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者说栏目通过书评人视角为您介绍图书宗旨,评述书籍内容,推荐优秀图书。本期书评者说暨世界肿瘤日为您准备肿瘤学合集,展现《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颈静脉孔肿瘤》,《微小残留病检测——当下的创新与未来的方向》三本图书精彩书评。欢迎了解并分享!
书评者说
扫描阅读免费章节:
TargetingtheLungCancerMicroenvironment:HarnessingHostResponses
Moleculartargetedtherapyoflungcancer
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
Springer,
Takiguchi,Yuichi
书评人:焦国慧
医院
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作为研究的热点领域经久不衰,从年一项改变20年前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结局的随机对照研究发布以来,将抗血管生成药物加入常规化疗和维持治疗的临床证据在点滴的积累,目前可以获得中位生存期已是传统化疗的两倍。近年来涌现出的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更为肺癌的治疗增添了新的希望。
肺癌治疗药物的进步离不开分子生物学的迅速发展和生物信息学手段的进步。本书作者来自日本著名的癌症研究机构千叶大学医学院,将肺癌的转化医学研究,免疫调节机制进行完整而深入浅出的阐述,对于目前常用的靶向药物疗效和未来研究方向作出总结和预测。对于疾病的复发,耐药问题的发生等争论焦点提出新的观点和临床证据。
本书内容包括与预后相关的肺腺癌分类,低剂量CT联合分子标记物在肺癌筛查中的应用,利用PET-CT,生物学成像预测肺癌对化疗的反应,气管内镜超声引导针吸活检对肺癌分期和分子标记物检测,针对靶向药物特异的检测试剂盒的应用方法。这些是临床前沿而且越来越普及的诊疗方法,读者可以从中获得丰富的经验知识。
靶向药物应用的重要问题是不断发现新的并发症和副作用,一些是在传统化疗药物中非常少见的,往往也是临床处理的棘手之处。本书集合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特定药物的相关副作用,合并用药,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使用问题提出独特的观点和临床证据,为其安全性评价和未来改进指明方向。作者认为未来的治疗方向可能从干细胞,肿瘤微环境领域取得突破,也希望读者可以循着作者和既往研究者的足迹,创造更多的治疗奇迹。
扫阅读免费章节:
SurgicalAnatomy
Tumorsofthejugularforamen
颈静脉孔肿瘤
Springer,
Ramina,Ricardo
书评人:张现齐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颈静脉孔肿瘤一度被认为是最难切除的颅底病变之一。这些病变深部定位、涉及高度复杂的神经血管结构,并且遇到非常多的病理情况。尽管在多方面已取得较大的进展,颈静脉孔肿瘤的切除对神经外科医生和耳鼻喉科医生来仍然是一项挑战。因此,包括放射治疗或放射外科手术在内的多模式治疗,以及选定病例的化疗,将组成一套完整医疗系统来管理这些复杂的病变。
本书由巴西库里提巴神经学研究所神经外科主任RicardoRamina博士和德国艾伯哈特-卡尔斯-图宾根大学神经外科主任MarcosSoaresTatagiba博士主编。
全书共14章,图表丰富,内容精炼。第1章简介;第2章历史方面,包括第一次记载、第一次定义等;第3章流行病学、遗传学以及扩散模式;第4章自然史、临床症状和分类;第5章手术解剖;第6章放射学诊断;第7章循证治疗、手术适应证、禁忌证、术前临床评估和术前麻醉准备;第8章术前栓塞;第9章手术治疗和术后管理;第10章临床案例和影像;第11章组织病理学发现;第12章放射治疗和放射外科;第13章化疗;第14章手术结果、康复和结论。
本书涵盖颈静脉孔——颅底病变的诊断和治疗的各个方面,这些病变呈现出特殊的诊断和管理困难,并且尽管在外科手术和介入神经放射学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仍然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需要解决。作者们还开发了与面神经管理、颅底重建以及颅内和颅外延伸大肿瘤切除有关的新概念和外科技术,此项技术以及尸体的解剖学研究通过手术照片、插图和视频呈现。
对参与这些具有挑战性的肿瘤管理的所有专家—包括神经外科医生、耳鼻喉科外科医生、神经放射科医师、神经科医师、神经病学家、放射治疗师、肿瘤学家和物理治疗师等来说,本书非常有吸引力。也推荐对此感兴趣的医学生阅读本书。
扫描阅读免费章节:
MonitoringAMLResponseUsing“DifferencefromNormal”FlowCytometry
Minimalresidualdiseasetesting:currentinnovationsandfuturedirections
微小残留病检测——当下的创新与未来的方向
Springer,
Druley,ToddE.
书评人:陈佳
中国医院
微小残留病(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检测,或者称为可检测的残留病,在近几十年来发展迅猛。微小残留病是指按目前的疗效标准经过治疗取得完全缓解(CR)后体内残存微量肿瘤细胞的状态。血液肿瘤细胞的残留量实际上取决于检测的灵敏度,检测的灵敏度越高,MRD检测水平会更深。从一开始的形态学、到染色体核型分析、到细胞遗传学、到流式细胞学,MRD检测技术已趋成熟并且在临床实际应用当中为拯救无数患者的生命作出巨大贡献。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引言,主要是介绍MRD的概念,DNA测序的历史,二代测序(NGS)的应用,Illumina测序以及当下热门的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发展等。从分子检测来讲,MRD可以检测多种指标,包括特定的融合基因、基因变异、T/B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序列等。例如对于淋系肿瘤,通过检测T或B细胞受体基因克隆性重排序列可以检测MRD,使其成为MRD的理想标记。第二章MRD检测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中的应用,检测方法包括流式细胞学、PCR、NGS等,MRD检测对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生存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第三章讲述MRD分析中的分子诊断技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应用,MRD监测对于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第四章讲述使用“从正常鉴别不同”的流式细胞学技术监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治疗反应。这种方式主要是通过标准化抗体组来实时定量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第五章MRD技术在一种新的疾病状态下—髓系白血病-唐氏综合征(ML-DS)的应用。唐氏综合征患儿比正常儿童患AML的几率高约倍,而多维流式细胞学技术及精准NGS检查为ML-DS患者群体带来福音。第六章NGS技术在MRD监测当中的优势。NGS技术的不断革新为疾病的分型、精准诊断、患者的生存及预后提供强有力的工具。
本书可为对微小残留病检测感兴趣的读者提供系统的讲解,也是临床医生、初入科研者了解微小残留病检测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国外医学新书评介》介绍
年医科院图书馆与Springer出版合作,引进国外医学新书并创刊《国外医学新书评介》(简称《书评》),与LWW、Cambridge、Elsevier、Wiley、Thieme、McGraw-Hill、Karger出版社相继合作,每年国外医学图书约余册。医科院图书馆《书评》在专家和出版商之间发挥着积极的桥梁作用,及时为医学领域的专家学者提供新书推荐服务,由专家学完成客观性的图书推介,并从中获取了该领域最新进展和学术观点,满足科研教学的使用需求。同时按照专家学者的阅读需求反馈给出版社,使《书评》图书符合医学科研领域最新的发展趋势。
《书评》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