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每年杀死40万人,被诊断时往往

导读

肝炎,一种以疲劳、食欲不振、呕吐为特征的疾病,在旧约中被提及,并且在多年前被希波克拉底准确描述。然而,直到上世纪初,医生才明白这种疾病影响肝脏,且绝大多数病例是由于感染引起。在五种不同的病毒导致的肝炎中,丙型肝炎病毒(HCV,HepatitisCvirus)的发现是猎捕这些病毒中最扣人心弦的篇章之一。据WHO统计,全世界有超过万的慢性丙肝患者,每年有40万人死于丙肝,这使得丙肝成为和疟疾、艾滋病、结核一样显著的全球健康问题。——摘选自诺贝尔奖委员会,年本文作者:Lingard年,埃及。医院血库的一次血清学检测,竟统计出13.6%的志愿献血者感染丙肝病毒。与其他国家相比,整整高出5~35倍。[1]四年后,埃及全国HCV感染率调查又显示:全国平均感染率为24.8%,感染率最高的省份甚至达到了38%,62%的省份感染率超过20%。但同年,WHO预计的全球平均感染率仅为3%。[2]如此诡异的高感染数据,被追溯到几十年前的一场浩劫——埃及血吸虫病大暴发。针剂滥用血吸虫,在埃及已存在至少年。[3]历来,尼罗河流域就是血吸虫病的高发地区,这与血吸虫需要特定的螺类作为中间宿主有关。血吸虫生长周期图片来源:美国CDC年,流行病学家J.AllenScott发表了埃及血吸虫病的第一次全国流调结果:万的农村人口中,有万人感染了埃及血吸虫,万人感染了曼氏血吸虫,万人同时感染了两种血吸虫,万人至少感染一种血吸虫。而在血吸虫感染率最高的尼罗河三角洲东北部,埃及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的感染率都高达60%,有85%的人感染了至少一种血吸虫。[4]年,有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血吸虫病的有效疗法:多次静脉注射酒石酸锑钾。[5][6]这一疗法也被引入了当时血吸虫病患病率最高的埃及。于是,上世纪50~80年代,埃及卫生部开展了全民抗血吸虫病治疗——通过大规模的社区筛查活动,向在粪便或尿液中检测到血吸虫虫卵的每位患者,提供一疗程10~12剂的酒石酸锑钾静脉注射。自年至年,埃及平均每年为25万名患者注射超过万剂,累计注射了3万剂。而几乎每个患者都进行了多次注射,据统计,六十年代每个患者的平均注射次数为9次。[7]WHO曾在年的一份报告里详细描述过这个开展得如火如荼的项目,问题就出在这里:病人按体重和适当剂量分组,排队等候注射;熟练的医生上午9点20分开始注射,到上午10点10分完成了次注射;这种令人印象深刻的操作正在埃及各地以不同的节奏重复着;用过的注射器放在一个「待清洁」的托盘中,护士将注射器从托盘中取出,冲洗并煮沸一两分钟。等到注射器冷却后,就会抽取一定量的药物,然后将其放入「已清洁」的托盘中;通常有20到30个注射器在轮流使用。[8]终于,这场消灭血吸虫的运动初步取得成效。九十年代初,埃及地区血吸虫病患病率明显下降。埃及消灭血吸虫运动前后血吸虫感染率对比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然而,山的一面向阳,另一面背阴。随着血吸虫病患病率的下降,另一个隐患却被悄悄埋下——丙型肝炎感染——反复使用的注射器,正是罪魁祸首。受限于当时的科研水平,这一问题直到九十年代初才被发现。病毒猎手其实,早在公元前四百年左右,希波克拉底就首先描述了黄疸(「ikteros」),并伴有病毒性肝炎的症状,还观察到了肝的硬化,命名为「kirros」。但遗憾的是,接下来的多年里,人们对黄疸病因的了解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直到18世纪末,出现了多次人血清污染疫苗,导致疫苗接种者中爆发肝炎的事件,人们才意识到人血清中存在着某种可以传播致黄疸的因子。二战期间及之后的研究,科学家们将肝炎分为两类,第一类通过粪口传播,称为甲型肝炎或传染性肝炎,第二类通过血液传播,称为乙型肝炎或血清性肝炎。[9]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NationalInstitutesofHealth)的巴鲁克·塞缪尔·布隆伯格(BaruchSamuelBlumberg)发现了「澳大利亚抗原」。尽管这一发现发生在与病毒性肝炎完全无关的研究过程中,但布隆伯格和他的团队对它的研究从未停止,直到它最终被确定为乙肝表面抗原(HBsAg)。[10]布隆伯格也因此获得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布隆伯格团队庆祝获得诺贝尔奖图片来源:美国国家科学院在布隆伯格的研究团队中,有一名年轻的医生,叫哈维·詹姆斯·阿尔特(HarveyJamesAlter)。七十年代中期,阿尔特和他的研究团队发现,大多数输血后肝炎病例不是由甲型肝炎和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通过进一步的研究,阿尔特证实了这种新型肝炎的存在,并命名为「非甲非乙型肝炎」。年,Chiron公司的迈克尔·霍顿(Michael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通过克隆病毒RNA片段为cDNA片段,并将cDNA片段拼接在一起,得到了病毒的基因组,与黄病毒相似。自此后,这一病毒被正式命名为丙肝病毒。[11]与病毒的发现一同公布的,还有这种新型肝炎的筛查方法。[12]但是,霍顿公布的病毒基因组序列并不完整,这样有缺陷的病毒并不能在人或动物细胞中进行复制。年,查尔斯·摩恩·莱斯(CharlesMoenRice)和他的同事们又发现了丙肝病毒末端的缺失序列,这一序列在病毒复制种起到关键作用。次年,他们证明全长的丙肝病毒能够感染细胞并导致肝炎。[13]这项研究奠定了丙肝病毒体外培养技术建立的基础。至此,丙肝病毒的发现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块拼图。年,阿尔特、霍顿和莱斯因为发现丙肝病毒,而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黎明将至只不过,即使彼时丙肝病毒的序列已明确,却并不意味着治疗是明朗的。面对数目庞大的HCV感染者,丙肝治疗方案在历史长河之中不断摸索。丙肝治疗时间线(IFN:干扰素;RBV:利巴韦林;PEGIFN:聚乙二醇干扰素;DAA:直接抗病毒药物)图片来源:参考文献年,NIH开展试点研究,将对乙肝有明显疗效的干扰素用于丙肝早期治疗。经过24周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Sustainedvirologicalresponse)约为6%。达到SVR在后来被视为病毒学治愈的标准,因为几乎所有达到SVR的患者保持无病毒血症数十年,且有着极好的长期预后。[15]90年代,科学家将干扰素治疗时间延长至48周,SVR提升至16%,加入利巴韦林双药治疗后,24周的SVR为34%,48周的SVR为42%。这个新的治疗方案在1年被FDA批准。[16]但是,由于流感样症状、抑郁症和骨髓抑制等明显的副作用,这种治疗方案耐受性差,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减量甚至停药。[17]年,在一家名为Pharmasset的小药厂工作的科学家迈克尔·索菲亚(MichaelJ.Sofia)和他的团队发现,化合物PSI(Pharmassetsmallinhibitor)-有着强效的抗HCV活性,主要机制为抑制HCVNS5B(依赖于RNA的RNA聚合酶)。[18]年11月,嗅觉敏锐的吉利德公司就以亿美元的天价买下Pharmasset这家只有82名员工、年亏损美元的公司。此时,PSI-甚至尚未完成三期临床试验。事实证明,这个胆大的决定是明智的。随后的关键试验表明,PSI-与干扰素和利巴韦林相结合,用于丙肝病毒基因型1,4的患者,以及使用PSI-加利巴韦林用于基因型2,3的患者,在12~24周治疗方案中,可以使80~95%的患者达到SVR。这些治疗随后年获得FDA批准,是丙肝治疗的一个巨大的突破。[17]为了纪念索菲亚的巨大贡献,PSI-被重新命名为Sofosbuvir(索磷布韦)。之后,「吉二代」(索磷布韦/来韦派迪),「吉三代」(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等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Direct-actingantivirals)相继上市。其中,「吉三代」改善了泛基因型治疗的效果,经过12周的治疗,除基因型3外,99%的所有基因型患者都获得了SVR(基因型3为95%),包括肝硬化患者。这种组合非常安全,没有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于年6月获得FDA批准。[17]暗夜依旧当药物作用效果逐渐变好的同时,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就像丙肝病毒序列明确并不意味着治疗明朗,治疗明朗也同样不能为患者的生存质量代言。我们都知道,我国是乙肝第一大国,不少国人谈乙肝色变。但可能较少人知道,我国同样是丙肝第一大国。WHO年发布的世界肝炎报告表明,年,全世界约有万的慢性丙肝患者,但仅有20%的患者知道自己感染了丙肝,约有40万人死于丙肝,大部分是由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19]年,同样是WHO的数据,中国约有万慢性丙肝患者,占世界总数的1/7。[20]与乙肝类似,丙肝主要通过血液传播。但和乙肝相比,丙肝更难被发现,因为大多数HCV感染者在急性期及慢性感染早期症状隐匿。大量腹水和静脉扩张的肝硬化患者图片来源:维基百科一旦慢性丙型肝炎发生后,HCVRNA滴度稳定,自发痊愈的病例很少见。丙型肝炎的慢性化率为60~85%。[21]所以有许多丙肝患者在慢性感染中后期才被诊断出来,此时可能已经发展成肝硬化或者肝癌。因此丙肝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尽管目前DAA的出现给了全世界消灭HCV的曙光,WHO还在年确立了消灭病毒性肝炎两步走策略,要求在年达到「降低90%新发病例,65%肝病有关的死亡」的目标。[22]但是这条路,远比想象的要难走。(策划:carollero、gyouza)致谢:本文经无国界医生流行病学研究工作者张美文专业审核首发:丁香园题图来源:图虫创意参考资料:[1]DarwishMA,RaoufTA,RushdyP,ConstantineNT,RaoMR,EdelmanR.RiskfactorsassociatedwithahighseroprevalenceofhepatitisCvirusinfectioninEgyptianblooddonors.AmJTropMedHyg.Oct;49(4):-7.doi:10./ajtmh..49..PMID:.[2]WorldHealthOrganization.HepatitisC:globalprevalence.WklyEpidemiolRec.Nov14;72(46):-4.English,French.PMID:.[3]David,A.Rosalie.().YearsofSchistosomiasisinEgypt.Chungará(Arica),32(1),-.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fz/8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