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上一期谈到了酵素的六大功能,所以说,酵素的确是很多疾病,尤其是慢性疾病的克星。
一、酵素与胃肠道疾病
年,两位澳大利亚医生罗宾?华伦和巴里?马歇尔因为“从消化道溃疡患者胃里分离出幽门螺旋杆旋杆菌,并由此提出这是导致消化道溃疡的根源”这一发现而获得了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之后,根据上述理论而针对消化道溃疡进行的“三联疗法”被推广开来,三联就是“两种抗生素加上一种抗酸药或者胃粘膜保护剂”,对成人达到了90%的临床治愈。但该疗法不能防止复发,而消化道溃疡是高复发率的疾病,一旦复发需要增大剂量重复治疗,也就是有可能出现“越治越重”的局面。
再说另一种很常见的胃肠道疾病——炎症性肠病,这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免疫系统误把无害的当成有害的而进行包裹和攻击,形成剧烈的炎性反应,比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隆病。患者出现反复发作的腹泻、便血、腹痛等症状,只能用大剂量的抗生素、激素来控制,后期甚至需要手术切除,但即使如此,治愈率也相当低。
所以我们会发现,传统的抗生素、激素等手段都无法根治,同时副作用大、复发率高。
而微生物酵素及其益生菌可以调节胃肠道菌群平衡,比如乳酸杆菌能够产生大量乳酸,从而抑制幽门螺旋杆菌的生长,年的《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选取了70名幽门螺旋杆菌阳性且患有消化道溃疡的成人进行试验,7周后效果显著,之后跟踪一年都未发现复发;国立台湾大学也对名胃溃疡患者做了类似试验,发现乳酸菌组的幽门螺旋杆菌消减率达到了90%以上;同时还有美国芝加哥医科大学在《内科医学期刊》上发表的利用“凤梨酵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病例,患者的便血、炎性反应、腹泻等症状在服用酵素4周后完全消失。
由此可见,酵素对于胃肠道炎症性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它不仅直接提供有益菌、还提供给胃肠道原本的有益菌群进一步繁衍和增殖的原材料、更可以发挥强大的修复受损细胞的功能来使溃疡面愈合(这个功能必须是酵素原液,其他剂型的酵素就不行啦)。
二、酵素与心脑血管疾病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称,全球每3个死亡患者中,就有一个是因为心脑血管疾病,其中冠心病占到15-20%。
血液中过多的低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在血管壁沉积,导致血流对管壁的压力增加、血管管腔变窄或阻塞,进一步沉积形成血栓栓塞,该区域就会缺血缺氧直至坏死。发生在心脏,就是冠心病;发生在脑部,就是脑血栓或者脑溢血。
酵素能够分解血液中的过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脂质斑块、尿素结晶、药物结晶、乳糜颗粒和氧自由基,也能渗入到血管壁的沉积物中发挥强大的分解功效,从而在根源上达到净化血液和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
三、酵素和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不足、引起全身代谢紊乱的一组疾病,分为Ⅰ型和Ⅱ型两种,Ⅰ型是由于自体免疫机能异常而使胰岛细胞被破坏,胰岛素几乎无法分泌造成;Ⅱ型是因为遗传、不良生活方式等因素作用下,胰岛功能低下造成,95%的糖尿病属于Ⅱ型。
糖尿病不仅会出现糖代谢障碍,同时还伴有蛋白质、脂肪的代谢障碍,中后期也会发生水、盐代谢障碍和酸碱失调——这就是动脉硬化的基础,所以高血脂、高血压、脑血栓、糖尿病性肾病、肢体末端坏死、失明等都会接踵而至。
那么酵素对于胰岛素患者的帮助是什么呢?
(1)启动受损的?细胞恢复功能
(2)调节糖、脂肪、蛋白质代谢,抑制糖异生
(3)微生物酵素改变肠道菌群结构,稳定血糖
(4)微生物酵素促进微量元素吸收,提供合成胰岛素的原料
(5)酵素中的SOD(超氧化物岐化酶)能降低血管中的糖化血红蛋白
(6)淀粉酵素可以直接降低血糖值
在我们品牌酵素的台湾净化营的经验中,血糖可控的Ⅱ型糖尿病患者(包括血糖异常者),都可以用“酵素代餐断食疗法”,并在此基础上制订酵素治疗方案,并严格、长期执行。已经用降糖药或者胰岛素者,根据血糖改善情况逐渐减量,直至完全停药。
还有一个需要大家了解的是:酵素中的糖几乎都是果糖,果糖不会动用胰岛素,而且虽然果糖味道很甜,但热量却很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