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健康与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你知道么

类风湿关节炎隐性杀手是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平衡减少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风险类风湿关节炎竟然和肠道菌群平衡有关系,你相信吗?你知道吗,类风湿关节炎竟然是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猎杀类风湿关节炎隐性杀手

肠道菌群与痛风病的关系

痛风、风湿、类风三种病症名称相似,其实它们的发病原理和临床表现完全不同。风湿病是由于链球菌感染的问题导致的,典型表现是轻度或中度发热,游走性多关节炎,受累关节多为膝、踝、肩、肘、腕等大关节。痛风是由体内高水平的尿酸引起的,发作部位主要是足部拇指和踝关节,肿胀热痛现象。类风湿关节炎则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小关节滑膜所致的关节肿痛,继而软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晚期因严重骨质破坏、吸收导致关节僵直、畸形、功能障碍。所以,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风湿完全不同,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这个免疫疾病竟然和肠道有关,实质是和肠道菌群平衡有关。《基因组医学》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类风湿关节患者的肠道多样性不如没有类风湿关节炎人群。另一项研究发现,有75%的早期未经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肠道中有普雷沃氏菌,而患有慢性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肠道只有12%有普雷沃氏菌。研究认为,普氏细菌会排挤有益的对抗炎症的微生物群,或自身促进炎症。从这一点出发,专家们认为普雷沃氏菌可能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在我们体内还存在一个“族群”,一个比人体细胞丰富10倍,种类超过种的细菌群落——它就是“肠道菌群”。一个健康的“肠道菌群”总是默默保护着人类的健康。当肠道菌群失调,有害菌多过有益菌,健康友好型细菌降低,甚至丧失控制免疫反应的能力;机会性细菌过度增殖,炎症就会增加。普雷沃氏菌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就是典型的有害菌增殖、破坏免疫、发生炎症性质的代谢病症。

肠道菌群的组成体系

人体的微生态系统主要有五部分组成,包括口腔、呼吸道、胃肠道、皮肤和泌尿生殖系统,其中以肠道微生态系统最为重要和最为复杂。人体的微生态菌群种类多达余种,肠道常驻菌群接近种,99%是以双歧杆菌和类杆菌为主的专性厌氧菌,1%是以乳酸杆菌为代表的兼性厌氧菌。肠道内菌群的重量约克,相当于肝脏的重量。

肠道菌群有以下几个特点:

1、肠道内有两个菌群梯度:菌群密度和多样性由近端到远端逐渐增加;

2、菌群定植自出生后即开始,且随着生长逐渐在变化。

3、多种因素如基因背景、因素、年龄、生活方式、应激等均可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

微生态菌群一般可分为有害/致病菌、有益菌和条件致病菌三类。有害菌包括假单胞菌、变形菌、葡萄球菌和梭杆菌等种类,可通过细菌异位、产生毒素和致癌原等物质对机体产生伤害。有益菌包括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和某些真菌,它们可以产生短链脂肪酸,发挥免疫刺激和抗肿瘤活性。条件致病菌包括肠球菌、大肠杆菌、链球菌和类菌属,在机体免疫监视低下的状态时可成为致病菌,给机体带来伤害。

肠道菌群有着非常广泛的生理功能,它可以发挥生物拮抗作用、保存生物化学屏障、胃肠道免疫屏障的完整性、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维持内环境稳态和抗癌作用。整体看来可促进微生态平衡及保护宿主健康的生态作用。机体健康情况下肠道菌群是平衡的,但当这一平衡状态被打破时,疾病会接踵而至。

肠道菌群与免疫系统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首先肠道粘膜免疫系统是固有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防御感染和抑制微生物穿透组织屏障;其次肠道菌群可对免疫系统产生重要的影响,表现在肠道菌群可影响肠壁粘液层的特性、肠道菌群可诱导肠壁淋巴样结构的发育、肠道菌群可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以及肠道菌群可影响炎性介质的产生。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多因素导致的疾病,遗传、环境、性别及年龄等均是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而这些危险因素同时也影响着肠道菌群的组成,所以肠道菌群将这些危险因素连接在了一起。肠道菌群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说法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世纪初就有风湿病学者提出类风湿的毒血症因子假说,指出革兰氏阴性菌的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可分泌入血进而诱发关节炎。有些风湿病学家也在很早以前就开始应用以肠道菌群-关节轴为靶向的类风湿关节炎治疗方案,比如现在正在使用的柳氮磺吡啶和米诺环素,都属于慢作用抗风湿药。

初次给出肠道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相关证据的文章发表于年,该文章以细菌产生的脂肪酸作为分析指标,比较类风湿关节炎与其他人群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果发现侵蚀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与对照人群显著不同,提示肠道菌群可能在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中起作用。

肠道菌群失调与疾病的关系

菌群失调主要表现为嗜血杆菌属减少和唾液乳杆菌属比例增加,经慢作用抗风湿药(甲氨蝶呤或雷公藤)治疗后,可部分恢复肠道菌群失衡状态(尤其是临床治疗反应良好的患者),且部分菌群与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再次证实了肠道菌群是类风湿关节炎发病的一个重要触发因素。除此之外,有大量的文献报道显示,牙龈卟啉单胞菌引起的牙周炎与抗瓜氨酸类抗体的产生及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1

1、普氏菌Prevotellacopri增加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征是关节炎症,并且关节炎动物模型已经表明,肠道菌群能够在已经存在自身免疫的前提下触发这种炎症。我们身体中万亿微生物在调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人体肠道细菌——普氏菌属细菌Prevotellacopri可能介导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生。通过比较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和健康者粪便样本中的肠道细菌,研究人员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初诊患者所携带的Prevotellacopri数量比健康者或接受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多;而许多被认为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非常重要的其它细菌却在减少,比如拟杆菌(Bacteroides)和clusterXIVClostridia。普氏菌Prevotellacopri能编码一种超氧化物还原酶和一种磷酸腺苷磷酰硫酸还原酶,这两种酶通过增加Prevotellacopri对宿主产生的活性氧的抵抗力和通过产生氧化还原蛋白硫氧还蛋白,来促进肠道炎症的发生,而硫氧还蛋白之前也被描述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一种致病因素。

1

2、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口腔和肠道菌群异常

年,医院和华大基因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共同合作完成了类风湿性关节炎口腔和肠道微生物元基因组研究,揭示口腔和肠道微生物菌群异常是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理生理和疾病控制的重要环节,并且为元基因组学辅助的类风湿性关节炎个性化诊疗方案提供了基础,研究人员收集了未经抗风湿药治疗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牙菌斑、唾液和粪便样本,以健康人群作为对照,分析了其微生物组成,并对抗风湿药治疗前后患者的口腔和肠道微生物菌群的变化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某种嗜血杆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呈现相对缺失的状态,并且其丰度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自身免疫抗体的滴度成反比;而唾液乳杆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牙菌斑、唾液和粪便中均显着富集,尤其是在病情高度活跃的患者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口腔与肠道菌群在氧化还原条件,铁、硫、锌和精氨酸的转运和代谢,以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抗原如瓜氨酸环化的分子拟态等方面均表现出明显异常。

1

3、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某些罕见细菌大量富集

年,来自美国梅奥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表示,肠道细菌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个体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易感性。研究人员指出,某些特定的罕见细菌丰度升高或可引发肠道菌群的失衡,而研究者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机体中常常能够发现其肠道菌群的失衡表现。利用基因组测序技术,研究人员非常惊奇的发现在健康个体中罕见而且水平较低的一些特殊肠道菌群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中却非常丰富。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肠道菌群失衡是由于某些罕见细菌的大量富集造成的。

1

4、人体肠道细菌抑制小鼠的类风湿性关节炎

研究人员对肠道菌群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人员发现,利用Prevotellahisticola治疗的小鼠类风湿性关节炎相关的炎症症状明显减轻了,而且症状发生的频率和严重性都相应降低了。

1

5、益生菌在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方面的应用

大量的研究表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菌群紊乱,并且用益生菌治疗同样能够缓解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炎症反应,改善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经济且无副作用,还能改善整体微生态环境。用益生菌治疗,能够起到抗炎、抗氧化的作用。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口服益生菌干酪乳杆菌8周后,促炎因子水平降低,而抑炎因子水平升高。

调理肠道菌群平衡保健康

大量的研究已经表明人体肠道菌群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关联性,肠道菌群失调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一种常见现象,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虽然由于个体差异和体内微生态系统的复杂性,这种关联性很难完全阐述清晰。以肠-关节轴为靶向的治疗方案也许是又一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辅助性治疗方案,但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去解决许多未知问题。但随着技术及理论体系的发展,加以综合考虑宿主基因、免疫反应、饮食和环境的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与菌群的关系将会得到进一步解析,使人们从菌群角度诊断、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成为可能。

总之,肠道菌群失调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一种常见现象。肠道菌群失调参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但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肠-关节轴为靶向的治疗方案也许是又一新的类风湿关节炎辅助性治疗方案,但仍需大规模临床研究去解决许多未知问题。比如肠道菌群能否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记物用于诊断、推测预后及类风湿关节炎的分层治疗参考等等。

人类完全可以通过调整生活方式的方法和肠道健康的益生菌盟友,纠正肠道微生物群的失调,恢复有害菌和有益菌的平衡,促进维持微生物群的健康。

MICROBALANCE(微生物平衡)是基于益生菌酶和天然提取物的微生物群和肠道健康平衡的膳食补充剂,过程有利于酶的消化,抗氧化特性;恢复肠道免疫功能、提升肠屏障完整性、更好的葡萄糖耐受性和胰岛素敏感性、重量和脂肪减少、高热量食物渴望减少、低等级慢性炎症减轻、更好的脂质代谢;这种方法可以避免使用抗生素,破坏“肠道菌群”的物种丰富性。

维持“肠道菌群”平衡,结合多样化饮食结构,如发酵食品、乳制品、高纤维食品,我们可以有效预防类风湿关节炎。

患者可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fz/873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