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带来的不仅仅是状态不佳,还有更多的问

今年2月,金涛教授接诊了一名54岁的女性患者。她自述从年年中开始失眠,同时伴有焦虑。通过服用抗抑郁药佐匹克隆,睡眠可以保持在5~6个小时,据就诊时已持续5个月。在经过2个月中药治疗后,她已完全停止了服用西药,且睡眠质量大大改善。目前正中药巩固治疗,情况良好。

WHO现已宣布“睡眠不足已成为工业化国家的普遍现象”。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睡眠时间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也是各类器质性疾病和精神疾病发病率上升幅度最大的国家,这并非是一种巧合。

失眠——不仅仅是状态不好

来过诊室的许多患者有一个错误的认知:晚上睡不好只会导致人状态不好。实际上,在缺乏睡眠的过程中,人的机体正在发生许许多多的变化。

失眠是抑郁、焦虑等神经病症的重要表现,而失眠又往往加重疾病的症状,使病人陷入失眠→抑郁、焦虑→失眠的恶性循环。即使是精神处于健康状态的人,失眠也会使已产生的紧张和焦虑等负面情绪难以消除,甚至会加快其积累,本身失眠带来的晕眩、头疼等症状,也会使失眠者的心理状态受到负面影响。

我们开篇提到的这个患者就属于这种情况。长期的失眠使人体无法正常代谢大脑内的神经递质,负面情绪以物质的形式在大脑内逐渐累积,加重焦虑。而焦虑又与失眠形成恶性循环。

失眠还会使人的免疫力下降,导致人的身体素质下降。长期的睡眠不足,会使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应激调控系统被激活,并逐渐衰竭而发生调节紊乱。机体的各类代谢产物不能被及时排出体外,导致免疫功能明显降低,易患感冒,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失眠对儿童则更大。儿童如患有严重睡眠不足,可影响其身体发育,因为在睡眠时特别在深睡期脑内分泌生长激素最多,是促进孩子骨骼生长的主要物质。生长激素还能使皮肤细胞加速新陈代谢,燃烧体内脂肪,维持人体代谢于“年轻”状态,故睡眠充足的人容颜滋润靚丽、身材匀称。

中医循证医学如何治疗失眠

失眠或称之为入睡和保持睡眠障碍,这是最为普遍的睡眠障碍。包括入睡困难、时常觉醒及(或)晨醒过早。常见临床类型有:

1.原发性睡眠障碍长期夜间睡眠障碍,无可解释失眠的诱因。

2.继发性睡眠障碍又称环境性失眠。

3.假性失眠。

《灵枢.口问》曰:“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阴者主夜,夜者卧……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金涛教授认为,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其基本病机以心血虚、胆虚、脾虚、肾阴亏虚进而导致心失所养及由心火偏亢、肝郁、痰热、胃失和降进而导致心神不安两方面为主。其病位在心,但与肝、胆、脾、胃、肾关系密切。失眠虚证多由心脾两虚,心虚胆怯,阴虚火旺,引起心神失养所致。失眠实证则多由心火炽盛,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引起心神不安所致。

因此,针对情志障碍、易感、心神不安、脱发等伴随症状,从源头上治疗失眠,恢复阴阳的平衡则是关键。

中医一直主张”四季调补“,而循证膏方就是通过治疗和补益相结合,起到补虚扶弱,补中寓治,治中寓补的作用。只要对症、对病,就一年四季可以吃。在临床上,根据患者不同的失眠情况选择不同的用方,利用药物的偏胜之性,来纠正人体阴阳气血的不平衡,以求“阴平阳秘”,是中医养生和治病的基本思想,也是制定膏方的主要原则。再者,膏方为滋补之品,处方上还要斡旋脾胃升降,以免造成脾胃负担。

治疗上选择调补心肾之中药制作膏方,针对伴有焦虑抑郁情绪失眠患者,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配伍抗疏肝解郁的中药,以“补虚泻实,调整脏腑阴阳,疏肝解郁”为治疗原则,并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指导患者增加运动锻炼,不但可以帮助患者逐渐减药,避免患者在减药过程中出现的失眠焦虑抑郁加重,精神不振,心慌胸闷等减药反应,使患者顺利摆脱对安眠药的依赖,走出失眠的阴影

新老读者朋友:

因平台改变推送规则,时间线被打乱。如果您没有将“大医金成”设为星标或经常点“在看”,我们的推送可能会被淹没或推迟。

1.进入“大医金成”


转载请注明:http://www.kelongbinga.com/klfz/95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