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前苏联国家的境况目前大多不好,从政治到经济,从白罗斯到俄罗斯,除了提前挣脱俄罗斯束缚的波罗的海三国和资源型国家哈萨克外,几乎每个前苏联国家转型都没有成功。其运行机制其实和前苏联相当类似,政治和经济运行模式仍非常单调,我们可以称之为"后苏联时代"。
(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地图
但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从波兰、捷克到匈牙利、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等,却大多转型成动,或己成为发达国家,或正向发达国家迈进。当然也有例外,如与其他国家文化迥异的回教小国阿尔巴尼经济就差一些。饱受战乱之苦的前南地区,经济也不大好。
总结一下就是,在前东欧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中,离俄罗斯历史和文化关系越近的,包括非独联体国家塞尔维亚等,现在经济和政治状况都不大好。反之,离俄罗斯历史和文化关系越远的,现在经济和政治状况也越好。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径纬分明的情况?这与俄罗斯"大哥"政治和经济转型失败有关。形象地说,俄罗斯并未摆脱前苏联的历史包袱。虽然有着民主的外壳,其实质还是一个小型的苏联。甚至野心勃勃,想承担起前苏联其他国家的历史责任,这又导致了前苏联其他国家的经济和政治灾难。
威权的政治模式,经济寡头与政客"联姻"控制和掠夺底层,俄罗斯的贫富差距甚至比前苏联时代更大了。寡头们和政客对发展经济并不热心,他们靠垄断获得稳定的盈利渠道。由于政客极其需要寡头的经济输血,所以包括普京在内的政客,都极力维持寡头的利益。当然,对于不忠诚于自己的经济寡头,普京也会使用国家暴力机器换掉,但并不会改变这种"寡头+政客"的基本运行架构。
普京和他的寡头盟友们
所以,在普京的示范和维持下,俄罗斯这种"加强版的小苏联",不仅对经济和政治转型不热心,甚至图谋其社会主义前兄弟,导致了这些兄弟国家更深的经济困难。整个东欧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和俄罗斯关系不清不楚的国家,现在大多都在受难。
一,前苏联国家问题的核心:俄罗斯是个坏大哥
我们知道,民主制的基本形式是政治上领导人的轮换制,经济上的私有制和市场经济。在这两点上,前苏联的骨干国家仍未实现。或者徒有市场经济和私有化的外壳,其生产制度和利益桎梏仍未破除。
1,政治上的寡头制
前苏联的权力格局并未打破,各加盟国苏维埃第一书记,通过"民主"选举,摇身一变又成了新共和国的总统。但这些总统一旦上位,就赖在总统位置上不走。如卢卡申科在白罗斯执政26年,阿里耶夫父子在阿塞拜疆己连续持政29年,乌兹别克总统卡里莫夫执政25年(在任上病逝,不然没有下台的道理),塔吉克总统拉赫蒙己执政26年,土库曼总统尼亚佐夫一直执政到年病逝、其指定的接班人别尔德哈梅多夫又执政14年,普京执政己过20年等等。
前苏联地图
也就是,所谓的民主选举,产生的领导人比苏联时代还舒服。有的还筹划让儿子接班,如阿塞拜疆总统阿里耶夫就让儿子接了班,白俄总统卢卡申科也一直想让儿子接班。民主共和国蜕变成封建社会的家天下。这显然不是民主,而是历史的倒退。
领导人的长期执政,自然造成一种结果,那就是政治利益集团的固化。领导人会指派自己的亲信掌控关键位置,亲信又指派亲信掌控下一级的关键位置,从而形成一种盘根错结的利益关系。这种利益关系像蔓藤一样,侵蚀着法治建设和人民的基本利益,使所谓的改革寸步难行。
这导致了一种结果,那就是官僚机构的日益澎胀和贪污腐败行为的扩张。也导致了政府公共管理水平的低下。
以俄罗斯为例,经过反复"改革",俄罗斯"吃皇粮"的官员数量己澎胀到万人,每十个俄罗斯人要养1点2个官员,比例超过了全球绝大多数国家。而且,由于官员工资和福利远远高于普通百姓,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俄罗斯人图谋公务员机会。
俄民众要求公务员公布财产
但由于官场腐败,公务员可不是追求工资和福利那么简单。年7月,时任总统梅德韦杰夫曾大言不惭地说,俄国青年要当公务员并非因为高工资,而是想获得贪污的机会。
公务员人数的急剧扩大自然导致公共管理资金的扩大。但俄罗斯在世界国家治理质量排行榜中,排名却并未上升,年,俄罗斯的排名竟排在开外。
普京政府在石油价格高胀时不断向政府里塞人,在石油价格低时又对政府机构澎胀无可奈何。石油价格下跌导致免费医疗形同虚设、教育水平滑坡,贪腐加剧。假改革完全靠石油价格撑面子。在石油价格高时不改革,在石油价格低时又无法改革,这全是寡头政治形成的体制惰性。政治寡头会向自己的利益集团开刀么?
2,经济上的寡头制
原苏联官僚集团以改革之名洗劫国家财富,并亲自出马或指派亲信控制国家战略产业,以"私有化"的名义。如能源、传媒、食品和冶金等,都控制在寡头政治家及其代理人手中,形成经济寡头。
乌克兰寡头们
比如乌克兰,前总统库奇马的女婿平丘克就控制着EASTONE集团,前总统波罗申科控制乌克兰工业投资集团,前副总理季吉普科控制TAS集团,前总理季莫申科控制乌克兰统一能源系统公司等等。俄罗斯的战略资产也控制在七大寡头手中,这些寡头也大多是普京指派的亲信,或普京亲信的亲属。
由于寡头控制的是战略资源,可以说旱涝包收,不管灾年旺年,财富都会膨胀,所以对经济改革无兴趣。人民得不到公平,贫富差距不断扩大,政治寡头们自然视而不见。
政治寡头需要经济寡头输血,用于选举时收买人心;经济寡头需要政治寡头的权力保护。两者结成同盟,谁也离不开会,形成恶性循环。这种政治和经济上的僵化生态,严重抑止了国家的开放性和社会活力,严重抑止了科技创新,也严重抑止了轻工业和小型工业的发展。寡头们都热衷于做大买卖和投机生意,对国家的全盘布局和长远发展兴趣不大。
寡头经济的存在,导致前苏联主体国家的全球经济自由指数排名极低,经济发展慢,人均收入偏低。
如在全球经济自由指数排名中,乌克兰排名名,全欧洲倒数第一;俄罗斯也非常低,排名在开外。
俄罗斯经济萧条
前东苏联15个加盟国,除了早早挣脱俄罗斯的波罗的海三国和资源大国哈萨克外,有十个国家人均收入排名全球一百开外,有三个国家排名全球开外,有一个国家排名全球名开外(塔吉克),连黑非洲都不如。
其实在苏联解体前夕,俄白乌三国经济都不错,和波兰、捷克、波罗的海等国差不多,如今是天上地下了。只要这些国家不改变"寡头政治+寡头经济"的格局,这些国家必暮气沉沉,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井"不能自拔。但这种格局会改变吗?至少在目前在看,是看不到希望的。
根本原因在俄罗斯这个老大哥,做了不好的示范。对想单飞的乌克兰、格鲁吉亚等国又极力打压,导致他们复兴无望。而跟在俄罗斯屁股后面安心做小弟的,如白罗斯等,西方又不放心。为了保白罗斯政治寡头卢卡申科不倒,俄罗斯付出了不少代价,比如低油价。但跟着普京混的,又能好么?
3,波罗的海三国的成功,就在于过早脱离俄罗斯大哥
总之,凡是前苏联范围内的,普京都把它们当自己势力范围。但凡跟俄罗斯历史关系越深的,今天的日子就越不好过。想挣脱俄罗斯单飞的乌克兰和格鲁吉亚,俄罗斯又百般折磨,输入战乱和经济制裁;不想挣脱俄罗斯的,日子都很苦,关键是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寡头"体制,为这些国家提供了极坏的示范。
这里有个鲜明的例子:波罗的海三国就是因为早早脱离苏联,才使今天活出了生机勃勃的模样,成为今天前苏联地区唯一的三个发达国家。
"波罗的海之路"大示威
波罗的海三国当初为脱离苏联,决心很足。我们都记得年8月23日"波罗的海之路"的和平大示威吧,三个国家的2百万居民手牵手组成横穿三国的、长达公里的人链,要求脱离苏联,震撼世界。脱离苏联后,三个国家对俄罗斯要求其加入独联体的邀请不屑一顾,反而率先加入西方体系,成为北约成员国。
正因为三国明智且坚决的选择,才使波罗的海三国的经济在前苏联地区一枝独秀,政治也呈现生动活泼的面貌。
波罗的海国家没有寡头政治,总统老老实实五年一换。没有寡头政治,寡头经济自然也就没有形成的基础。所以,三国的市场经济改革和政治民主化都做得不错。
其实这三个国家一开始也采取了经济上的"休克疗法",但壮士断腕没有回头,经过一段时间的阵痛后,终走向了政治清明、市场畅通的康庄大道,成为前苏联最富裕、社会最公正、人民最和谐的国家。
波罗的海女孩
从年至今,三国的经济差不多增长了十倍,迈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如爱沙尼亚人均GDP美元,拉脱维亚美元、立陶宛美元(都是年数据)。而俄白乌经济才增长3倍左右。苏联时期,俄白乌人均收入和波罗的海差不多,今天即使最发达的俄罗斯也不到它们一半,而白俄只有它们1/3,乌克兰只有它们的1/5!
二,对比:苏联的前东欧社会主义兄弟,几乎全部转型成功
前苏联的社会主义兄弟国家,如波兰、捷克、斯洛文尼亚、匈牙利等,今天都是发达国家或接近发达国家,远远把俄罗斯甩到了后面。
这些国家由于建立了基本的民主制度,民间社会具有对政府实行制约和监督的充足渠道,且有较浓厚的社会民主主义的传统。所以在国有企业转型和拍卖的过程中,人民所得损失最小,"大众股民"受益于一个相对公平和平等的市场交易规则体系。
比如波兰也采取了"休克疗法",大型国企都以职工参股的方式买断。但国企财富并没有像俄罗斯那样被寡头洗劫。因为波兰工会极为强大,所以波兰的私有制在外资注入下做到了基本公正和透明。
波兰国防工业让人印象深刻
这些国家都经历过阵痛,不同时期都曾经济"探底"。以上四个国家,大约有5年时间经济只有年的80%至90%,但到年,他们的GDP全部超过了年。这同俄罗斯等前苏联国家不同,一旦遇到困难,俄罗斯就缩回到计划经济和威权主义的外壳里。
年,这四个国家终于经过了经济阵痛的考验,并加入了欧盟,其经济增长率远远超过了欧盟,达到欧盟平均生活水平的60%。
加入欧盟后,这些国家的福利制度如失业救济、医疗保险、生育补助、养老教育补助等,都积极向欧盟靠拢,已经接近了欧盟标准。
完善的福利制度+健全的民主制度,来自选票和公众的监督机制,使这几个国家成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中,转型最成功的国家之一。
另外,罗马尼亚由于在政治经济上同样拥抱欧盟,转型也相当成功。目前,罗马尼亚人均年收入欧元,被世界银行确定为高收入国家,其经济增长率排名欧盟第一。
捷克工业展
我们把除前苏联体系的所有前欧欧国家列出来,另外再把较早脱离苏联的波罗的海三国列出来,包括:波兰、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波罗的海三国。再把文化完全异质(唯一的回教国家)的小国阿尔巴尼亚、和饱受战乱之苦情况特殊的前南斯拉夫地区列一边,我们发现,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几乎全部转型成功,且大部分成为发达经济体。
我们也得出一个结论,离俄罗斯心理和文化越远的国家,转型越成功。可见,俄罗斯经济和政治转型的失败,完全是俄罗斯自己的责任,尤其是普京的责任。
结语
今天,俄罗斯经济总值不及广东,在政治寡头和经济寡头的双重钳制下,俄罗斯精英根本不想改革,也不敢改革,底层百姓看不到希望,官场贪腐成风。普京越强大,俄罗斯社会就越疲弱。
俄罗斯的疲弱也带动了前苏联其他国家的疲弱,普京不准这些国家拥抱西方,把这些国家当自己势力范围,所以抱着白罗斯和乌克兰等国一起沉沦。那些胆敢拥抱西方的,如乌克兰、格鲁吉亚等,普京就向这些国家输入战乱,支持这些国家分裂,或者把这些国家的领土咬下一块来(如乌克兰的克里米亚)。
但俄罗斯提供的双寡头体制,却被前苏联其他国家纷纷效仿,并得到了普京的维持,如普京就极力维持卢卡申科。这又反过来加深了这些国家的苦难,使它们的转型之路更为遥远。
普京何去何从
俄罗斯成为坏榜样,但各国寡头们却尝到了甜头。他们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做后盾,这个地区的人民只能忍气吞声。
前苏联这些国家要想转型成功,只有向波罗的海三国学习,尽早摆脱俄罗斯,拥抱文明世界。俄罗斯要想转型成功,必须尽早摆脱威权统治,拥抱民主和法制。
如此,一切聚焦于普京。
向左,还是向右,普京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
?RECOMMEND推荐阅读苏联解体后,原苏共成员都哪里去了?大部分都失业困顿终生
中国为什么没有成为第二个苏联?
张学良为何不放一枪,弃守东北?晚年他给出的答案中另有隐情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