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克服疫情对非遗保护和非遗扶贫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推动文旅融合协同发展,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江县为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6月13日)举办的首届“非遗购物节”献出成果。我县采取“线上+线下”的模式,帮助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及相关企业“上线”,为非遗助力精准扶贫拓展新的模式。
我县现有县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8项,其中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项,新增非遗资源58项,非物质文化遗存丰富,保护价值巨大,民俗文化底蕴深厚。
此次“非遗购物节”旨在为我县非遗项目及传承人提供舞台,扩大我县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巴山剪纸》《蜀绣》的影响力,带动《通江银耳生产传统技艺》《巴山藤编传统编织技艺》《火米糖》等项目的发展,提高县内非遗传承人的传承积极性,让非遗助推我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展。
一、非遗扶贫就业工坊《巴山剪纸》:主打产品有《红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系列,最大特色是全部采用手工的方式,作品圆润、饱满,又融入了现代美术绘画的特征,与时俱进,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工坊每年接纳贫困人口就业八百余人,产值达到一百二十多万元,是我县非遗扶贫代表性的项目,为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助力。
店铺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