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眼球垂直径23.0mm,水平径23.5mm.前后径刚出生时约16mm,3岁时达23mm,成年时为24mm.
2.眼球向前平视时,一般突出于外侧框缘12~14mm,但两眼球突出度相差通常不超过2mm。
3.眼球壁(除前部角膜外)分为:外层为纤维膜,中层为葡萄膜,内层为视网膜
4.角膜:位于眼球前部中央,呈略向前凸的透明近圆形组织结构,横径11.5~12mm,垂直径10.5~11mm,角膜曲率半径的前表面约为7.8mm,后内面约为6.8mm,角膜中央厚度约0.5mm,周边厚度约1.0mm分为:上皮细胞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细胞层
5.巩膜:分表层巩膜,巩膜实质层和棕黑板层
6.角膜缘:是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在前房角内可看到如下结构:schwalbe线,小梁网和schlemm管、巩膜突、睫状带和虹膜根部
7.葡萄膜: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由前到后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8.黄斑:视网膜后极部有一无血管凹陷区,解剖上称中心凹,临床上称黄斑。其中央有一小凹,解剖上称中心小凹,临床上称为黄斑中心凹,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黄斑区色素上皮细胞含有较多色素,因此在检查眼镜下颜色较暗,中心凹处可见反光点称中心凹反色。
9.视盘: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x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竖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称视杯或杯凹
10.视网膜脱离: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网膜神经感觉层
11.眼球内容物: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和角膜构成屈光介质
12.房水具有维持眼内组织(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小梁网等)代谢作用,提供必要的营养(葡萄糖、氨基酸等)维持其正常的运转,并从这些组织带走代谢废物(乳酸、丙酮酸等),房水由睫状体通过主动转运(75%),超滤过和弥散等形式产生
13.房水的循环途径:睫状体产生,进入后房,越过瞳孔到达前房,再从前房角的小梁网进入schlemm管,然后通过集液管和房水静脉,汇入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回流到血循环。另有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20%)和通过虹膜表面的隐窝吸收(约占5%)
14.晶状体:形如双凸透镜,位于瞳孔和虹膜后面,玻璃体前面,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的冠部联系固定。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营养来自房水
15.正常平视时睑裂高度约为8mm,上睑遮盖角膜上部1~2mm。眼睑从外向内分: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睑板层,结膜层
16.外直肌:展神经,上斜肌:滑车神经;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动眼神经
17.视路:是视觉信息从视网膜光感受器开始到大脑枕叶视中枢的传导路径。临床上通常指从视神经开始,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到枕叶中枢的神经传导通路
18.眼附属器:眼眶、眼睑、结膜、泪器、眼外肌
18.睑腺炎: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通常将睑腺炎称为麦粒肿。如果是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称为外睑腺炎;如果是睑板腺感染,称为内睑腺炎
20.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以尽量减少瘢痕;内睑腺炎切口常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以免过多伤及睑板腺管
21.睑板腺囊肿: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即通常称为霰粒肿
泪道冲洗1.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畅;
2.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
3.冲洗液自下泪点注入,由上泪点反流,为泪总管、泪囊或鼻泪管阻塞;
4.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狭窄;
5.冲洗液自上泪小点反流,同时有黏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结膜分泌物细菌性结膜炎—浆液状、黏液性,脓性
淋球菌和脑膜炎球菌——脓性分泌物
其他致病菌——黏液脓性分泌物
过敏性结膜炎分泌物呈黏稠丝状
病毒性结膜炎分泌物呈水样或浆液性
由于黏液脓性分泌物可紧紧粘住睫毛,从而使睑缘黏在一起,患者晨间醒来,可出现睁眼困难,提示可能为细菌性感染或衣原体感染
耳前淋巴结肿大病毒性结膜炎的一个重要体征
细菌性结膜炎不可热敷切勿包扎患眼,但可用太阳镜以减少光线的刺激.
细菌性结膜炎治疗上充分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滴眼剂和眼药膏,目前常用(光谱氨基苷类,喹诺酮类药物)如(妥布霉素,氧氟沙星)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70型肠道病毒(偶由A24型柯萨奇病毒)引起的一种爆发流行的自限性眼部疾病,又称“阿波罗11号结膜炎”。
病毒性结膜炎腺病毒,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沙眼病因:是由沙眼衣原体感染所致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导致盲目的主要疾病之一。
表现:1.一般起病缓慢,多为双眼发病,但轻重程度可有不等。
2.沙眼衣原体感染后潜伏5~14天。
3.幼儿患沙眼后,症状隐匿,可自行缓解,不留后遗症。
4.成人沙眼为亚急性或急性发病过程,早期即可出现并发症。
5.重复感染时,并发细菌感染时,刺激症状可更严重,且可出现视力减退。晚期发生睑内翻与倒睫、上睑下垂、睑球粘连、角膜混浊、实质性结膜干燥症、慢性泪囊炎等并发症,可严重影响视力,甚至失明。
我国分期法:
I期(进行活动期)上睑结膜乳头与滤泡并存,上穹窿结膜模糊不清,有角膜血管翳
II期(退行期)上睑结膜自瘢痕开始出现至大部分变为瘢痕。仅留少许活动病变。
III期(完全瘢痕期)上睑结膜活动性病变完全消失,代之以瘢痕,无传染性。
诊断:
1.上睑结膜5个以上滤泡
2.典型的睑结膜瘢痕
3.角膜缘滤泡或Herbert小凹
4.广泛的角膜血管翳
(至少符合上述标准的2条)
角膜云翳:浅层的瘢痕性混浊薄如云雾状,通过混浊部分仍可看清后面虹膜纹理者
角膜斑翳:混浊较厚略呈白色,但仍可透见虹膜者
角膜白斑:混浊很厚呈瓷白色,不能透见虹膜者
角膜炎的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
2.控制感染,减轻炎症反应
3.促进溃疡愈合
4.减轻瘢痕形成
5.散瞳
角膜炎并发虹膜睫状体炎时,轻者可用短效散瞳剂如托吡卡胺眼药水滴眼,炎症严重者可用1%的阿托品眼药水或眼膏散瞳。
糖皮质激素要严格掌握应用的适应症1.使用不当可致病情恶化甚至角膜穿孔。细菌性角膜炎急性期一般不宜使用糖皮质激素,慢性期病灶愈合后可酌情使用;
2.真菌性角膜炎禁用糖皮质激素;
3.对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糖皮质激素原则上只能用于非溃疡型的角膜基质炎
白内障的临床表现:症状:
1.视力下降
2.对比敏感度下降
3.屈光改变
4.单眼复视或多视
5.眩光
6.色觉改变
7.视野缺失
体征:
晶状体混浊
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Emery核硬度分级标准:
I度:透明,无核,软性
II度:核呈黄白色或黄色,软核
III度:核呈深黄色,中等硬度核
IV度:核呈棕色或琥珀色,硬核
V度:核呈棕褐色或黑色,极硬核
交感性眼炎:1.是指发生于一眼穿通伤或内眼手术后的双侧肉芽肿性葡萄膜炎,受伤眼被称为诱发眼,另一眼则被称为交感眼。
2.交感性眼炎可出现与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相似的晚状霞眼底和结节。
正视:1.当眼调节放松状态时,外界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恰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这种屈光状态称为正视
2.若不能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聚焦,将不能产生清晰像,称为非正视或屈光不正
3.近视在调节放松状态时,平行光线经眼球屈光系统后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屈光性近视:角膜或晶状体曲率过大。轴性近视:眼轴长度超出正常范围)用凹透镜进行矫正
散光用柱镜或球柱镜进行矫正。
4.屈光不正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和屈光手术
青光眼:1.是一组以特征性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是其主要危险因素)
2.正常眼压在10-21mmHg。部分患者眼压虽已超越统计学正常上限,但长期随访并不出现视神经、视野损害,称为高眼压症。部分患者眼压在正常范围内,却发生了典型青光眼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称为正常眼压青光眼。
3.正常人一般双眼眼压差异不应5mmHg,24小时眼压波动范围不应8mmHg。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1.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有相应症状和眼前段组织病理改变为特征的眼病。
2.多见于50岁以上老年人,女性更常见,男女比例约为1:2。
3.局部或全身应用抗胆碱药物,均可使瞳孔散大,周边虹膜松弛,从而诱发本病。长时间阅读、疲劳和疼痛也是本病的常见诱因。
4.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临床表现:临床前期,先兆期,急性发作期,间歇期,慢性期,绝对期
5.与急性虹膜睫状体炎鉴别诊断:1.角膜后沉着物为棕色色素而不是灰白色细胞2.前房极浅3瞳孔中等扩大而不是缩小4虹膜有节段性萎缩5可能有青光眼6以往有小发作病史。急性虹膜睫状体炎一般无角膜上皮水肿,眼压也常常偏低。
青光眼用药原则:
1.正常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为2:3,因动脉痉挛或硬化(铜丝、银丝样改变)而变细,管径比可达1:2或1:3。
2.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病因:动脉粥样硬化,中央动脉痉挛,中央动脉周围炎,外部压迫,凝血病,栓子栓塞。
3.临床表现:患眼视力无痛性丧失,视网膜弥漫性混浊水肿呈苍白或乳白色,中心凹樱桃红斑。
4.视网膜静脉阻塞表现为视网膜静脉迂曲扩张,内出血呈火焰状,沿其分布,视盘和视网膜水肿,黄斑区尤为明显。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定义:
微血管细胞损害—微血管扩张,微动脉瘤、渗漏—微血管闭塞—无灌注区形成—视网膜缺血缺氧—增生性病变。
分级:
非增生性
1以后极部为中心,出现微动脉瘤和小出血点
2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3出现白色棉绒斑和出血斑。
增生性
4眼底有新生血管或玻璃体积血
5眼底新血管和纤维增殖
6眼底新生血管和纤维增生,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小动脉对系统性高血压的基本反应是收缩。
HRP分为四级:
1主要为血管收缩、变窄。
2主要为动脉硬化,
3主要为渗出,可见棉絮斑、硬性渗出、出血及广泛微血管改变
4.3级基础上,伴有视盘水肿和动脉硬化的各种并发症。
感谢15级临本学姐无私分享!
扫码分享重点
陈丹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