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老师说让你娃写科幻文,你怎么想,怎么回答?
你是说“不行,我娃太小,做不了”,还是哭丧着脸喊道“臣妾做不到呀”?或者,你怒怼老师:“你脑子有病么?”
不行,不可,真不妥!
中小学生特别是中学生学写科幻文,不是你愿不愿意做,而是必须做!
且不说想象力是重要的作文训练点,“二十年后再相会”等是常写作文题目,值得一提的是,有个深入人心的理念叫“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包括“科学精神”、“实践创新”两个关键词,科幻小说《三体》、科幻电影《流浪地球》一次又一次点燃社会热情……
最关键的是,随着“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加紧准备,智能科技飞速发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又是科技“唱主角”,我们目之所见,高科技不断走近我们、服务我们,启发我们的想象力。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也就不能理解为什么年北京市中考选题作文之一,就极力地引导考生写科幻文。原题如下: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
题目一:请将“北京,这里有我的”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题目二: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或是外出遇险的动物,或是消逝的一片森林,或是流失异国的文物……请以“我终于回来了”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故事。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上述题目中,“设想你是漂泊其他星球的地球人”摆在题目二导语的最前头,命题人的良苦用心,苍天可鉴哪!
当北京向中考学生敞开了科幻文写作的大门,那平时的科幻文训练呢,是不是得提前?苏浙沪粤等经济发达、教育领先地区的师生和家长,是不是要有一种“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感觉?还有,各地省会城市会不会涉足这个领域呢?也未可知!
其实,写好科幻文不难,还很好玩。
科幻文就是用幻想方式描述科学上的某些新发现、新成就以及在此基础上可能发展的故事。既然是科幻故事,就得具有记人叙事文章的一般特点(如,记叙“六要素”齐全,文章有顺序、有条理,注重情节曲折),此外,还要讲究科学性。
第一,要以科学理论做基础。例如《克隆人的爱》中写道:
“你的字写得很一般。你父亲是当世很有名望的书法家,以你现在的练习效果,你要继承你父亲的书法精髓太难了。所以……”
“所以就换掉我?”
“所以就换掉你的右手。”
我心里一震,想起科隆技术非常成熟的今天,克隆工厂还可以造出人身体上各部分零件。
我有些后悔了,父母要换掉的只是我的右手,而不是全部的我……
作者认为,随着克隆技术发展,不但能够克隆出完整的人,而且还可以定向克隆出人的某个“部件”,故事奇特却不怪诞,“幻”得有一定道理。当然,最后文章落脚到遵循社会伦理道德,反对克隆人。
第二,要有预见性来吸引人。写科幻文,虽然想象必须以现实为基点,但你不能“患得患失”,而是要大胆地想象现在还没有、未来可能出现的技术和故事,大胆地“幻前幻远”。
例如《把绿还给地球》中写道:
我很同情地球的遭遇,我想重“绿”地球。我希望——那棵生于地球长于W星的绿色植物——树能够重新长在地球上。回到家后,我立刻收集了许多树种,决定把它们带回地球。
终于,这些树种又回到了它们那片原本美丽的故乡,我尽力找了一片湿润的土地把它们埋下。种子栽好后,我满怀希望离开了地球,我希望下次再来时,我能见到曾经的绿色……。
文章借一个外星人的目光描绘了若干年后地球上的景象,外星人第一次把地球上树的种子带到外星球,第二次又把树种带回地球,希望地球重新美丽。文章对于人类的未来具有一定的预见性。其实是在警醒人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最后提醒一下,写科幻文要做到“随叫随到”,得心应手,重要前提是,平时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