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述

颈椎受到直接或间接暴力、肌肉牵拉、病理性损伤,易引起不同部位、不同类型的颈椎骨折或脱位。任何一种损伤均可能伴发颈髓或脊神经损伤,一般情况下与椎体损伤程度成正比。常见病因:①交通事故;②跳水损伤:③高处重物坠落砸伤火颈;④悬吊致伤;⑤按摩手法过重等。临床表现为颈部症状颈部疼痛,活动障碍,颈肌痉挛,颈部广泛压痛,并且发麻发胀,局部症状严重。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或脱位引起脊髓结构和功能的损害,是一种致残性较高的损害,它可以造成损伤水平以下脊髓功能(运动、感觉、反射等)障碍,使患者不同程度的截瘫或四肢瘫瘫,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一般护理

(一)按骨科疾病手术前后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二)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发病史及病程。

(三)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呼吸情况。

(四)评估有无合并伤及并发症,如有颅脑、胸、腹脏器损伤或休克者要首先处理紧急情况,抢救生命。

(五)高位截瘫者应注意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行气管切开者按气管切开护护理。

(六)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并按发热护理常规护理。

(七)评估患者全身皮肤情况,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八)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汗纤维素丰富易消化饮食。

(九)评估患者的身心状况、经济及家属对本病的认识程度和心理问题。

三、专科护理

(一)体位护理

1、颅骨牵引者床头抬高15°~30°,保持头、颈、肩一致性活动,防止颈椎错位,如需翻身要一个人固定头部,一个人搬动躯干,并注意保持牵引绳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

2、术后颈部两旁放置沙袋或佩戴颈围,以使颈部制动,颈围松紧要适宜,过松起不到固定作用,过紧会导致呼吸不畅、颈部皮肤压疮。翻身时颈部也需要制动,以维持颈椎固定,防止颈椎活动时,在椎体与植骨块之间产生界面间的剪切力,使植骨块移动、脱出导致手术失效。术后2天患者可佩戴颈托逐渐抬高床头15°、30°、45°,直至坐起,颈部不要过度旋转,双上肢握拳,床头安置拉环,双手拉住环口慢慢将上身抬起。

(二)呼吸道护理

呼吸道护理颈部手术需要在全麻下进行,手术操作会牵引气管、食管,术后可出现喉头水肿及呼吸道分泌物增加,因此,术后要进行心电监测,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节律、心率、血压及面色的变化,持续吸氧,根据血氧饱和度来调节氧流量。术后常规用生理盐水5-10ml加盐酸氨溴索15mg行雾化吸入,每日2次。必要时定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床边备气管切开包,以便急需时使用。

(三)饮食护理

术后禁食,全麻清醒后6h进流质饮食,避免甜食,防止腹胀。注意询问病人吞咽及进食情况,有无呛咳及吞咽困难,观察发音,有无发音不清,声音嘶哑,以判断有无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损伤。术后1~2d进半流质饮食,术后1周给予普通饮食,宜高蛋白、高糖、富含胶原及维生素饮食,饮食要清淡易于消化且富含营养,以增加患者的抵抗力。

(四)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的观察

颈椎手术由于创伤或刺激脊髓,可出现血肿压迫或水肿反应而致肢体感觉、运动及

括约肌的功能障碍。一般术后24h内为血肿形成期,术后48h为水肿高峰期。应密切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的功能,每小时1次,当出现肢体麻木、肌力减弱时,应立即报告医生予对症处理。牵拉尿管检查膀胱感觉,尿管间断开放,每个班次都要检查并行书面交班。

(五)引流管护理

伤口引流管的护理按时巡视,在引流的过程中防止引流管扭曲、受压及脱出,保持引流通畅,引流袋不可高于置管平面,以防倒流引起感染,每日观察引流液的量、色,引流量一般为80~ml,早期为陈旧性血液,24h后为血清样液体。若引流液色泽鲜红或量增加,或切口敷料渗血多,伤口周围局部隆起,颈部增粗,患者自觉呼吸费力,应考虑为伤口术野出血,须立即报告医生,给予止血处理;若引流液为血清样液且每日增多,应考虑为脑

脊液漏,宜取平卧位或头低足高位。一般术后2d引流量小于50ml,拔除引流管,以利闭合伤口,及时更换敷料。

(六)并发症的防治

1、出血:颈前路术后颈深部血肿危险性大,严重者可引起窒息而死亡,术后24h用沙袋压迫伤口,若出现颈部增粗、呼吸困难、口唇鼻翼扇动等,立即报告医生,必要时在床边拆除缝线,取出血块

2、植骨块脱落:术后勿过早进食固体食物,以免吞咽动作过大。翻身时注意保护颈部,防止颈部过屈位,采用颈托、头颈胸支具等固定,保证固定正确,松紧适宜

3、脑脊液漏:术后局部加压包扎和取仰卧位,一旦发生需大剂量应用抗生素,保持切口敷料清洁,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4、肺部感染:鼓励患者做扩胸及深呼吸运动,有效咳嗽,排痰,经常协助患者变换体位,翻身、扣背、防止肺部分泌物堆积,若分泌物多不易咳出应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2次/d。

5、预防压疮:患者置气垫床,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协助并指导家属每2h轴线翻身一次,骶尾、双踝、足跟等易发生压疮处应勤按摩,每1~2小时一次,5~10min/次。为防止足下垂,床尾设置床档,保持关节功能位。

6、预防泌尿系感染:应在严格无菌条件下选择粗细适宜的气囊导尿管,保持尿路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0ml;会阴部每天用温水擦洗1~2次,尿道口用0.5%碘伏擦拭2次/d,每周更换尿袋2次,术后2~3d即行夹闭尿管训练。拔除尿管后,应鼓励患者自行排尿,最常用的方法为挤压排尿法,即用指尖在腹部膀胱区进行深部按摩,再将双手重叠置于脐下3cm处,然后缓慢用力对腹部进行加压,直至尿液流出。

7、便秘:训练患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指导家属每天顺结肠走形自上而下按摩腹部,若患者不能用力或用力不上时,可带指套帮助掏出粪石,必要时遵医嘱给予泻药或灌肠。

(七)功能煅炼

1、术前训练:①气管推移训练:对患者讲解气管推移训练的重要性,指导患者用自已2-4指的指腹将气管及食管持续地由右向左推移过线,开始用力应缓和,如有不适可休息10-15分钟合再继续,术前3-5天开始,每天3次,每次10-20分钟,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至少每天4次,每次20-30分钟,训练时注意勿损伤皮肤。②深呼吸、有效咳嗽及床上大小便训练。

2、术后功能煅炼:功能锻炼护理为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术后生命体征平稳后即可给上下肢肌肉按摩和关节的被动活动,腰背肌及全身的功能锻炼。肌肉按摩每日3~5次,每次15~30min,关节的被动运动只需少量即可,但每次被动活动范围应达到最大生理范围,但不可超越,以免损伤肌肉和韧带。上肢主要锻炼手的握与捏的功能,恢复肌肉力量,腰背部肌肉进行被动和主动锻炼,指导家属按摩肌肉。下肢主要加强屈髋屈膝及踝关节的肌肉锻炼,以保证下肢负重及行走的功能,锻炼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动为辅,锻炼时四肢置于功能位。

四、健康教育

(一)在病情允许情况下进行呼吸功能康复训练,以锻炼肺功能。翻身按摩时,注意保暖,病室保持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同时鼓励病人多饮水,预防上呼吸道感染而引起咳嗽,全身抵抗力下降。

(二)脊柱不稳定时应限制肩关节、髋关节活动范围。颈椎不稳定者,肩关节外展不超过90°;对不全瘫患者在保持脊柱稳定的原则下,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都应运动,并训练腹肌和腰背肌;手功能的锻炼,如捏、握、夹和持的动作,增加手指的灵活性。

(三)对于上肢功能障碍者,每日可训练病人握东西、系扣子、屈肘、抬肩等力所能及的活动。肢体瘫痪者则应被动活动各关节,并按摩各肌群,每日3-5次,每次15-30分钟,防关节僵直和肌萎缩。

(四)下床前教会病人起床要领(头部保持中立位,缓慢侧卧再起床,不可仰卧或俯卧位起床),防体位性眩晕或颈部用力不当而造成意外损伤。

(五)术后x线片示植骨块融合者可去除外固定进行一下颈部功能锻炼,如左右旋转、与项争力、左右回旋等但要注意。动作宜慢,活动幅度和强度应循序渐进。

(六)对行融合、植骨、人工关节者需颈围固定或石膏固定3个月,防止颈部过度活动,及时治疗咽喉部疾病。睡眠时枕头高度适宜,防止颈肩部受凉。保持颈的正确的姿势。

(七)适当参加体育活动,防止扭伤颈部,选用高度适宜的枕头,颈部适当锻炼,如打太极拳,6个月内勿从事重体力劳动。

加入按科室分类的护士







































南京白癜风
北京哪家治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ff/29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