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科医生对多病共存老年患者的诊治

GENERALPRACTICE

_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是一位90岁的男性患者,因“下肢水肿、乏力”至全科医学科住院,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肾功能不全、脑梗死、慢性便秘等多种慢性疾病病史,入院后检查支持“糖尿病肾病”诊断,同时该患者还存在肺部感染的问题,予控制血糖,利尿、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下肢水肿消退,乏力好转。

__

但这时,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患者出现腹胀并日益加重,伴腹泻,常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十分痛苦。

那么患者腹泻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血液常规、大便常规等的结果不符合感染性腹泻的表现。我们进一步检查了腹部CT平扫,提示结肠肠管扩张,直肠壁增厚,周围渗出明显,升结肠边界不清。肠管扩张是神经源性还是血管性(系膜血管栓塞或梗阻)?肿瘤相关?

患者诊断不甚明确,我们遂发起了多学科(消化科、影像科、肾病科、神经内科、肿瘤科等)的讨论,综合了多科室的意见。同时考虑到患者高龄、肾功能较差,造影剂可能加重肾衰,行增强CT风险较大,综合考量后,我们予完善了盆腔MRI,未见明显占位性病变。

结合患者基础疾病,考虑腹泻可能与长期糖尿病引起的动力障碍有关,肠道水肿为肠道炎性改变继发。该患者肺部感染,曾予广谱抗生素静滴治疗,因此腹泻原因需考虑伪膜性肠炎可能。灌肠后我们请消化科医生行直乙结肠镜检查,结肠内见较多粪便,镜下可见部分见粘膜充血水肿明显,可见密集浅表隆起糜烂伴白苔,类似蘑菇顶,活检易出血。符合伪膜性肠炎表现,予停用抗菌药物。本病以全结肠改变为主,多有腹痛、水样泻,隐血+,本病例为回盲部为主。

至此,患者的腹泻、肠道水肿原因已基本明确,但是困扰患者的问题腹胀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缓解,肠腔内仍有大量粪便未能排出,我们再次请消化科医生行肠镜下吸引,吸出大量粪便,同时予补充肠道益生菌、中药口服等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腹胀明显好转。

在本例患者中,患者罹患多种疾病,涉及到多个系统,这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该患者在病程中出现严重的腹胀、排便异常,在很多人眼里,这是些很微不足道的疾病,但这恰恰是最困扰患者,令他感到十分痛苦的问题。

全科医生在这过程中,充分发挥了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整合了专科的优势,为患者解决了病痛。

在现有的医疗背景下,医院的分科日渐细化,这使得类似的患者就医时往往需要至多个专科就诊,这对患者来说是不小的负担。而全科医生以患者为中心、诊疗个体化、临床诊疗决策整体化、多学科团队合作的工作模式,能优化多病共存患者的临床诊疗方案,确保治疗利益最大化,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多病共存患者“一病需要多科看”的问题。

全科医疗负责健康时期、疾病早期乃至经专科诊疗后无法治愈的各种病患的长期照顾,其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fz/9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