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压力是如何遗传给下一代的

在研究心理问题的领域,研究者们有一个共识,那就是:焦虑是万恶之源。

然而诱发焦虑的一个帮凶,可能就是绵绵无绝期的超负荷压力。但是,压力是一把双刃剑说法,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了。我们先来复习复习:

是不是只要是压力都不好?说到压力,它总携带些负性色彩。我们总可以通过“压力”二字,想象自己工作上被它压得透不过气的样子。是的,当我们感到压力的时候,多半时候是不舒服的。压力作用形象了一点来说,就好像有外物把我们挤得有点变形了,这当然不是那么舒服的。什么状态是舒服的?个人觉得,舒服就是自在的时候,自然不是被挤变形的时候。那是不是只要有压力都不好呢?压力好不好,与我们所处的环境有关。由于在压力的作用下,人们会变得警觉。后者可以让我们更好的集中注意力,不会在需要处理紧急情况的时候依然懒懒散散。因此,在一定量的压力水平下,我们的表现水平(比如考试,完成任务)会渐渐升高。同时,在压力的作用下,人们会开始知觉周围的或决策背后的潜在风险,防范于未然,减小不必要的损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天生没压力的人,往往对潜在风险不够敏感,或者过于乐观的估计潜在风险的发生概率及造成的破坏影响。多大的压力最好?大家大概已经熟悉,压力与我们的工作及表现水平存在有趣的倒U型的关系。也就是说当我们发现自己的小宇宙爆发了,干什么都做得又快又好时,这个压力水平对于个人来说是最有价值的。但这个水平依然是因人而异的。比如有些人被坚韧与乐观人格的庇护,天生具有抗压力;而那些自尊水平高的风险寻求者,往往比一般人更容易觉得无聊,相反会觉得高压环境才是刺激好玩的。什么样的压力是不好的虽然,有了上述关于压力的“辩词”,但有些类型的压力实则更有危害性。相关的研究发现,相对于压力水平的高与低,长期的慢性压力对个人更有威胁性。由于在压力环境中身体会不断释放皮质醇,使得身体处于高皮质醇的水平。这主要是因为,你的大脑以为你还在生活在远古时代,并且遇难了,想要救你。当这种激素释放时,血糖水平上升,葡萄糖给你的肌肉能量。(不论攻击还是逃跑是不是都好使了?)但是,时代不同了,压力是一样的,压力的来源却完全不一样。因此多出来的皮质醇反而成为身体的一种负担:它让我们体重增加,腹部脂肪堆积;抑郁症;高血压;焦虑;记忆力下降或者丧失;食欲的剧烈变化:食欲不振或贪得无厌;想要吃高盐高糖的食物;情绪变化如愤怒,易怒,或无法控制的哭泣;性欲下降;难以克服病毒或感冒;站着时感到头晕。身心疾病的研究表明,有一系列的身体疾病,事实上是与我们日常的主观压力相关。此外,大量的研究表明,长期的慢性压力,同时也是诱发抑郁障碍的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慢性压力是如何遗传给下一代的?日前,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涉及情绪和抑郁的大脑区域,早期的生活压力会通过长期的转录程序编码终身的压力敏感性。研究人员认为,在压力条件下大脑似乎更容易出现这种A腺嘌呤甲基化,并且可能在神经精神疾病中扮演者重要角色。也就是说,这种影响不仅仅是针对你自己。你和压力的互动模式至少可以从两个方面传递给你的后代。A:表观遗传因素近年来,研究学者们逐渐发现,基因功能不仅仅可以由DNA序列决定,当细胞核DNA序列没有改变时,基因功能仍然能够发生可逆的、可遗传的改变,这就是我们熟知的表观遗传现象。在这种改变中,最常见的就是DNA修饰(如甲基化修饰)。翻译一下大概是说:大脑在压力条件下容易修饰某些DNA,从而使个体更容易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问题(比如抑郁症)。修饰了后的DNA遗传给下一代也是修饰后的样子。所以…(这可能是个人负性经历的影响对人类延续做出的最大贡(gong)献(ji)了吧。)因此,当我们谈到某些心理疾病是遗传性的时候,虽然看起来好像在讨论稳定的生物性因素,但事实上,我们的人生经历都被写在了基因里,并且它们想方设法让我们的后代一出生就“脆弱”起来。B:模仿与学习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不用父母亲自教授,孩子们也能通过敏锐的观察,习得许多技能或不太好的互动方式,比如沟通方式,压力应对方法甚至是看待外界的倾向性。比如父母如果总是通过冷战来化解矛盾,孩子可能就难以习得如何通过主动沟通来解决问题;如果父母面对难题时总是退让或顺从,孩子就较难知道直面挑战有怎样的作用。更关键的是,孩子们多是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这些模式的。哪些因素成为你和压力之间的桥梁?1.生活烦心事当我们谈起压力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说:最近破事一大堆。当自己被生活中的各种挑战蹂躏的时候,压力可能会蹭蹭蹭的上升。毕竟你携带的古代大脑似乎感到生存危机,而发出强烈的应对信号。(打和逃)但是这不是绝对的。首先事情分大小,比起一年难得遇见一见的大事,每天都在折磨你的小不顺往往更能让你心烦意乱。都说压死骆驼的是最后一根稻草,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大早外带的咖啡杯漏水,路上踩到狗屎,差一秒钟感受不迟到的巴士班次,下车想跑拐到脚,下一秒手机摔地上了…一系列稻草压在身上的酸爽。研究人员曾针对大压力事件和生活烦心事对比,看看到底哪种压力更能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结果发现,每天都会经历的,像停电停水,堵车,噪音等一系列小事对我们的负面影响更大。你最近是不是也有种说不出的烦躁或怒火?研究人员进一步指出要分清自己正被什么压力事件干扰很简单,看看最近自己是什么情绪并能略知一二。如果最近总是想发火宣泄一下,那么你遇到的可能就是这种细碎的烦心事;若是担心或害怕多一点,可能就是其他类型的压力了。有些朋友时常和我说起,其实并没有遇上什么不顺心的事,但还是会担心,感到压力很大。其实压力还有一个来源是来自于个人内部,这种压力往往和一个人的自信心及自我感觉有关。因为压力感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被挑战的感觉。要么挑战的难度太大感觉自己努力才能办到;要么自己觉得自己不行,因此即使事事都顺利,还是会出现隐隐约约的万一失败的担忧。2.自尊水平自尊与压力及生活烦心事之间有着特别暧昧的关系。首先自尊水平高的时候,无论遇到什么破事,你都不那么容易,感到过高的压力,或是自怨自艾。或者怨天尤人。但有意思的是,自尊水平并不像人格特质一样是相对稳定的。它的高低往往受到新近生活经历的影响。也就是说,一个低自尊水平的人,如果被信任、关爱、肯定包围,其自我感觉及自信心会暂时升高;相反,一个高自尊水平的人,如果接二连三遭遇糟心事,其自尊水平也会下降,只是下降速度及幅度可能慢些。从这个角度来说,建立有利于身心健康的外界环境就变得重要了。因为它一方面有利于我们维持良好的自尊,另一方面可以减少不必要的烦心事的折磨。这也是为什么贫穷成为了一个有意思但是重要的现实因素。无钱万事哀,有钱确实能让我们更方便更容易地打造一个优良环境。比如:财富自由的人在心情不佳时可以任性“修行”一个月;而刚刚达到小康水平的我们,心情不佳时,多数只能抱抱自己,继续.建立良好的外界环境,提高自己的自尊水平。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尽可能减少心理上内忧外患的局面。3.社会支持系统谈到这个就不得不谈到人际交往。由于每个人的人际交往模式不一样,应运而生的社会支持系统也不同。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有效保护我们的自尊水平,同时向朋友倾诉,本来也是有效的减压方式之一。并且,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也是预防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人朋友少但是相互感情深厚,有的人朋友多,但是相对来说相互的牵绊并不太深。最近看过一篇文章谈及大多数友情可能会慢慢变淡,到时候倾诉都变得有些“夹生”,然后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意思,也可能是有些悲伤的观点:站在利己的角度,最好可以广泛交友,这样当你遇见难题的时候,如果小花已经不在了,还可以找小花花嘛…嗯,有朋友真好啊…良好的沟通技术,对于我们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十分重要。试问如果一个人连自己发生了什么难事都无法表达清楚,又怎么能期待朋友们能给予十分有效的支持呢?此外还有我们的认知风格,也影响着我们对于压力的主观感受。因为对一件事情不同的解读,对一个人往往有不同的影响。心理学家BECK(贝克)认为,具有“悲观三角”的认知图式,往往更容易发生抑郁问题,或用消极的方式来应对压力。如何有效抗击压力?由于影响个人压力感受的影响因素众多,在抗击压力方面往往不能够“一招打遍天下”,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这也是为什么抗击压力的技术可以非常多,而且非常有创造力。研究压力的心理学家们也建议,在抗击压力这件事上,不同的技术可以都学学,这就像在兵器铺里买武器,说不定哪天其他的抗压技术都失效,它就正好派上用场。就抗击压力来说,主要是在情绪上学会放松,在认知上要学会调整。然而习得这两个方法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学成之后,我们的其他方面也会相应而变。心流状态的训练与正念冥想是当下流行方法。

此外还有基础的,呼吸技术,肌肉渐进放松技术;调整认知的认知重构方法,维持自尊的自我肯定训练,提高沟通技术的方法;创新性的如舞动,绘画,写日记等。在习得众多技术后,你甚至可以创造出一套独特的方法来管理自己的压力。那个时候,你可能能切身体会到压力的可爱性,以及如果压力无法消除,我们可以做的是学会如何与之共舞。

以上。

————更立体更全面的测评介绍————

测立方是我们的新产品,有用户问我们“立方”是怎么来的?

这主要源自于我们对测评产品的思考及期望。

希望用户能体验更多元的测试形式,更智能的互动,更具游戏性的答题过程,更有个性化及全面的评估报告。

所以,立方,around,我们希望通过这个产品,更加智能化,个性化地,为用户带来普通测评不能带来的体验。

这次的测立方产品为心理体检,是我们参考DSM-IV及国内外研究领域最新的心理健康模型开发。

与以往的“专业心理健康评估”不同,我们这次将更立体的评估您的状态。您在我们的心理体检(升级版)中,将获得:

扫描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bf/90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