重,并将中医药纳入主流医学体系,针灸就是很好的例子。

沈卫东主任门诊时间:

医院西院上午:周一、周三、周六;

医院东院下午:周一、周三、周五。

互动提示:

点击左下角,可以参与,在线免费向专家提问。

请猛戳右边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zl/57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