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小炒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小炒」→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初步核算,年我国GDP达到万亿元,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毕竟,我们的初中政治课本上写的是“年GDP达到10万亿元,力争年比年翻两番”。很显然,我们大大超过了目标。但是,与官方的庆贺不同,民间的反应是比较淡定的,甚至有很多揶揄之声。1GDP是什么?GDP是流量,不是存量。什么意思呢?小炒用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解释。现在有一栋房子,年全款买的,价值万。如果在年这个房子完全是闲置的,没有任何交易,没人住、没交水电、没维修……没有任何一笔交易是与该房子有关的。那么,这栋房子在年创造了多少GDP呢?0!如果房子在年交了0元水电费,那么它就创造了0元GDP;如果另外一人用万买下了,那么它就创造了万元GDP;如果租给别人收了1万元租金,然后又翻修了5千元,那么它就创造了1.5万元GDP。所以,一项资产计入GDP,它一定是有生产消费活动的,有交易行为产生的。也就是,必须有交易现金流发生在它身上。那么,大家就能明白,为什么有些地方的道路一直在修?而且修完了立马坏掉了重新再修?如果还不是很明白,我就再举一个很粗俗的例子。两个人看到一堆牛屎。甲跟乙说:你吃一口,我给你10万。看在钱的份上,乙吃了,并收了钱,但过了一会了,乙觉得心中不爽,就跟甲说:你吃一口,我也给你10万。刚好甲有点心疼钱,就吃了一口。于是,这堆牛屎就创造了20万元GDP。甲和乙的钱都没变化,白白吃了两口牛屎,但他两各创造了10万元GDP。所以,GDP衡量的不是资产数量的多少,而是资产交易的活跃与否,它反映的不是一个国家有多少资产存量,而是存量资产产生的交易流量。看到这里,大家就能明白,苏联解体后,为什么俄罗斯GDP会雪崩?资产都在那里,但没了生产和交易。90年代初,香港小小的弹丸之地,其GDP可以占到大陆的30%。再比如,我们的房地产总量是万亿,相当于欧美日之和,但我们的GDP是欧美日之和的30%。理论上,我们只需要把全国的房子推倒重建一遍,就能立马赶超西方。好,现在知道了GDP是流量后,我们再看看,中国的万亿GDP,是怎么创造的?小炒从两个角度来分析。2三个产业首先从最前端的生产角度来看,也就是,产生GDP的这些资产流量是哪些“牛屎”创造的?最简单的,就是划分为一、二、三产业,也就是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关于这个产业比例,必须要说明一点:GDP潜力的释放,主要靠的不是工业,而是服务业。一个人吃多少粮食、开多少车,上限很明显的,但服务业的上限就很高了。我一年就开一辆车,但汽车美容、汽车旅行,这个就可以一年进行很多次。商业企业很难刺激一个人买两辆车,但比较容易刺激一个人每月来一次汽车美容和汽车旅行。反映到就业上,服务业带来的就业数量,肯定远超农业和工业。用个不恰当的比方,农业填饱肚子,工业让我走路更快,服务业让我梦想无极限。当然,农业和工业是基础,只有吃饱喝足走得快了,才会想到浪迹天涯。由于年GDP的具体数据还没有出来,我们就用年数据来分析。我国年GDP是99.1万亿元,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分别占比7.1%、39.0%和53.9%。从这个比例来看,这是一个标准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现在是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很多人喜欢拿工业化来做文章,实际上,工业化只是个基础,从GDP的潜力来看,最重要的不是工业化,而是工业化之后的后工业化(服务业化)。贫穷国家,农业占比在20%左右,服务业占比40%左右,工业占比跟我国现在差不多,比如老挝、缅甸。人均GDP与我国差不多的发展中国家,比如马来西亚和俄罗斯,三产业的分布比例,跟我国都差不多。越南这个起步较晚的邻居,农业占比在15%左右,明显高于我国;服务业占比45%左右,明显低于我国;工业占比跟我国差不多。所以,一个国家的经济起步,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降低农业占比、提高服务业占比,而工业占比往往不会变化太多。我国年工业占比与年一样,都是47%,但农业占比从30%猛降至10%。像墨西哥、巴西这些在中等收入水平待了很多年的拉美国家,以及波兰、捷克这些东欧准发达国家,服务业占比普遍在2/3左右,工业占比普遍低于1/3。发达国家呢?服务业占比基本在70%以上,工业占比1/4左右。一个中等收入国家进入到发达国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降低工业占比、提高服务业占比,而降低农业占比的空间很有限。所以,你看,“贫穷-发展中-发达”这个过程中的两个发展阶段,实际上是分别把农业占比和工业占比切割到服务业上。印度就比较奇葩,放弃工业,大力发展服务业,越过了发展中国家的阶段,直接进行“贫穷-发达”的历史过程。年农业、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分别是15%、25%和60%,作为人均GDP美元的穷国,印度在不降低农业比重的情况下,直接把工业占比切割到服务业上。这就是印度人挂满火车头的原因,也是我不看好印度的原因之一。下图是我国近十年的产业结构比例变化图。以年为分界点,-年,我国的服务业占比提升是农业占比降低带来的,而工业占比还略微提升了,达到47%。年至今,我国工业占比降低8个百分点,服务业占比提升11个百分点。还是前面说过的那个观点:经济发展,就是把农业占比和工业占比切割到服务业上,前期切割农业,后期切割工业。我国的工业占比降低,就是从年开始的。从这方面讲,我国GDP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说明我国处于发展中国家的后半程,开启向发达国家的征程。3三驾马车我们再从最终端的消费角度来看GDP,也就是,“吃牛屎”的甲乙丙丁都是哪些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外贸。GDP=投资+消费+贸易顺差我们可以简单地这么理解,有钱人投资,广大群众消费,外国人贸易顺差。“吃牛屎”的就是这三拨人。一般国家发展经济时,都是投资和贸易顺差拉动,政府负责投资,发达国家负责购买,广大群众消费能力不够,喜欢存钱。20世纪初的美国、21世纪初的中国,都是这样。随着经济的逐步繁荣,老百姓的存款日渐丰盈,他们的消费能量才开始释放出来。只有老百姓开始大量消费时,这个国家的经济才算步入正轨。不管是投资还是贸易顺差,都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交易行为。一个国家的企业数量与总人口数相比,那是天壤之别,这就意味着两者之间的需求量和需求多样性不在一个量级。所以,无论是讨论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在多大程度上走向正循环,还是分析全民有没有分享到经济成果,消费都是一个很好的衡量指标。根据统计局年统计年鉴,年,消费支出占GDP比重55.4%。消费包括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我国的居民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在70%左右。年,居民消费占GDP比重是:55.4%*70%=38.8%。我们这个居民消费比重是个什么水平呢?先横向比较。美国经济主要是靠消费拉动的。美国年的消费支出达到了17.6万亿美元,占了美国GDP总量的82%,其中居民消费支出14.6万亿美元,占GDP总量的70%。日本的居民消费比重,在地产泡沫破灭后,缓慢上升,如今稳定在60%以上。与美国相同,居民消费是拉动日本经济增长的绝对主力。可见,我们的居民消费水平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明显。我们重点来看发展中国家,用人均GDP1万美元左右的俄罗斯、马来西亚和墨西哥做对比。俄罗斯年的居民消费支出为0.83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49%,显著高于我国;马来西亚年的居民消费支出为0.24万美元,占GDP比重为64%,发达国家的水平;墨西哥年的居民消费支出为0.81万亿美元,占GDP比重为64%,发达国家的水平。可见,即便是与同水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的居民消费水平也是明显落后的。起步较晚的新兴国家越南,年的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居然达到了68%!这个差距有点大,我挺吃惊的。我试着想找几个居民消费水平比我们低的国家。在有公开数据的邻居国家中,我居然一个也没找到。柬埔寨70%、老挝64%、泰国56%……我不死心,然后找到了中亚和中东。乌兹别克斯坦50%、土耳其57%。非洲有没有?阿尔及利亚43%,有点接近了,博茨瓦纳53%,尼日尼亚、乍得、刚果、苏丹……卧槽,还是没找到。对于这个结果,惊呆之余,我是难以接受的!(查询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