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是指脊髓损伤后,支配膀胱的神经功能障碍而导致的尿潴留。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由于排尿功能要经过漫长的脊髓休克期,待自主膀胱形成后才能恢复。一般资料
医院骨科30例脊柱骨折致脊髓损伤伴尿潴留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性9例;年龄19~58岁,中位年龄40岁。均为高处坠落或车祸伤引起。包括颈髓损伤1例,胸髓损伤6例,腰髓损伤23例;表现为四肢瘫1例,下肢瘫6例,不全瘫23例;Franke1分级:A级1例。B级3例,C级26例。所有患者均手术治疗。护理方法
入院后均采取常规留置导尿及留置尿管护理,伤后3d后根据患者情况间歇开放尿管,白天输液时2h开放1次,未输液时4h开放1次,夜间4—6h开放1次,1周后更换尿管,必要时行膀胱冲洗。每次放尿前触摸下腹部,了解膀胱充盈情况,放尿时指导患者有意识增加腹肌压迫膀胱产生排尿感和排空感,使患者的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每次放尿后及拔除导尿管后,用手指指腹按压气海、关元、中极、曲骨四穴位促进排尿功能的恢复,每次按压约5~10min。术后1周拔除尿管,当膀胱充盈,膀胱底达脐上二指时或患者有尿意时,用手或手缠热毛巾置于患者下腹部膀胱膨隆处,向左右轻轻按摩1O一20次,促进腹肌松弛。然后一手掌自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另一手以全掌压气海、关元、中极,以促排尿,排尿后再加压1次,以求排尽。如果未排除尿液则进行间歇导尿,继续结合中医穴位按压法以促排尿。每周留取尿标本作尿常规检查,发现尿路感染即时处理。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mL。注意事项
用力要均匀。由轻而重,逐渐加大压力,切忌用力过猛而损伤膀胱,排尿时力求排尽,不能直接挤压膀胱,以免膀胱内压力骤升,使尿液经输尿管反流至肾脏形成肾积水。
首次排尿不得超过mL,以免由于腹压突然降低引起虚脱,或因膀胱内压力突然降低而引起膀胱黏膜急剧充血导致血尿。
对脊髓损伤患者在脊髓休克期,如果出现排尿功能障碍并有血尿及尿路感染时,均应进行持续开放引流,而不宜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应在度过休克期及尿路感染得到控制后,再进行膀胱训练及穴位按压。结果
本组30例,护理1周后均能产生尿意。23例能在穴位按压下排出尿液,1周后能自主排尿。7例1周后未排出尿液。给予间歇导尿,同时结合穴位按压1周后排出尿液,2周后能自主排尿。讨 论
脊髓损伤是由于部分或全部的神经千和神经元的破损,造成的截瘫、感觉丢失、反射活动的改变以及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据国内外有关脊髓损伤12~15年随访的报道,泌尿系感染和肾功能衰竭是SCI患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43%一75%)。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尿道括约肌失去高级神经的支配,不能自主放松,致膀胱功能障碍而出现尿潴留并可导致感染。脊髓圆锥损伤患者,因为会阴部神经中枢受损、尿道外括约肌松弛易致尿失禁,而膀胱内高压可引起膀胱、输尿管尿液反流,逆向损害肾功能,导致肾功能衰竭。
本病属中医学“癃闭”范畴,跌仆损伤,瘀血阻滞,督脉受损,督脉主一身之阳气,阳气不足,膀胱气化失利,故排尿障碍:且损伤日久,肾气亏虚。精气生化乏源,不能温煦机体,加之瘀血阻滞其运化,更加重了尿液的滞留;且脾为一身水液代谢之枢纽。久卧伤脾,亦促进了尿液的潴留。气海穴、关元穴为任脉之强壮、保健穴,有理三焦、通尿闭之功效。中极穴有调理膀胱、疏通水道的功能。曲骨穴有治疗少腹胀满,小便淋沥,遗尿等功能。气海、关元的解剖位置均在腹白线上,深部为小肠,分别在布有第11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及布有第12肋间神经前皮支的内侧支。中极穴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在腹白线上,深部为乙状结肠;有腹壁浅动、静脉分支,腹壁下动、静脉分支;布有髂腹下神经的前皮支。曲骨穴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当前正中线上,耻骨联合上缘的中点处。
目前,治疗脊髓损伤致排尿障碍、改善膀胱残余尿的方法有:间歇性导尿法、留置导尿管、电刺激疗法、手术膀胱造瘘、经尿道膀胱颈切除术等。由于有的方法具有创伤性,所以主要治疗手段是留置导尿和间歇导尿(IC)。但长期使用间歇导尿也易造成尿道黏膜损伤,影响治疗的连续性。艾灸气海穴关元穴治疗脊髓损伤患者尿潴留疗效显著,但是此方法容易灼伤皮肤,并且患者自己不易掌握。结合穴位按压法诱导排尿,操作简单、方便、风险小,患者及家属均易掌握,疗效确切。垃用穴位按压法诱导排尿,目的是锻炼膀胱内外括约肌和逼尿肌的收缩和协调能力,从而促进排尿。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好文章要跟大家分享哦!最专业的导尿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bf/57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