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唱片故事
-----记第三张的诞生
三月的春风穿过厚厚的雾霾,终于如期而至。我们经历了什么?那些困惑、焦虑、以及一个个悲喜交加的夜晚…
灾难面前,人们本不相通的悲喜总会伴着昂贵的代价握手言和。而《逆光》也在三月压抑不住复杂的心情,像孩子般降生到这个世界上,他是第三张唱片最小的孩子。一段让所有人终身难以忘怀的特别时光,我的5瓦台灯前,逆着光坠入黑暗…于是我们就叫这张唱片为《逆光》吧…
今天是年3月20日,距离商老师回归的日子也不远了。我的第三张原创唱片《逆光》即将与世界邂逅…回想历时近三年的创作过程,32首单曲/三张唱片《一路》《雪人》《逆光》,如三个孩子般来到我身边,如梦如幻的体验,是给我三周岁女儿、以及自己告别前半生开启下半生最好的礼物。
每一张唱片、每一首单曲背后的故事都是值得纪念的,因为他们承载了你所走的路、和留下的回忆与思考。既然人们的悲喜本不相通,那就无需为了取悦他人的耳朵而去迷失自我,带着自己的审美与渴望吸收能量、向内心进发,才是真正值得且有意义的。《逆光》的故事从这里开始吧…
唱片歌单
(网易云音乐APP陆雨辰)
时间轴推移到年的5月份,那时候我还满怀希望的在扬州。扬州的创业项目刚刚启动,但进展并不是很顺利。反倒给我的音乐创作平添了不少空间与时间。
一首在2月份就成型的歌曲《过年》,一直拖到5月初才发布,并不是没有原因的。生活往往满怀期待都会换来某种失望,尤其在人性层面更经不起真诚的考验。那位拖延到最后也未帮我完成作品的吉他手,我们最后一次见面是在仁友的演出现场,演出结束他来取音箱,我本想善意的打个招呼,但他却似乎故意没有看到我,拿了音箱木木的走了。拒绝或推避一份真诚,我不知道内心会有如何感受?
拿一首作品,探一探人性的深浅。虽然真诚被消耗殆尽,但却让我明白对方并不是没有能力帮我,而是没有动力来帮我。这也进一步印证了鲁迅先生所说的,人与人的悲喜本不相通。
还是年5月份,我又完成了《时光》与《回来》两首单曲的发布。
《回来》
算是第三张唱片里创作的第1首歌曲。但这首单曲却又是一首雪藏有10年的作品!他曾经有几个不同的版本。最初听到这段和弦进行大概是在10年前,那时的商老师还没有那么油腻,端着一把只有4根弦的吉他哼唱着“不停的旋转,伴着不停的坠落”…
于是我们开始着手录制。当年那群对编曲还没有太多概念的骚年,就凭着一堆简陋的设备与一腔热情开始音乐制作之路。
当时的叶老板也还没有完全蜕变成一个商人,新开的琴行成为了我们的音乐俱乐部。那年,他依然是我们乐队最有灵气的吉他手,甚至为这首歌的雏形留下了非常动听的电吉他旋律…一切都好像是昨天,就在这些记忆将要消亡时,我又想起了他们。
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一个人在扬州体验着孤独。又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我一个人在扬州,把这首歌从记忆的坟墓里挖出来推翻又唤醒。直到远在厦门的老于听到了最终版本,他告诉我:这首歌的复调旋律最初来自一个叫做“观鸟者”的乐队,而他就是乐队的吉他手、商磊是贝斯手。。。
一支早已不复存在的乐队,一帮群居在出租房里的文艺青年,一段简单而又伤感旋律…当我在扬州重新弹响时,这些也许就是我们十几年前被遗忘的青春吧。
《平行之间》
虽然算是唱片的第2首单曲,但的确也该有5年以上的雪藏经历了。最初的旋律动机是在很早以前就已产生,但种种原因一直没能把她完整的表达出来。那一年我还在职场打拼,一路高歌猛进的职业生涯也让我产生了迷失。
当我为公司部门的事操心忙碌时,偶尔也会问问自己内心的那些音乐想法,你们还好吗?于是在那个周日平常的下午,我抱着吉他坐在海门的院子里,对着斜落的夕阳哼唱出了这段似曾相识的旋律…
奔波于扬州南京之间的日子,那些不一定民谣演出的岁月,我认识了尤克妹妹。抱着一把琴头贴有蓝花的尤克里里,站立湖边、边弹边唱,歌声与琴声一样干净。。。于是我把男女生合唱以及吉他与尤克里里配合的想法与她分享。
回到扬州,我把自己的录音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