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对新生儿只检测其红细胞抗原,即只进行正定型外,临床常规检测ABO血型,必须正反定型,正定型是检测红细胞抗原,反定型是检测血清中抗体,判定ABO血型,结果相符。病人或者献血者(待输血液)ABO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合,要详细记录实验,不能确定ABO血型,记录该标本血型结果有疑问。如果是待输血的标本,该袋血就不能发出使用,应换一袋正反定型相符的血液,或者在时间允许情况下,重新进行试验,如确定是否试验操作错误等原因,即已经明确该袋血ABO正反定型相符,可以重新考虑使用该袋血。除此之外,不管是什么原因,只要是ABO正反定型不符的血,都不能用于临床输血。如受血者(病人)标本ABO正反定型不符,必须首先为该受血者准备RhD同型的O型血,以应病人治疗急需。然后进行研究,查找该受血者ABO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
ABO血型正反定型结果不相符合的原因
可能是因为实验操作者本身技术上的错误所造成,也可能是由受检的血液标本问题所致。
(1)实验者操作或技术错误
1)假阴性结果:
①试管中没有加入抗体试剂或血清,只加入了红细胞。
②没能识别溶血也是阳性反应。
③血清或试剂与红细胞比例不当。
④离心速度、时间不够。
⑤使用了失效的或错误的抗体或/和红细胞试剂。
⑥试验结果记录和解释错误。
2)假阳性结果:
①离心速度过大和离心时间过长。
②使用了受到细菌污染的抗体试剂、红细胞试剂或生理盐水。
③使用不干净的玻璃试管等试验器皿。
④试验结果记录和解释错误。
(2)血液标本的问题
1)纤维蛋白聚集的红细胞小凝块被误认为是血液凝集,或血浆标本或未完全消除纤维蛋白影响的的血清标本,易出现小凝块,可能被误判为红细胞凝集。
2)出现混合视野凝集现象,病人血液中不只是一个ABO血型的红细胞,如将O型红细胞,或O型造血细胞输给A型人。病人接受了ABO血型不相容的骨髓细胞移植,并产生了耐受。比如,A型病人接受了O型人的骨髓后,血循环中有O型红细胞,但血清中只存在抗-B。病人近期接受了大量ABO血型相容但不同型的红细胞,如非O型人接受了O型红细胞,或骨髓移植病人血液循环中有多于一个ABO型别的红细胞。
3)出现混合视野凝集现象,是因为某些遗传性的异常,如A3亚型红细胞,非同卵双胞的嵌合红细胞。
4)非正常的红细胞凝集反应现象,如获得性B抗原红细胞、B(A)、cisAB等。
5)近期输用了血型不相容的血液成分,以及大量血浆置换的病人血清中都可能出现意外抗体。该血液成分中抗体含有不相容的ABO抗体,如A型病人输用了O型人的血小板制剂,同时病人也获得了血小板制剂中血浆成分中的抗-A。近期接受了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制品,或者含高浓度高效价ABO抗体的其他血浆或血液制品后的病人血浆中也含有非相容性ABO抗体。
6)血清样品中含有抗-A、抗-B以外的其它红细胞抗体,反复输血及多次妊娠史的人血清中可能含有的ABO血型以外的同种异型抗体,如完全抗体抗-M使M抗原阳性的反定型试剂红细胞都凝集。有些人血清中含高效价冷自身抗体抗-I,或冷同种异型抗体抗-M与抗原阳性的反定型红细胞在4℃发生反应。
7)ABO抗原性表达弱或太弱,ABO亚型红细胞和ABO基因变异的个体红细胞,或一些患白血病或其它恶性疾病的病人红细胞,应用抗-A、抗-B试剂未能出现预期的强阳性凝集反应,或没见阳性凝集。
8)4~6月龄内婴儿的血清ABO抗体是阴性或很弱。一般对婴儿不检测血清ABO抗体反定型,因为婴儿不仅是抗体弱,而且其大部分抗体是是被动地来自母体。婴儿在3至6个月才开始生成自己的ABO血型抗体。
9)血浆或血清标本中有PH值依赖型的自身抗体,在反应液中EDTA作用下与红细胞出现假阳性凝集反应,或出现钱串状聚集红细胞。
10)血清中有不正常浓度和不正常比例的大分子蛋白成分,或者是血液中高分子蛋白增多引起非特异凝集,可能出现缗钱状红细胞非特异性聚集现象。
使用未洗涤的红细胞标本,悬浮红细胞的血清或血浆中含高浓度A或B血型物质,中和了抗体试剂,出现了假阴性反应。
11)使用未洗涤的红细胞标本,悬浮红细胞的血清或血浆中含有针对抗-A、抗-B试剂中染色剂或其它成分的抗体,引起假的阳性反应。
12)使用未洗涤红细胞、血清中会有非正常的高浓度蛋白质,或者病人输用了大分子溶液,都可能出现非特异凝集。脐带血中Wharton氏胶也可能导致脐带血红细胞发生非特异凝集。
13)病人血清中高活性、高浓度冷自身抗体严重致敏(包被)自身红细胞,以至自发地发生凝集,而不是抗体试剂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作用所致。
14)异常高效价的补体结合抗体抗-A、抗-B,可能促进大量的C1结合到红细胞膜上,遮蔽了红细胞A和B抗原位点,以致凝集反应不能发生,已有文献报道这种现象发生在无EDTA的血清标本的ABO反定型试验。
15)因治疗需要在无菌环境下生活的儿童,有些血液中缺少抗-B抗体。
16)免疫抑制疾病或经免疫抑制治疗的病人血清中ABO抗体减少或消失。老年人随年龄增高,生理性的ABO抗体减弱。
17)接受马科动物提纯的免疫球蛋白制品治疗的病人,有的缺少抗-A抗体。
18)继发于遗传性免疫缺陷症,或因疾病治疗出现了严重的低伽马球蛋白血症,或者因多次血浆白蛋白置换治疗,病人血浆中抗体被稀释也可产生低伽马球蛋白血症。
19)红细胞多凝集现象,遗传性或获得性红细胞膜改变,隐蔽的自身抗原暴露,也称T-激活红细胞,因为人血清中都含有这些暴露的抗原的自然发生的抗体,故ABO血型相容的血清和T-激活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单克隆抗体血型试剂不发生这类反应。
20)血清标本中如果含有试剂红细胞保护剂成份相应的抗体,则可能发生与ABO血型抗原抗体反应无关的红细胞凝集反应。
正反定型不符的原因查找和处理
(1)基本程序
首先重复试验,如果先前试验中红细胞悬浮在血清或血浆中,则改为洗涤后的红细胞并悬浮在盐水中,进行重复试验。如果重复试验仍是正反定型不符,则继续下列试验:
1)重取标本:重新采集献血员和受血者的血液新鲜标本,这样可能解决标本采集或标记的错误或原标本受污染所致的错误结果。
2)查询病人既往史,输血史,骨髓移植史和用药史等。
3)多次洗涤标本红细胞或试剂红细胞,除去可能引起意外阳性反应的血浆中的或试剂红细胞保存液中化学成分。应换用新配制的或确定为无细菌污染的生理盐水洗涤悬浮红细胞。
4)应用抗-AB,抗-A1或抗-H检测红细胞。
5)如果怀疑血清中有抗-A1,则用数份A1和A2红细胞标本进行检验。
6)分析O型筛选细胞检测结果,确定是否是同种异型或自身冷抗体干扰正反定型结果。
7)室温孵育30分钟后,离心观察凝集结果,能检测弱的抗原抗体反应,但要用O型和自身红细胞做对照,以排除抗-I或抗-H等抗体的干扰。抗-I和抗-H是对绝大部分成人红细胞都反应的凝集素。
(2)ABO抗原弱或缺失所致正反定型不符合
合格的抗-A和抗-B试剂检测A和B型人红细胞,正定型绝大多数检测都呈3+和4+的凝集强度;反定型血清用合格的试剂红细胞检测绝大部分呈2+至4+的凝集强度。正反定型不相符结果表现为没有出现应该出现的凝集,或出现不该出现的反映格局;对于反应的凝集强度低的标本,也要引起警惕,分析原因,而没有分析清楚原因的献血员(待输血液)应该被认作是非正常红细胞,避免作为合格血液。例如某人血清对B红细胞试剂呈强凝集,对A红细胞不凝集,但其红细胞又不被抗-A和抗-B试剂凝集,该人可能是A血型人。具有某些遗传变异基因的个体或者某些相关疾病的病人红细胞都可能表达很弱的A或B抗原。有助于增加对这些弱抗原检出的方案有:
1)将抗-A,抗-B和抗-AB试剂与洗涤过红细胞在室温孵育30分钟,可以增强抗体与少量抗原的结合。在4℃的孵育可能进一步增加抗体的结合。但一定要严格查看和遵照试剂的使用说明书,可能所要求的是相反的使用温度,该厂家试剂不能在低温度,而相反要求在较高些温度下使用。
2)酶处理病人红细胞:木瓜酶、无花果酶和菠萝蛋白酶处理红细胞能够增强抗-A、抗-B反应。有时,对经酶处理过的红细胞,经室温30分钟孵育抗-A、抗-B才能够反应。同时必须设立对照:酶处理O型细胞,以确定ABO反应特异性。
3)用人血清抗-A、抗-B进行吸收放散试验检测红细胞弱A和弱B抗原。不是所有单克隆抗体试剂都适宜做吸收放散试验,只有已经经过系统验证的单克隆抗-A、抗-B(明确其细胞株名)才能应用于此试验。抗-A1植物凝集素不适于做吸收放散试验,因为放散液中较高浓度植物血凝素能够引起非特异性反应。本试验要同时做O型血吸收、放散试验作为对照,如果O型血放散液也与A和B型血凝集,则病人红细胞放散液与A和B血的凝集反应无关,结果无效,这是ABO系统以外的反应。
4)检测唾液中A、B和H血型抗原物质和检测Lewis血型,也有利于分析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
正定型的意外反应结果
如果反定型结果正确,与正定型结果出现不符时,其原因可能是ABO基因变异的结果,或者是与ABO基因无关的问题,可以考虑,但不应局限于以下五种情况:
(1)获得性B红细胞
血清与B型、AB型红细胞反应很强;红细胞与抗-A试剂反应很强,同时与人血清抗-B出现很弱凝集反应,提示该人红细胞有获得性B抗原。一些细菌的脱乙酰基酶使A型抗原表位单糖N-乙酰半乳糖脱乙酰,使之成为半乳糖胺,类似于B型抗原表位的半乳糖,即该半乳糖胺为获得性B抗原表位,也只有A型人红细胞能出现获得性B抗原,确定A型红细胞出现获得性B抗原的条件和根据有下列几点:
①检查病人的诊断,获得性B抗原红细胞出现常常有肠道细菌能够进入血循环的疾病,但是也发现过无任何疾病的献血者出现了获得性B抗原红细胞;
②获得性B红细胞常常同时有T和Tn等多凝集红细胞出现;
③病人血清检测自身红细胞,本身抗-B不与自身红细胞上获得性B抗原反应,不出现凝集反应;
④与某些单克隆抗体抗-B试剂凝集,与另一些单克隆抗-B试剂不反应,这根据有关的单克隆抗体特征而定,一般生产厂家要加以说明;
⑤调整人血清抗-B试剂PH至6.0时,即不与获得性B细胞反应,酸化的单克隆抗体试剂(PH6.0)也减少或消失与获得性B红细胞反应;
⑥如果病人是分泌型,其唾液只含有A物质和H物质,而无B血型物质;
⑦使用乙酸酐(aceticanhydride)处理获得性B红细胞,能够明显减弱其反应性,而正常B红细胞则不受此影响。在乙酸酐处理获得性B红细胞同时,A抗原性增强。
(2)获得性类A抗原
造血干细胞的体细胞突变可以造成部分红细胞持续性Tn抗原激活(Tnactived),Tn的抗原表位是N-乙酰基半乳糖胺,类同A抗原。O型和B型红细胞Tn激活后,表现如同获得性A抗原,与人血清和部分单抗抗-A试剂反应。A基因编码的酶生成的正常的A抗原与该类A抗原(Tn)之区别为,可以用蛋白酶降解Tn分子,消除与抗-A反应性,而正常A抗原不受影响,或是增强反应。应该强调,Tn激活同T激活一样,所引起的血凝为最多的凝集现象之一。Tn属红细胞隐蔽抗原,正常情况不暴露,在病理理情况下隐蔽抗原暴露,而人血清中都会有自然发生的抗-Tn和抗-T,因此,红细胞隐蔽抗原暴露后与ABO所有血型的血清标本或人血清血型试剂都会出现凝集反应。
(3)混合视野凝集
偶尔在标本中存在确切的两群红细胞,即标本中一部分红细胞凝集,另一部分不凝集,呈混合视野凝集。这种现象可因几种原因发生:非O型人近期输用了O型血;病人接受了与自己ABO血型不一样的骨髓移植;来自嵌合体的单合子的相嵌红细胞(mosaicRBC)或者双合子的交移体红细胞(chimaeras)。由于输血所致的混合视野凝集现象只能持续到输入的红细胞存活期结束;骨髓移植后,混合视野凝集现象在病人自身红细胞生成结束消散,也可能持续存在;有相嵌和交移红细胞的人混合视野凝集持续终生。A3细胞与抗A试剂应呈典型的混合视野现象,当凝集的细胞被除去后,再加入抗-A1试剂,原未凝集的红细胞仍出现混合视野凝集现象。
(4)抗体包被红细胞
患新生儿溶血病(HDN)婴儿,或处在自身免疫或同种异体免疫状况的成人,其红细胞严重地包被IgG抗体分子,与含有一定蛋白浓度的试剂产生凝集,经常是蛋白浓度18%~22%的抗D试剂和蛋白浓度6%~12%的抗-A、抗-B试剂发生这种自发凝集,在45℃进行放散试验,可以从红细胞上解离掉这些抗体,此后,即可用抗-A、抗-B很容易地检测这些红细胞血型。
含冷抗体IgM自身凝集素的红细胞标本在盐水中也发生凝集,这类冷抗体可能由37℃孵育和37℃洗涤被清除掉,也可由DTT等巯基化合物消除掉。
(5)B(A)表型
此型人具有B基因和特别高水平的半乳糖基转移酶,该酶却能转移A型决定基糖,N乙酰基半乳糖至岩藻糖分子上。应用一般的人血清和大多数单克隆抗体ABO血型试剂,检测B(A)型人为B型,而再用某些抗A的单克隆抗体(如MHO4)检测,却出现弱的凝集反应,不同细胞株的抗-A单克隆抗体,对B(A)型红细胞出现不同反应格局,大部分不出现凝集,少数的单抗出现弱反应,一般都弱于2+,凝集块很易消散。B(A)型人血清对A1和A2红细胞都凝集,而其它A血型人血清中可能凝集A1红细胞,却不凝集A2红细胞,AB型中A抗原血型(AsubB)人的血清中有N-乙酰基半乳糖酶,而B(A)型人则无此酶。应用两类抗-A单抗,即会有凝集B(A)和不凝集B(A)的单克隆抗体试剂,可以区分B(A)表型所致的ABO正反定型不合。在临床输血工作中,受血者B(A)型人要以B型人对待。
反定型的意外反应结果
如果正定型正确,而检测血清中抗-A、抗-B,即反定型出现意外结果,或出现明确错误的凝集反应,可以按以下步骤分析和进行实验。
(1)抗体太弱或消失。免疫抑制病或经受免疫治疗的病人血清;新生儿血清;以及正常的老年人血清都可能抗-A、抗-B很弱,甚至消失。因此,要注意病人的年龄和诊断。
(2)非正常高浓度的抗-A、抗-B可以引起前带现象,导致错误的阴性反应。将血清稀释或用EDTA(2.5%)处理血清,可消除前带现象。
(3)A2、A2B人血清中可能有抗-A1,其他ABO亚型人的血清也可能凝集A1试剂红细胞。
①取A1、A2、O型红细胞各3份标本,只凝集A1型的3份标本,与A2、O型的6份标本均不凝集的血清含抗-A1。
②用适当稀释的抗-A1植物血凝素(Dolichosbiflorus),或经吸收过的B型人血清确定A2、A2B人红细胞(不凝集)。
③绝大部分抗-A1在低于30℃时反应,被认为是无临床意义。而有些受血者血清中抗-A1在37℃凝集A1红细胞,此A1是有临床意义的。该受血者只能输用A2和O型红细胞。
(4)冷自身抗体,如抗-I、抗-IH抗-IA和抗-IB,这些强反应性冷自身抗体在室温(20~24℃)也可以凝集所有成人红细胞,包括自身红细胞和试剂红细胞。一般冷自身抗体弱于血清中抗-A和抗-B。血清中自身冷抗体影响到反定型试验的结果判断时,可以采取以下方法先消除冷自身抗体活性:
①将血清和试剂红细胞分别在37℃孵育,在37℃混合及又在37℃温度下判读凝集结果。弱反应性的lgM抗-A或抗-B可能在此温度不反应,因为37℃超过这些抗体适宜的反应温度。
②应用“冷自身吸收方法”去除血清中冷自身凝集素,然后用A1和B型试剂红细胞检测。
③应用0.01MDTT处理过的血清进行定型检测。
(5)在室温下做正反定型试验,血清中如含有抗-P、抗-M等,可能出现意外的凝集反应干扰ABO血型判定。
①用O型筛检试剂细胞和O型谱细胞试剂筛检,如与其中的细胞发生凝集,则该血清含ABO血型以外的同种异型抗体;如果O筛细胞和谱细胞试剂均为阴性,再随机取10人份O型红细胞标本,分别检测,如有凝集发生,仍可初步判断为含ABO以外的不规则抗体,如仍不凝集,只要正定型已明确的ABO型别,而血清中与初次检测的红细胞试剂或随机取的标本重复试验仍有意外反应,则不能排除该血清中含ABO血型外不规则抗体。
②对初步判断和不能排除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清,要经系统地鉴定,确定其特异性,选择对该不规则抗体阴性的A型和B型红细胞进行反定型。对该受血者,一定经过包括抗人球蛋白试验内的、至少两种方法的交叉配血试验,选择合适的(结果为阴性)的红细胞进行输血。
(6)某些病人因血浆蛋白过高或静脉输用了大量大分子药物等原因,血清蛋白浓度或成分异常,引起体外试验中使试剂红细胞发生聚集,类似凝集现象,如典型的钱串状红细胞簇(rouleaux)现象。将血清用生理盐水稀释3倍可以消除这种现象,或应用盐水替换技术纠正这种现象。
以上内容均出自《微柱凝胶免疫技术在疑难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李凌波陈维佳主编)》。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