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卢克文
来源
卢克文工作室
年,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22万元,人均GDP跑进了1.05万美元。而发达国家人均GDP的门槛是两万美元,看起来已不是遥不可及。这时候我们其实可以大胆地提一个设想:中国跑进人均发达国家,还需要多长时间?甚至,中国有没有可能越超日韩的人均GDP?虽然到达1万美元我们花了长达七十年时间,但财富的增长从来不是稳定递进,就像一个人挣到 个万特别艰难,可能需要两三代人白手起家的努力,但从万进入0万一般只要小几年,从0万步入亿元大关,比前面的台阶又更容易一些。我们先来看一下历史的经验,前面已经有不少国家给我们做过示范了,我们只要摸着石头过河即可。美国是年到达1万美元人均GDP,年过两万,花了9年。加拿大年过一万,年过两万,花了10年。法国、德国同时年过一万,年又同时过两万,花了11年。英国年过一万,年过两万,花了12年。澳大利亚年过一万,年过两万,花了15年。日本年过一万,年过两万,花了6年。意大利年过一万,年过两万,花了4年。以色列年过一万,年过两万,花了12年。新加坡年过一万,年过两万,花了5年。西班牙年过一万,年过两万,花了14年。中国台湾省年过一万,却直到年才过两万,花了20年。韩国年过一万,年过两万,花了12年。上面这组数据里,最快的是意大利,只花了4年时间,最慢的是中国台湾省,足足20年。考虑到中国大陆人口众多、各省发展不均衡,我们就取一个最困难的时间吧,跑进发达国家,我们大约还需要20年,也就是年左右,中国应该能进入发达国家。我记得十分清楚,初中时政治课本说我们下世纪中叶时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现在想想,感觉当年读的哪是一本政治书,简直是一本预言合集。现在发达国家里,人均GDP4万美元,是美国、加拿大、德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这些;人均3万美元的,是意大利、西班牙、韩国这些;人均2万美元的,是葡萄牙、捷克、希腊这些。中国只要往前一步,前面这些国家就要后退一步,当发达国家粉碎机迈进2万美元时,上面这些国家就有好大一批得跟下饺子似地往下掉。像年,日本全年GDP4.84万亿美元,较上年萎缩了4.8%,年日本的人均GDP应该和英国差不多都在4-4.1万美元之间,法国更惨,跌到了3.86万美元。有疫情的影响在,但发达国家就算没有疫情,也会遇到相当大的困难,止步不前。我们就以这几十年表现 的日本举例,日本已经发展到了自己的极限范围,因为缺少主权和市场这两大因素,这些年一直在谋求产业发展,但一直受到各种约束。日本人当年搞蓝光DVD,中国不买他账,搞U盘和MP3;日本当年搞等离子电视,松下、先锋、日立掌握等离子核心科技,中韩一看小样很牛啊,直接跑去搞LED电视,现在全球已经是LED的天下了,松下至死也没有生产出40寸以下的产品;日本搞的随身听、掌上游戏机(小时候真羡慕别人家有这个)、单反相机集体遭到了智能手机的重锤,而日本的智能手机输在了软件系统,生活中已经很少见到有人用日系手机;上回丰田老板为什么急得吹胡子瞪眼睛大骂特斯拉呢?因为日本的氢能源技术发达,独步全球,但中美两国不想给日本打工,干脆不鸟日本,搞起了电动车,直接绕开了日本能源的核心技术,日本在氢能源这条路上将一头扎到底,上游的制氢、中游的储运、下游的加氢站都搞得热火朝天,还计划在财年完成 期80座加氢站建设,后面将追加建设更多氢站。中美带着全球往电动车领域跑,日本一个人调头往氢能源跑,到年左右,全球大多数国家将禁售传统燃油车,如果这时候全球都是电动车的天下,各种配套服务比如充电站都是为电动车服务的,那还有谁买日本产的氢能源汽车?日本人打算自己跟自己玩吗?汽车产业是日本经济运转的核心,整个汽车产业从业人员超过了万,占到日本劳动人口的10%,也占日本工业产值40%的比重,还能带动铝、铁、钢、纤维、纺织等行业的发展,日本德国等国在传统汽车产业拥有各项专利,一直是中国无法突破的壁垒,如果日本的汽车产业被时代击溃,那日本的人均GDP将会下降一个档次,落到韩国现在的位置。日本现在的三大核心产业,是汽车、动漫、新材料,除此以外,还有钢铁制造、机械制造、光学材料、旅游业、部分半导体、机床等等,大家不要光看一个产业的产值,还要看一个产业能带动多少就业,像旅游业能带动许多就业岗位,但产值并不高,金融业产值高,但带不动就业岗位,比如印度,被忽悠发展IT外包业,说要做世界的白领,中国做世界的蓝领,这招简直蠢得 ,因为IT外包的产业链条太短了,提供不了多少就业岗位。如果日本汽车业被打垮,那将有几百万日本劳动力失业,也带动上下游配套企业发生失业潮,要发展国家经济,总不能光靠动漫和旅游吧?日本经济的七寸就在汽车业,电动车与氢能源车的胜负将决定普通日本人的人均GDP,从4万美元的位置,掉落到什么地方。日本也很没有安全感,他们以前发展纺织业,美国锤过他,发展汽车业,美国又锤他,他又发展半导体,还被美国锤,美国跟他打 的时候,日本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一副乖儿子的听话模样,现在汽车产业因为选择了氢能源可能点错科技树,但面对未来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与其说日本点错科技树,倒不如说日本没有主权和市场,决定了他发展到现在,已经到达日本的天花板,要么不准你做,要么你做出来,大家不买你的东西,让你的成本得不到回报只能放弃。这里头主权又更重要一些,因为没有市场,可以去侵略别人,逼别人买你的东西,连主权都没有,就只有被别人吊起来打。日本已经是在英美主导的世界体系里,日子过得 的一家了。中国能不能在人均GDP上追上日韩,其实不仅仅是中国人均增加多少的问题,也是日韩在中国发展过程中,因为产业重叠问题,被中国吃下部分产业后,日韩人均会下降多少的问题。北大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勇认为,我们到年就到达两万美元的概率是存在的,只要不发生大的政治军事冲突或者金融危机,但我个人认为这事应该不会这么顺利,毕竟美国前财政部长保尔森刚在美国财经刊物上发文,说除非中国不再发展高科技,否则绝不取消增加关税。而今天(2.25)日经亚洲的新闻,美国正召集两党议员商讨芯片短缺导致美国车厂停产的议题,并计划签署行政命令,将与日本、台湾省、韩国合作,打造一条“去中国化”的科技供应链,加速芯片等战略产品生产。话说得这么明显,美国已经在对我们打科技冷战,所以我感觉我们在高科技的前进之路上不会这么顺利,应该会更多一点坎坷。我个人也倾向于认为,中国的鼎峰时期,人均GDP大概是在2.5-3万美元左右,很难达到4万这么高的数字,毕竟人口规模在这,到这时候,日韩的人均GDP应该也被我们打下来了。不过,能到这时候,全世界应该也不再用美元作为世界货币了,可能我们在用亚元,也可能直接用人民币了。END喜欢,就给点个在看关于本文
转载自