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入近视深似海,从此危害伴终身”讲述的只不过是近视短期内的影响,甚至是几年内会出现的症状,虽然让人揪心,也不会有太大的麻烦。这一篇会让你看到扎心……
下面你将看到近视的种种并发症,尤其当近视者跨入高度近视阶段,离失明还会远吗?你无法保证,这一生都不会跨入高度近视的门槛。
据悉,高度近视所导致的眼部组织早衰,可以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近视性黄斑病变、视网膜脱离、正常眼压性开角型青光眼等,结果会导致视力丧失,工作能力丧失。实际上高度近视引发的失明,常发生在40岁以后,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因此,作为家长必须为孩子的“未来”考虑,毕竟“父母之爱子女,必为之计长远”。
01
近视者会早患白内障
近年来,年轻白内障患者增多,多数病因是眼轴较长(近视度数深),让白内障提前到来。
晶状体原本是透明的物质,让光线能够通过,为什么高度近视者会容易患白内障呢?目前确切原因不明,可能的解释是近视不仅让眼球的眼轴拉长,眼球宽度也变大了,眼球里面的晶状体,被眼球变长拉扯后而发生变化,使得晶状体提前老化,而造成白内障提早发生。再者,因为眼轴拉长,在后房的玻璃体内,所含的水量也相对较多,对于晶状体的压迫力量也增加,加上眼球里面的一些新陈代谢物质改变,而使得晶状体产生老化,白内障就提早发生了。
如果近视度数不正常的快速增加,就要怀疑有可能是白内障所致,必须及早查明原因,然后配合治疗。
白内障是因晶状体混浊,而导致视力障碍的一种疾病。晶状体在正常情况下是透明的,当光线穿过角膜后,必须经晶状体的折射,才能将影像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一旦晶状体变混浊,就会视力模糊、色调改变、畏光,眼前有黑点、复视、晶体性近视等症状。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会慢慢发生硬化、混浊,而造成视力障碍,这就是常见的老年性白内障。而高度近视引发的白内障,则属于并发性白内障。
02
近视者容易有飞蚊症
近视是因为眼轴拉长,而眼轴拉长会让眼内的玻璃体提早退化,产生浮游物,而造成飞蚊症。飞蚊症顾名思义就是看到有蚊子似的或虫似的飘浮物,在眼前飞来飞去,这种现象就是飞蚊症。
眼球好比一颗水球,由中间的晶状体分隔成两个腔室:前房及后房。前房由水填满,后房则是由玻璃体填满。玻璃体就像是鸡蛋里面的蛋白,是透明、黏稠的胶状物质,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胶状物质会有部分液化成水分;而没有液化的部分,反而变得更黏稠,有些胶质纤维聚集在一起,当眼球转来转去,这些纤维就会在眼球内飘来飘去,看起来就像有蚊子飞来飞去。
玻璃体液化通常都是从眼球后方先开始,玻璃体与视网膜先分离,亦称为后玻璃体剥离,此时就会出现飞蚊症的症状。玻璃体与视网膜分离,若没有粘贴太紧而拉破视网膜,导致视网膜裂孔,就没有关系。但有一小部分人玻璃体与视网膜局部粘贴太紧,分开时把视网膜拉破洞,产生视网膜裂孔或甚至出血,导致玻璃体的水分经破洞灌入视网膜下方,使视网膜脱离,这是相当严重的并发症。
如果没有近视,玻璃体剥离常发于50~60岁;如果有近视者,有的人在30岁左右,就会出现飞蚊症。近视者比较容易出现飞蚊症,是眼轴拉长后,眼球后房变大,玻璃体在眼球内的空间相对变得较小,使得玻璃体提前水化,进而产生一些胶质黏结物或细胞碎屑。如果飞蚊数量骤增或看见闪电的光影(玻璃体在拉扯视网膜),且视力骤降,则可能是视网膜脱离的前兆,要特别小心。
03
高度近视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高度近视会把眼轴越拉越长,让视网膜变薄及玻璃体提早液化,而导致视网膜裂孔及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是由视神经所形成的视神经膜,相当于传统相机要感光,重要的是要有底片,而眼睛的视网膜就像照相机的底片。
高度近视在眼轴拉长后,比较容易产生玻璃体液化(飞蚊症产生的原因),在液化过程当中,玻璃体要与视网膜分离时,容易拉扯视网膜而产生破洞。
视网膜紧贴在眼球壁上,就像房间里面的壁纸贴在墙壁上一样,一旦视网膜有破洞,房水就容易灌到破洞里面,使得像壁纸一样的视网膜脱落,进而整个掉下来,这就是视网膜脱离。脱离后的视网膜得不到营养,1~2个月后,就会萎缩、坏死,造成失明。
研究显示,近视度以上的人,发生视网膜脱离的概率是不近视者的10倍左右。所以,中高度近视者更应该注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视网膜,一旦发现有裂孔或较薄的退化,最好将破洞或破裂处修补,以免发生视网膜脱离,造成失明的风险。
04
近视者容易得青光眼
近视者的眼轴拉长后,视网膜内部的视神经节细胞层相对被拉扯,压力耐受度降低,虽然眼压正常,但已造成视神经伤害,而导致视野缺损,也就是所谓的正常眼压性青光眼。
青光眼是失明的常见原因,通常和眼压异常有关。由于青光眼可在未发现任何异常之前,无声无息地逐渐偷走你的视力与视野,因此被称为视力的小偷。
眼睛像一颗水球,随时会有水分进出维持平衡,保持眼球的形状与眼压正常。青光眼通常是眼压过高,所产生的一种可能失明的疾病,当眼球涨满了水无法排出时,眼球会被撑得很胀、很硬,眼压就会异常飙升,导致视网膜神经细胞凋亡、视野受损。
高度近视者得青光眼的概率是不近视者的7倍,低度近视者的3倍。高度近视者常常眼压不高,视神经盘却有青光眼的表现,这称之为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目前真正的病因尚不清楚,可能是近视者的眼轴拉长后,视网膜内部的视神经节细胞层相对被拉扯,压力耐受度降低,虽然眼压正常,已对这层脆弱的细胞造成伤害,而导致视野缺损,可怕的是视力一旦受损,就无法恢复了。
青光眼是高度近视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高度近视者要小心防范。倘若无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青光眼可能会导致视神经纤维的死亡而失明。
由于高度近视者容易得青光眼,通常没有急性发作症状,常常延误治疗时机。因此,高度近视者要定期半年或一年检查眼压、眼底,以便提早发现青光眼的症状,提早治疗,以免错过治疗控制的黄金期。
05
近视性黄斑病变后果很严重
近视者眼轴拉长后,视网膜、脉络膜长期处在拉扯状态,久而久之便会退化,尤其是视网膜黄斑部位退化更为严重,称之为近视性黄斑病变。
据研究显示,老年人失明的主因,第一名是白内障;第二名是近视性黄斑病变。大部分常见于40~50岁以后的高度近视者。一般来说,视网膜黄斑部的退化或病变,都在80~90岁才会发生,但高度近视者眼轴拉长,视网膜、脉络膜等眼睛组织,在长期拉扯下提早退化,才会早发于40~50岁时,黄斑部就提前发生病变了。
目前在医学上,近视性黄斑退化是无法治疗的,所以预防十分重要。一旦发现孩子近视,要严防近视度数持续加深、恶化,以免眼球组织拉扯严重,可能导致年纪轻轻就会发生黄斑部病变。
06
不可小觑的中浆VS中渗
中浆是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简称。由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功能损害,形成以黄斑部或附近视网膜神经上皮局限性、浆液性脱离为特征的常见黄斑疾病。多见于25~45岁的男性青壮年,男女之比差异较大,约5~10∶1,90%以上为单眼发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大多数在3~6个月自行恢复,愈后良好;视物变形和变小可持续1年以上。
中渗是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简称。主要是中青年发病,年龄在45岁以下,多为单眼发病,主要是不同的病因,导致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出现黄斑出血、水肿,引发患者视力下降、视物变形。表现为视力下降,看东西变形、变小、变暗,看东西中央发黑,检查后发现黄斑出血。
07
不小心导致的玻璃体积血
玻璃体积血是眼外伤或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造成视力危害的一种常见并发症。
(1)外伤引发
在眼外伤中,眼球穿通伤或眼球钝挫伤,都可造成外伤性玻璃体积血。在角膜穿孔伤、巩膜穿孔和眼睛后节的滞留性异物伤,玻璃体积血的发生率很高。眼球钝挫伤造成的眼球瞬间形变,可致视网膜、脉络膜破裂而出血;前部玻璃体积血是由睫状体部位损伤所致。
(2)自发性
自发性玻璃体积血的疾病较多,包括脉络膜、视网膜的炎性小体,变性或肿瘤性疾病。
(3)糖尿病人
在糖尿病人中,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是玻璃体积血的一个先兆。如果不作任何处理,5年内约有27%发生玻璃体积血。因出血引起的视力下降,不能靠血液自行吸收,而恢复的病人约占60%。
08
高致盲的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
视网膜中央动脉为终末动脉,它的阻塞引起视网膜急性缺血,视力严重下降,是致盲的急症之一。睫状血管系统彼此有交通,故阻塞性疾病患者不多见。如果眼动脉发生阻塞,则分支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睫状后动脉缺血,使视网膜内层和外层营养全部断绝,致盲率更高,后果更严重。特征有三:视力突然丧失;后极部视网膜呈乳白色混浊;黄斑区有樱桃红点。
这一篇是不是让你感到扎心的痛,那就好好爱护自己的眼睛吧!同时,也要呵护好孩子的眼睛,守护好孩子的视力健康,让他(她)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来源: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视光团队倡导“全面指导、科学验光、个性配镜、综合干预”,从视力、坐姿、环境、理疗、营养等多方面入手,为儿童青少年视力健康,提供一站式整体解决方案。
智能聚合光棱镜,只要在学习、生活中配戴,即可将看近用眼转化为望远状态,这种看近转化为望远的自然锻炼方式,阻断了近视形成的重要根源,科学防控近视的发生和发展,提高远视力。
防控近视“安全、科学、方便、客户满意度高”,已让众多近视的儿童青少年重新拥有了健康视力!
专利号:Z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