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师这个职业
在中国有很大的前景吗?
秋明山,前康复治疗师国内大环境:基本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没有完全打开市场,工作比医生好找,待遇比不上医生,起点低。院长:临床主导,康复科赚钱能力有限,投入较低。主任:pt,ot,st,针灸,推拿...大部分科室主任只懂临床不懂治疗,治疗师服从医生的安排,但是大部分医生不会治疗技术,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康复科主要还是以中医为主....治疗师:医院里面的农民工,运动的天天搬大腿,理疗的贴不完的电极片,作业治疗的天天玩游戏,言语治疗的天天教说话,针灸的天天扎针,推拿的天天按腰。。。病人:各个科的病人都有,颈肩腰腿痛,周围神经,中枢神经。。。都是难啃的骨头。匿名长文,谢邀,首先,对于中国康复的发展定位,很多人说在起步阶段,并不认同这种观点,从无到有都已经20多年了,如果还在起步阶段,这是要下多大一盘棋。
由于搭上中国经济腾飞的顺风车,国内很多康复机构的硬件条件、规模(特别是残联、军队),可以将欧美几十年的积累秒成渣。
对于康复师的前景,国内某大牛接受采访时总说“未来5到10年内,至少需要30万名康复专业人才才能满足基本需求,康复师将是今后最具发展前景的专业之一”。
初看到这样的消息经常总是幸福感满满,富士康每年面临近百万产业工人的缺口,有人会觉得去富士康打工有前途吗?
因此前途不能取决于工作好找,而是薪酬、地位。
薪酬方面:医院的绩效考核目前也主要取决于康复治疗收费,国内一次标准收费PT50元,OT30元左右。
完全无法体现专业技术的价值,这是业内公认的事实,但国家调控下低收费水平很难在短期内改变。
行业普遍做法是大型康复机构靠实习带教,小医院靠理疗填补。而且医疗行业南北差异,沿海内地差异太大,医院住院医一年5,6万,医院护士年终奖就10万。
而康复师受制于收费水平,整体收入并不乐观,月入2、3千的并不少,月入万余的也不多,还有编制问题的影响,前途并不乐观。
地位方面:
1、首先从发展来看,中国过去二三十年康复发展时间里,主要由医生主导,为什么由医生主导,因为在医疗行业资历往往是决定性的。
如果我们将资历定义为学历、职称、年资、临床水平、科研水平等等,在过去近30年。
大多康复医生是由神经科、骨科、小儿科、针灸推拿科半路转行而来,往往具有高职称、高学历、高科研水平。
康复师来说话的份都没有也是正常,只是近年现状稍有好转。
2、从康复教育来看,还未完全建立物理治疗与作业治疗教育体系,由于就业相对好,很多院校新近开设此专业,大多数康复治疗专业学生进入临床时都是一片茫然。
好在康复治疗是一个门槛相对较低的行业,很多学生一进入临床就独立操作,并不是能力强。
而是即使低技术水平,也能够用沟通弥补,听到最多的还是“按按你总会吧”。
临床或康复治疗上,很多康复师依从于医生。在美国,虽然康复是一个team,而有很少医生会去干预康复治疗。
康复师是在康复治疗方面具有主导权和独立性,美国治疗师能够那么霸气独立执业,因为他拿的是DPT。
黑了这么久,康复治疗专业有前途吗?
如果你是一个需要康复的病人,有两个选项:
1、高年资的康复医生+低年资的康复师
2、低年资的康复医生+高年资的康复师
大多数对这个行业有了解的人会选择第2个答案。这个选择题就能体现康复师的价值,国内已经有很多康复师能够在临床治疗方面独挡一面了。
去好大夫网站上看看康复方面的咨询量,相对平等的环境里,市场表现最有说服力。
由于历史和康复教育的问题,很多康复医生并不懂康复治疗,研究生本科阶段是临床专业,研究生阶段才选择康复方向。
这时往往是跟着老板做项目,他们缺乏系统学习康复中最基础的内容,对于康复技术更是门外汉。有一个比方康复医生就是一个不会做手术的骨科大夫。(好拉仇恨。。。)
康复治疗专业最大的好处在于,本科医院工作,尤其是北上广、省会城市。
而一般临床专业没有本硕博连读,连敲门的机会都没有。但是也有不好的一面,个人发展会受制于学历和科研水平的不足。
如果将康复治疗做成一个体力活,别谈前途,拥有技术才是康复治疗师的出路。
有句话“再好的行业也有垃圾的企业,再垃圾的行业也有好的企业”,这是真理。只要真正做的好,做什么都能成功。
Aries,康复治疗师中国康复就如楼上所说,起步阶段,治疗师地位低,甚至有些地方康复师被医生所管(当然这跟很多康复治疗师学历也比较低有关)。
有些要不不知道,要不就把你当做按摩师傅。在医院康复科盈利微薄,这意味着没人重视,地位可想而知。
想挣钱就算了,工资非常低。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医院,康复师工资拿到手不到,做了几年的也不到,当然每个行业都有佼佼者,也有人发家致富了,但你能保证你是那百分之十吗?
而且成人康复是一个体力活,这意味着你年纪大了就要考虑转职。不过也有理疗科,医院理疗科比较轻松,有女的做的话很清闲,可以养老。
其实需要康复的人群很多,中国社会老龄化,中风、偏瘫、车祸跌倒骨折、脑损伤、小儿脑瘫、早产这些病的发病率都在增高,康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康复总体来说很有发展前景,也很有市场。
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且漫长的,也许有一天治疗师很吃香,但绝不是现在,甚至这十年二十年。
(PS:很多康复的费用不菲,也有很多家庭负担不起康复。如果家中有一个需要长期康复的病人,基本上家庭负担都很大。
一般的车祸骨折、意外损失如火灾导致的后遗症、中老年中风或脑损伤导致偏瘫或截瘫。
结果是家庭成员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有保险或赔偿还好,没有的话光手术费和后期康复费就足够花费一个普通家庭的大半积蓄。
更有的是小儿早产高危、小儿脑瘫、脑炎、自闭症孤独症,有好奇的可以搜搜,最近自闭症儿童星星的孩子的活动好像在进行,但很多脑瘫儿童,无法言语,这是一辈子的痛苦,不光是经济上更是精神上对一个家庭是毁灭性的打击。)
所以我的回答是,很有前景,在未来的20年后吧!
胡小丫,听障儿童听觉言语康复师谢邀。对于国内目前的大环境来说我没有发言权,因为我没有去调查。我只是作为康复这个庞大系统里面的一个分支(听障儿童听觉言语语言康复)的基层康复师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本人所学专业为特殊教育,先后在大中城市都从事过听障儿童康复相关的工作。就听障儿童康复来说目前在国内是很受国家重视的,除非特别落后消息闭塞的地方。
稍有条件听障的孩子都能得到政府和国家的救助,并且力度非常大。当然不排除一些地方政府不作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现状我就自己的工作经历来讲三点:
一、听障儿童的康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聋人朋友将不再局限在他们单一的聋人圈子里,他们讲不从小在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可以融入到健听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中,改变我们以往对于聋人的认识,当然我们要感谢科技的牛逼。
二、听障康复的关键:有听力障碍的幼儿一定是在佩戴了有效的助听设备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训练。
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一定是要遵循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的原则,最好是在三岁以前或更早。
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一定是不能脱离普通幼儿教育的根本的。
因为我们首先得认识到他是一个儿童这个共性的问题;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不能脱离生活的,语言的主要阵地还是在生活中,父母是主要的参与者。
三、目前这个行业的现状:肥肉大家都想吃。国家12五计划专款专项救助金额达到60亿,这些钱用于帮助听障儿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耳蜗产品购买,术后的调机维护以及一年的康复费用。
医院、康复机构、耳蜗公司很多行业,所以近些年这些相关的行业都发展得很迅速。
目医院才具备人工耳蜗的植入手术资质,耳蜗也主要来自美国耳蜗,奥地利耳蜗及澳大利亚耳蜗。
目前国内的耳蜗还尚不成熟,目前正在产品实践阶段,听说试用于较大龄孩子或成人。
康复机构及康复师近几年国家资质审核及专业要求提高了很多,康复技术和效果也大大提高。
但是一部分私立机构小作坊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资金紧缺,师资结构混乱不专业,或者只注重孩子学会听说,严重偏离幼儿教育综合发展得轨道,训成了会说话的“傻子”。
当然很多学校、机构都做得效果很好,孩子能经过一到两年的专业训练,能顺利地进入普通学校学习,家长也高度满意。
关于这个行业的前景:
就我个人来看,(我说的康复仅仅是指听障儿童的康复)这个行业的前景是可观的。
如果进入一所专业的高校进行系统的学习,走康复治疗方法研究路线应该是很有发展的,同时耳蜗的推广、康复辅具或软件的开发销售等行业也很不错。
如果说要最为这个行业最终的实施者一名一线的康复师来说,目前的待遇就要看你在什么单位或机构了,几百到n万都是可以的。
作为一名公立特殊教育学校的老师我,我只能说我能吃饱穿暖省吃俭用小有结余,年薪大概是7万左右,但是和孩子们在一起时很开心的,工作很有成就感,并且这个职业也逐渐在提高待遇。
最后我想补充一句:如果您身边有听障的孩子请您告诉他可以去当地的残联申请免费的人工耳蜗,国家有专门的补助的,手术和耳蜗产品费是全免的,约20万人民币。
别的地方我不知道,在我目前工作的公立特殊教育学校,孩子上学所有的费用是全免的,除了少量生活费。
沙沙姐,日本康复个人愚见。医院做康复师,理学疗法士。当然了,留学来日本,学习语言,考学校,顺利毕业,拿到国家资格,医院工作是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
我今年三月参加国家资格考试,是第50届。日本全民医疗保险,日本自营业,外国人拿国民健康保险。65岁以下自己负担医疗费的三成。65岁以上拿医疗费的一成。
那些无家可归的,无职业的是国家拿钱,免费就诊,免费住院。医院是中型的,骨科为主,也有脑神经和废用。基本上手术之后第二天就开始做康复。
一般是一个小时,从缓解疼痛开始。网上说日本跪着给患者降血压,一点都不夸张。有些老头老太太得我们想尽办法哄着让ta走路。跟好多前辈讨论是让ta拄拐杖还是推小车回家。
亲属来看病人,要定期的跟亲属汇报康复进程,询问家里人意见,对于出院以后要怎么生活。事无巨细,尽心尽职。
最强力的后盾就是社会福祉。每个月几十块钱就可以在区政府借到电动床,轮椅用到没有那天。
每周定期让介护者去家里,帮你洗澡,买菜,收拾卫生。现在日本成立了好多康复病院,就是为了接受急性期出来的患者,让他们能够或者尽量回复到住院之前。
中国的康复师只是孤军奋战,而且还会受医师排挤,想要发展和前途,最少要等到医疗体系完善那天。
王潇涵,井底一只白内障的青蛙我爸妈当年都是针灸推拿专业的,大学毕业后分到康复理疗科,算是老中医了,但多年来这个科室发展受限,比如说,推拿拇指是治疗婴儿腹泻的非常非常有效的方式,但90年代,医院创收几毛钱,而婴儿患者住入小儿科,一天住院费就有,医院逼迫理疗科暂停这种治疗。目前,我父母科室已经完成转型,多年来整个科室历尽艰难才得以创出特色专科,搞起了疼痛门诊,又逐步增加了病房。个人愚见,若见识短浅请轻拍!
黑白绝代双熊一个做过两年的康复师的我来回答你吧。很有前途,以后也绝对是一个好职业。
可是!在天朝特色医疗环境下。所有分析都显的那么无力,所以我只讲讲为什么我放弃了这门职业。
一、神药在所有病人脑子里根深蒂固,无论我说多少,无孔不入的所谓仙药,疗法总是能打败你。所有病人及家属都想着一劳永逸。
为此我手下流失的病人不在少数,本来是评估下来可以很出效果的病人做几天治疗不做了,去奔民间仙医去了,最后耽误时间回来治疗,心里话说,现在回来还有个屁用啊。
二、利益分配永远是康复师的痛。多的不说,昆明敖教授的团队很棒,可手底下的人……现在我不知道了,以前一个病人康复治疗半小时收费30元。康复师只有3元,八小时不间断康复师收入48元。收入最高的肉毒素是和你没关系的。
三、错过康复黄金期,后面的疗效可以让你绝望。绝望到怀疑让你自己怀疑康复治疗的有用程度。骚年,救死扶伤是好的,可是吃饭工资也是现实,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陶桃用毛爷爷的话说: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总之一直在发展,但是老一辈的人一直再说发展的黄金期快到了,可是他们现在快要退休了,貌似,发展的黄金期还是快到了。
康复科的建设我认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是在患者之间的熟悉度不够需要提升,另一方面是与其他科室的磨合期还有一段时间。
实话说,到现在为止对康复科的偏见还是到处都是的,不排除其中也有医生的存在。
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南北发展的差距,鄙人刚从北京实习回来,时刻的感受到了两者的不同。我在北京找工作的时候基本看体力和性别,这就是个要干体力活的样子。
而然广州已经轰轰烈烈的招心肺康复和言语康复的治疗师了,医院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同。这样说并无恶意,只是说,康复,发展的空间还有很大,康复人需要做的努力还有很多。
来源:康复汇
声明:部分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所有权归原作者。
推荐阅读
文章最后,还想提醒大家,请长按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最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